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組建團隊,打造品牌(4)(2 / 2)

孔子恭恭敬敬地給老子鞠了一躬,戀戀不舍地退了下去。

臨出門,老子又把他叫住,給了他兩大袋子管理案例。

回去的路上,孔子很高興,老子不但告訴他如何做管理谘詢,還給他進行了業務培訓;不但給他指出了一條全新的創業之路,還扶他上馬送了一程,實在是仁至義盡。

直到現在,孔子才可以真正被稱為“孔夫子”,因為他的管理模式就要正式上演了。

(第六節 方式——“春秋式管理”誕生)

孔子坐著車往回走,邊走邊看老子送給他的管理案例,心裏對老子愈加敬佩。老子的管理思想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深度,是他遠遠不能企及的。

回到公司,子貢他們問孔子此行收獲如何。

孔子歎了一口氣,說道:

——表麵上看我們這些儒者很厲害,又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是道德文章,其實,我們那些都是表麵功夫,最狠的是我的老師老子,他一個“上善若水”就把我們全給淹了,還不帶半點火星兒,他的修為是我們遠遠達不到的。我們儒者的管理方法可以複製,但老子的管理方法是無法複製的,隻有達到一定層次的人才能夠玩兒得轉。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獸,我知道它能跑。至於龍,我不知道它是怎麼飛上天的。我見到老子才知道,老子是條龍!

——那我們是什麼?

子路不服氣地問道。

——想聽真話?

——那當然。

——我們是蟲,蠕蟲。

大家都傻了,他們本來覺得孔子已經是個高人了,可老子居然比孔子還厲害,那得是神仙了。

蠕蟲也要生存。孔子帶領眾弟子,開始給全國一流的公司郵寄宣傳資料,推銷從老子那裏學來的“德式管理”思想,目的在於拉到谘詢大單。

推銷的效果不太理想:有的公司已經名存實亡;有的公司看不懂孔子到底想要賣什麼,根本沒有任何反饋;有的是“大老粗”,看不懂,直接丟到一邊;有的認為條條框框太多,太複雜,難以操作;有的客戶很聰明,精通正宗的“德式管理”觀點,一看孔子用的模板,就幹脆說他們是盜用老子的,根本不想跟他們合作。

孔子始終得不到大家的賞識,連混飽肚子都成問題。

孔子覺得很奇怪,老子說得沒錯,可自己的生意為什麼那麼差呢?

他想了很久,終於想明白了:原因很簡單,老子的管理方案是給世界100強企業做的,起點太高,而他所推銷的企業,沒有幾個老板能真正看明白老子的管理之道,即使有個別看懂的,也沒有那樣的平台讓他施展。

孔子沒辦法,隻好在管理觀念方麵進行突圍。他決定參照老子的管理模式,再加上自己的理解,重新研發一套,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自己與眾不同。孔子開始埋頭搞“研發”,在充分發揮原有的管理思想的前提下,終於創立了孔子“春秋式管理”流派,簡稱“孔派”。他的主要觀點就是:老板是天上的北極星,“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老板生來就是讓別人圍著自己轉的;老板不用約束自己,隻需約束員工,讓他們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就行了。如何約束呢?就要靠引力。這引力就是“仁、義、禮、智、信”。員工要形成這樣的意識——“老板總是對的”,對老板就是要無限忠誠,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絕對不能打折扣。

“老板總是對的”,哪個老板不喜歡這樣的說教呢?

老子的“道”和“德”是約束老板的,孔子的“禮”是約束員工的。所以,孔子的管理觀點很快就引起了眾多老板的興趣。

為了增加賣點,孔子還提出了很多重要觀點,比如:

◆沒有任何借口——當員工就是全心全意為老板賣命,就當老板是自己的親爸爸一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最大的“禮”。

◆細節管理——管理公司就跟穿衣戴帽一樣,要注意自己的細節。細節決定管理,細節決定成敗。

◆中庸管理——管理就像藥鋪賣藥一樣,要的就是分量正好不多不少,少了藥效不夠,多了病人會中毒,所以必須實行中庸管理不偏不倚。

為了進一步加強可操作性,孔子還集中所有人的智慧,開發了“孔子操作係統”。

這個係統跟現在的WINDOWS一樣,其實就是一個操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