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筆走龍蛇,嘩嘩記下老子的話。
——把筆放下,仲尼,記下它還不如去思考它。你要懂得享受生活,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緊張。放鬆些,慢慢來,還是吃魚吧!
孔子充滿歉意地連忙把筆放下,端起酒,敬了老子一杯。
(第五節 風格——春秋霸主閃亮登場)
第三天,孔子吃過早餐,又早早地來到老子的公司。
老子正在讓人給他梳頭,看見孔子進來,就讓人下去了。他一邊把頭發盤起來一邊問孔子。
——仲尼呀,昨天我們講的“無為而治”解決了管理理念的問題,現在我們就要解決具體管理方式的問題。說到這個問題,我想先問問你:你對“春秋五霸”了解多少?你覺得他們的領導風格怎麼樣?
——我準備寫一本叫做《春秋》的書,裏麵會寫到這“春秋五霸”。我正在整理資料,對他們的事跡略有所知,但談到領導風格問題,說實話,我還沒有仔細研究過。
——這個問題你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你是做管理的,曆史人物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你提供很好的借鑒,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今天我就跟你說說我的心得,也算是拋磚引玉吧!
——老師,您講,我謹記。孔子忙拿出筆和本。
——根據管理的觀點,“春秋五霸”正好是五種領導風格類型:齊桓公強調的是“跟我一起做”,屬於“願景式領導”;晉文公強調的是“照我說的做”,屬於“權威式領導”;秦穆公強調的是“像我這樣做”,他是“榜樣式領導”;楚莊王強調的是“大家一起做”,他是“合作式領導”;宋襄公強調的是“應該怎麼做”,他則是“老好人式領導”。
願景式領導
——老師,您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很簡單,察其言,觀其行。我們先從齊桓公的“願景式領導”說起吧。齊桓公當政的時候,職業經理人開始活躍於商場之中,他們既有文化知識,又有管理才能,其中不乏濟世安邦的人才。眼光獨到的齊桓公率先注意到這一新動向,意識到企業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在於能否招攬到合適的人才,建立自己的團隊。於是,他開始采取種種措施,招聘職業經理人。他首先提出了“尊王攘夷”、“避免無序競爭和惡意競爭”的口號,聲稱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建成一個跨國公司。齊桓公這招很厲害,他規劃了一張宏偉藍圖來激勵員工,讓員工了解自己的作用,使每個員工了解成功的偉大意義,從而使員工對組織的目標和戰略的認同達到最大化,最後將員工帶入一個新的長遠規劃之中。
齊桓公的願景很快就獲得了職場經理人的認同。管仲等人很快就聚集在他的麾下,聽從他的指揮。齊桓公不愧是個管理的行家裏手,他授權管仲組建自己的團隊,給他留出足夠的空間保留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他創新、體驗和冒險的自由,從而使得管仲的管理既能服從公司的願景,又能保持一定的靈活性。齊桓公的“願景式領導”很快就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他的市場逐年擴大,在業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並且連續主持了幾屆管理年會,實現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偉大目標,由此他也成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人。
——齊桓公的管理方式的確很厲害,如果不是後來管仲死後他信任那些奸佞小人,他可以做得更好,企業發得更長遠。
——你說得不錯,這也是“跟我一起做”這種“願景式領導”的局限性。這種領導方式過於注重老板的方向感和控製能力,老板一旦出現方向性錯誤或是好高騖遠,經營就會出現很大的波折。不過總的說來,這種風格在大多數製度化企業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權威式領導
——那“權威式領導”又是什麼意思呢?
——“權威式領導”就是“照我說的做”,不允許員工有自己的意見,晉文公就是一個典型。晉文公這個人你也知道,他的名字叫重耳,早年多災多難,差點被自己的親爹和後娘殺死,最後流落他鄉,差點變成乞丐。他後來之所以能成功,全是憑自己闖蕩幹出來的。所以,他對權力有一種過度的迷戀,認為除了自己別人誰都不行。他的領導帶有某種強製性,不但強製別人也強製自己,所以靈活性很差,我舉個例子你就能看出這一點。有一次,晉文公開拓市場,想攻占原國,隻攜帶了可供十天食用的糧食。出發之前,他和公司高管約定以十天為期限,拿下原國市場。到了原國,十天過去了,他卻沒有攻下來,晉文公便下令敲鑼退軍,準備收兵。這時,一個商業間諜從原國回來報告說:“原國人心渙散,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眼看就要勝利了。”晉文公身邊的財務總監也勸諫說:“原國的資金鏈已經很緊張了,請董事長再堅持一些時日吧!”晉文公說:“我跟公司管理層約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那就是失信行為啊!為了得到市場而失去信用,我辦不到。”於是下令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