正文 第9章 組建團隊,打造品牌(2)(3 / 3)

——那老板應該管什麼呢?

——老板要想管理好企業,就必須先管理好自己。“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這個“我”指的就是老板。老板隻要管好自己,真正做到“無為、好靜、無事、無欲”這四個方麵,管理起來自然就能得心應手。在管理好自己的前提下,老板要搞好宏觀調控,盡量不讓自己陷入具體事務之中,不要亂做,應該按照一定的規律去做,激勵員工,最大限度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上德若穀”,“上善若水”,這樣才能成功。

——老師,“無為而治”在我看來是矛盾的。既要“無為”又要“治理”,怎麼來協調其中的矛盾呢?

——你說得很對,我認為,人們要達到“無為而治”,需要經過三個階段。你隻有深入地去感悟這三個階段的道理,才能充分領會“無為而治”的思想。

——是哪三個階段呢?

——這三個階段分別是“無為而妄為”、“有為而無為”和“無為而無所不為”。

——老師,我聽糊塗了。

無為三階段

——你不要急,我一說你就清楚了。第一個階段叫“無為而妄為”:一個公司剛開始創建的時候,無所作為,沒有追求,先活下來再說,所以就不講什麼規則,什麼掙錢幹什麼,這就是妄為。我給你講個故事:

魯國一戶人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跟你一樣,喜歡學習仁義之術;另一個兒子喜歡研究打仗。好學仁義的那個兒子學成之後,就去了齊國,用他的仁義思想去遊說齊王。齊王覺得他的說法很好,就采納了他的意見,讓他做了太子的老師;喜歡研究打仗的那個兒子學成之後到了楚國,去遊說楚王。楚王正想開疆拓土,一聽很高興,就讓他擔任軍隊首領。兩個兒子都得到重用,這家人很快富裕起來,他們顯赫的地位,讓人們都很羨慕。

這家人有個鄰居,也有兩個兒子,和上麵說的那兩個孩子是同學。他們所學知識和那倆兄弟完全一樣,日子卻過得很差。他們很羨慕這倆兄弟,過年的時候一起喝酒,就向他們請教取得地位和富貴的方法。因為私交不錯,成功的兩兄弟就把過程如實地告訴了這哥倆。這貧困的哥倆一聽就很激動,立刻分頭行動,去追求功名利祿。好學仁義的老大一下子跑到秦國,用仁義之說去打動秦王。秦王一聽,說:“現在各國諸侯都增強實力爭奪地盤,所追求的都是市場、兵力和糧食,如果用仁義來治理我的國家,我就會破產的。”於是,秦王就把老大閹割了,然後把他趕回老家。老二到了衛國,鼓勵衛王加強軍隊建設,靠打仗來開拓疆域。衛王說:“衛國是一個小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已經很多年了。它之所以沒有滅亡,是因為我平衡掌握得比較好,對大國我們很恭敬,對小國我們好好地安撫,這才混了這麼多年。如果依靠打仗,那我們的國家早就滅亡了。我本來想請你走人,但我如果客客氣氣送你走,你一定不會吸取教訓,還會跑到別的國家去宣傳你的主張,我的國家有可能會受到傷害!”於是,老二也被閹割了。

——我之所以給你講這個故事,就是告訴你不要“妄為”的道理。企業剛創建,一定要避免浮躁心態,不要總想著走捷徑,不要總是膽大妄為。不管是掙錢還是賠錢,都要先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這樣,就不會出大亂子,也不會為將來留下禍根。

——第二個階段叫“有為而無為”。每個人當老板都想有所作為,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已經風生水起,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時候,就要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什麼都幹比較容易,可要“有所不為”,那就需要大智慧了。比如說,大家看到房地產掙錢,都去蓋房,你是一個老板,湊不湊這個熱鬧?很多企業都在搞多元化,原來生產空調的企業去生產汽車,賣電腦的公司去做房地產,搞到最後攤子都鋪得很大,看起來家大業大,你跟不跟風?企業家要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餡餅,有可能是陷阱也未可知。

——您說得很對,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不熟悉的不做。老師,“無為而無所不為”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第三個階段了。我前麵說過,經營企業要講究“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所謂的“正”就是管理建立在規範的基礎上,領導者具備高超的領導藝術,掌握相當高的經營技巧。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企業文化:非常統一,企業信仰堅定,任何人都不會懷疑和違背企業價值觀,各部門各負其責,員工感受不到老板的存在,卻能夠目標明確、自我管理、自我激勵,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價值。表麵上看起來,老板什麼都沒有做,看似“無為”,實際上已是“無所不為”。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呀!

——老師,我覺得您說得特別好。我要好好研究研究。隻要領會清楚,就知道管理到底是怎麼回事了。老師,我覺得您應該寫一本書,把您的想法都說出來。這本書如果出版,一定會大賣特賣的。

——我原來寫了一本書叫《道德經》,上麵有我的全部觀點,可惜被周成王那個小兔崽子給撇了。我現在正在重新整理,融進我最新的心得體會。等寫好了,我再發表。不過你看不看那本書沒什麼必要,主要的觀點你會在我這幾堂課裏全部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