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聽說過這件事,這件事的結果很出人意料。原國的百姓聽說這件事後,都說:“晉文公這樣講信義,怎麼不歸附他呢?”於是原國就打開自己的市場,歸順了晉國。衛國的人聽到這個消息,也說:“晉文公這樣講信義,怎麼不跟隨他呢?”於是向晉文公投降。按理說,老板講究信用不是什麼壞事呀?
——你說得沒錯,老板的確要講信用,要用誠信來維護自己的權威。不過,作為一種領導方式來說,晉文公的“權威式領導”是不值得大力提倡的。可以說,這種領導風格是所有風格中最無效的一種。這種極端的強調完全服從的決策方式會扼殺組織的活力,雖然當企業處於轉型期、麵臨惡意收購或者經曆危機事件時,這種風格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權威式領導”會挫傷很多中層幹部的積極性,還有傳導性。長此以往,員工普遍會感到不受重視,士氣低落,即使有想法也不願說出來,從而逐漸失去責任感。對一個企業來說,這種長期影響將是毀滅性的。“晉升集團”後來之所以衰落,與這種領導方式有很大關係。跟晉文公比起來,秦穆公做得就好多了。
榜樣式領導
——秦穆公是如何做的呢?
——秦穆公采取的是“榜樣式領導”,強調的是“像我這樣做”,注重的不是權威,而是榜樣的力量。秦穆公當年開始執政的時候,公司的效益並不好。為了改變公司在業界的萎縮形象,年輕的秦穆公親自帶兵,去爭奪一個叫“茅津”的終端市場。這個市場的輻射力到底有多大呢?茅津並不大,大概相當於兩個縣那麼大;市場覆蓋的人口有多少呢?大概有三千人,即使是對付這樣的小市場,秦穆公也是親自征伐。他調集貨源,用優勢兵力和低廉價格徹底把競爭對手趕出了市場。茅津之役以秦穆公大勝告終,說實話,秦穆公能取得完勝絲毫不奇怪。但這件事的象征意義很大,一個是給那些瞧不起“秦墾公司”的競爭對手上了一課,另一個是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在外交上贏得不少的加分。很多人都爭相成為這家實力強大公司的供貨商,為“秦墾公司”將來的業務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後來的工作中,秦穆公繼續發揚榜樣的力量,親自帶兵出去攻占市場。他的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秦墾公司”辟地千裏,南至秦嶺,西達狄道,北至鹽池,東到黃河,都建立了他的銷售網絡和終端,史稱“秦穆公霸西戎”。大名鼎鼎的“周天子”也很敬重他,當時的董事長周襄王派遣召公,帶了金鼓送給秦穆公,以示祝賀。
——不過,秦穆公還是犯過一些錯誤的,比如當年的秦晉“崤之戰”。如果不是他一意孤行,也不會給企業造成那麼大的損失。
——你說對了,這就不得不談到“榜樣式領導”的局限性。既然是榜樣,那老板各方麵做的工作必然是比較好的。所以,這樣的老板通常會製定相當高的績效考核標準,要求周圍的人和他一樣,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秦晉“崤之戰”就是一個例子,他讓員工去攻打實力強大的公司,交代給員工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樣就會產生矛盾,許多員工實際上並不能和老板做得一樣到位,失敗是可想而知的。原因很簡單,員工如果能幹得那樣好,誰還會去給別人打工呢?所以,他們往往不能達到老板過高的業績要求,失敗就是必然的。同時,“榜樣式領導”還有一個缺點,就是老板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完全可以做成一個模板,員工隻要往裏麵套就行,不用自己思考,不允許員工以自己的方式工作。這樣做的結果顯而易見,員工工作的靈活性和責任心都會下降。“榜樣式領導”往往都是“勞模”類型,因為工作繁忙,所以平時很少對員工的工作情況進行反饋,一旦發現員工的工作滯後,他就會很生氣,責怪員工不和自己一樣盡心盡力,矛盾一旦激化,員工就隻好走人。這種老板大都是理想主義者和完美主義者,包容性比較差。他認為別人應該和他一樣,隻要靠燃燒理想就能夠獲得無限能量。所以,在這種老板的手下工作,活得最辛苦,回報也最少。
——難怪他們叫“秦墾公司”,要的就是老黃牛一樣的員工呀!老師,難道“春秋五霸”裏沒有稍微完美一些的管理模式嗎?
合作式領導
——當然有,楚莊王的“合作式領導”就不錯。他強調“大家一起做”,對他來說,建立和諧的團隊,維係一個和諧的企業氛圍是企業成功的基礎,比什麼都重要。他關注員工,重視員工個人及其情感,努力使員工心情舒暢,在企業創造和諧的經營環境,很少對員工進行不必要的責難,並與員工分享成功的快樂,給員工開展工作的自由。比起其他類型的企業來,楚莊王的企業算是比較講究人性管理的。
——我也很喜歡楚莊王這個人物,他的確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我聽說,楚莊王剛剛當上董事長的時候,“晉升集團”聯合其他幾個小公司,準備擠垮他。“楚歌集團”的一些高管覺得事態嚴重,就向楚莊王提出要他做出反應。無奈楚莊王根本不聽那一套,白天打獵,晚上喝酒聽音樂,公司麵臨的經營危機似乎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管理層對他的行為很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誰的死罪。有個名叫伍舉的部門經理,實在看不過去,就去見楚莊王。楚莊王正在喝酒,看到伍舉,問他:“你來幹什麼?”伍舉說:“我有個謎語,但猜不到謎底。大王是個聰明人,請您猜猜吧?”楚莊王笑著說:“你說出來聽聽。”伍舉說:“楚山之上,有一隻大鳥,身上五彩斑斕,樣子挺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知道這是在說自己,可他還裝傻。他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想說的話我已經明白了。”伍經理一聽,就高高興興地走了。結果,楚莊王卻沒有任何改變,還是該怎樣就怎樣。另一個高管看楚莊王沒有動靜,又去勸說他。楚莊王問他:“你難道不知道我的禁令嗎?”這個高管說:“我知道。但隻要董事長能夠聽取群眾意見,我就是被你開除,也是心甘情願的!”楚莊王高興地說:“你們都是真心為了公司好,我哪裏會不明白呢?”楚莊王看到時機已經成熟,就開始對公司進行改組,將一批奉承拍馬的人撤職,把敢於進諫的兩個部門經理提拔起來,幫助他處理公司大事。在這兩個人的幫助下,他還進行公司業務流程改造,強化終端管理。此後,他打破了“晉升集團”的市場壟斷,“楚歌集團”的產品重新覆蓋市場,連周天子的公司都感受到了他的威脅。所以,我對他的這種“合作式領導”方式還是很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