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在接班
顏回之死給了孔子很大的打擊,孔子本來是想讓顏回做接班人的。
孔子喜歡顏回,歸納起來大概有三方麵的原因:
第一,顏回很聽話,對孔子的話是言聽計從,“不違如愚”,不像子路那樣從不把領導放在眼裏。他對孔子充滿崇拜,曾經稱讚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估計孔子聽到這話,嘴巴笑得能咧到後腦勺上。
第二,顏回很敬業,從來不向公司提條件。孔子曾誇他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這樣的員工,吃的比雞少,幹的比牛多,這樣的員工是最受老板歡迎的。
第三,顏回很謙虛。有一次,孔子外出遇到了麻煩,顏回掉了隊,趕上後,孔子說:“吾以汝為死矣!”顏回說道:“子在,回何敢死?”意思是說,連死的時候都要請領導先走,想想看,這樣的同誌是不是很謙虛?
顏回走了,孔子不得不重新考慮接班人的問題。
企業要長久經營,培訓接班人是相當重要的,曆史上有過這樣的教訓:齊桓公重用職業經理人管仲,企業被搞得有聲有色。但在管仲死後,沒有適當的人選接替管仲的位子。管仲原來培養了一個接班人隰朋,但是隰朋也和顏回一樣短命。管仲臨死前,齊桓公問誰可以接替他的位子,管仲自己也提不出適當的人選來。因此,管仲死後,齊桓公隻好任用原來被管仲排斥的小人當CEO。齊桓公死後,家族企業後繼無人,五位公子沒有一個被培訓為合格的接班人,而那些職業經理人又都想把齊桓公的企業吞並。公司起了內訌,展開了爭鬥,甚至連齊桓公的屍體生了蛆也沒人埋。就因為齊桓公沒有選擇合適的接班人,齊氏企業的霸主地位很快就垮了。
由此可以知道,選擇接班人是值得所有企業警惕的事,這就像一輛馬車“拐大彎”,必須要靠馭手謹慎駕駛,一不留神,就會發生車毀人亡的慘禍。
曾參入主
孔子考慮了很久,不得已,隻好退而求其次,終於指定了一個接班人,那就是曾參。
在孔子公司,曾參確實沒什麼優勢可言。論口才,他比不過子貢、宰我;論辦事能力,比不過冉有、子路;而理論水平,則比不過子夏、子張。孔子原來也不喜歡曾參,對他的評價是“參也魯”,曾參還不是一般的“魯”,和他老爹差不多。曾參的爹叫曾皙,又叫曾點,也是孔子的門徒。
年輕的時候,曾參的老爹也是很浪漫的。有一次,曾點、冉有、子路、公西華四個人跟孔子在一塊。孔子說,我是你們的老板,比你們大了那麼幾歲,現在想聽聽你們各自的願望,好嗎?冉有、子路、公西華都說了自己的理想,於是孔子讓曾點也談談自己的想法。
曾點當時正在奏瑟,聽到老師叫他,於是放下樂器,站起來回答道:
——老板,我的想法跟他們不一樣。
——OK,你就談談你自己的想法吧!
——春天來的時候,脫掉老棉衣,我的新衣裳大概已經做好了,穿上舒適的衣服,農忙也過去了,和五六個同事到沂水裏去遊泳,然後唱唱歌,跳跳舞,優哉遊哉高興地玩,盡興之後,穿上衣服快快活活唱著歌回家去,拒絕裸奔,這多好呀!
孔子被曾點的話迷住了,由衷地誇讚著:
——我很向往你的境界啊,點點同誌!
可惜的是,高雅的曾點結婚之後,日子過得急轉直下,很快就忘了孔子“溫、良、恭、儉、讓”的教導,養成了一個“暴脾氣”,沒事就打孩子出氣泄火,偏偏曾參這個倒黴孩子又是一個孝子。曾參曾經對同事說,他最孝順了。同事問他為什麼。他說,爸爸打他,他都不跑,讓爸爸打到滿意為止。
這話傳到老總孔子的耳朵裏,孔子就把他找來,說:“曾參,你父親打你你都不跑,這是不對的。”曾參很奇怪:“難道我應該跑嗎?”孔子說:“是的,你爸打你,你要看爸爸拿的棍子是粗還是細,棍子太粗,一棍子能把你打成腦震蕩,你就趕快跑。這是為了給你爸留下好名聲,因為一個人把兒子打傷了一定會被嘲笑,還會被司法機關控告使用家庭暴力。反之,你爸拿很細的棍子打你,你就不要跑,這個時候跑,他如果閃了腰,你就是不孝了。所以,孝順與否不是說你是否挨打,而是在於判斷棍子粗還是細。像你這樣,你爸打你也不躲避,一棍被打暈過去,險些被打死,醒來後和沒事一樣,還去向你爸道歉,說讓他老人家受累了,這種行為絕對有犯傻的嫌疑。”
曾參的母親也是個“魯”人。她是一個慈母,對曾參非常好。有一次,曾參在地裏幹活,忽然覺得手上很痛,心想一定是媽媽在想他,於是他就回家了。到家才知道,家裏有客人。曾母說自己的兒子很孝順,能感覺媽媽的痛苦。她一咬自己的手,曾參的手就會痛起來。客人不信,讓她當場做試驗,結果居然應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