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列傳(1 / 3)

��e�\u001b

漢武帝時,劉徹任用一批酷吏治理天下,這些酷吏做事多嚴苛、殘酷。《酷吏列傳》通過介紹當時酷吏肆虐的情況,對武帝進行了委婉的批評。本篇節錄了張湯的事跡。

張湯因為治陳皇後巫蠱案以及淮南、衡山二王謀反的案件,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禦史大夫。張湯用法嚴峻,以春秋之義進行掩飾,還以武帝的意旨為審案的準繩,深得武帝寵信,權勢超過丞相。後來,在禦史中丞李文與丞相長史朱買臣的誣陷之下,張湯被逼自殺。張湯雖然用法嚴酷,為人嚴苛,但為官清廉,家產不足五百金,而且都是自己的俸祿和獲得的賞賜。

·張湯嚴苛·

【原文】

張湯者,杜人也。其父為長安丞[1],出,湯為兒守舍。還而鼠盜肉,其父怒,笞湯。湯掘窟得盜鼠及餘肉,劾鼠掠治[2],傳爰書[3],訊鞫論報[4],並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5]。其父見之,視其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6]。父死後,湯為長安吏,久之。

周陽侯始為諸卿時[7],嚐係長安[8],湯傾身為之。及出為侯,大與湯交,遍見湯貴人[9]。湯給事內史[10],為寧成掾[11],以湯為無害,言大府[12],調為茂陵尉,治方中[13]。

武安侯為丞相[14],征湯為史,時薦言之天子,補禦史,使案事[15]。治陳皇後蠱獄[16],深竟黨與。於是上以為能,稍遷至太中大夫。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已而趙禹遷為中尉,徙為少府,而張湯為廷尉,兩人交,而兄事禹[17]。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見文法輒取[18],亦不覆案[19],求官屬陰罪[20]。湯為人多詐,舞智以禦人[21]。始為小吏,幹沒[22],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之屬交私。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內雖不合,然陽浮慕之[23]。

【注釋】

[1]丞:縣丞。[2]掠治:拷打審問。[3]傳:發出。爰書:記錄罪犯供詞的文書。[4]訊鞫(jū):反複審問,窮究罪行。論報:把判決的罪罰報告上級。[5]具獄:把應具備的審訊材料全部備齊,最後定案。磔:古代分屍的酷刑。[6]書獄:學習書寫獄詞。[7]周陽侯:指田勝,漢景帝王皇後的異父弟弟。諸卿:指九卿。[8]係:拘禁。[9]見:引見。[10]給事:供職。[11]掾:屬官之稱。[12]言大府:向丞相府推薦。[13]治:負責管理。方中:漢代稱天子預修的墓穴叫方中。[14]武安侯:指田蚡。[15]案事:查驗辦理獄事。[16]陳皇後:漢武帝的原配妻子,深得武帝寵愛。後來,她失寵,便召女巫楚服用巫術詛咒武帝。事發後,武帝窮追此事,大興巫蠱之獄。[17]兄事禹:以對待兄長的禮節對待趙禹。[18]文法:法令條文。輒:就。[19]覆案:再審案。[20]陰罪:尚未暴露的罪行。[21]舞智:玩弄聰明。[22]幹沒:白白吞沒別人的財物。此處指利用職權與商人合謀取利。[23]陽:通“佯”。

【譯文】

張湯是杜縣人。他的父親做過長安丞,外出,張湯身為兒子在家看守。回來時看到老鼠偷肉吃,他的父親很生氣,用鞭子笞打張湯。張湯挖掘鼠洞得到偷肉的老鼠和剩餘的肉,揭發老鼠的罪狀,並對其拷打審問,遞送記錄供詞的文書,通過審訊報告上級,並提取盜鼠和剩餘的肉,獄案已成,案卷齊備,在廳堂下麵肢解了老鼠。他的父親見此情景,看到他判決的文辭好像出自老練的獄吏之手,十分吃驚,就讓他學習刑獄文書。父親死後,張湯擔任長安縣吏,做了很長一段時間。

周陽侯田勝當初擔任九卿,曾經被拘囚在長安,張湯竭力幫助他。等到他被釋放出來獲封侯爵,便和張湯結為至交,將張湯普遍地引見給權貴。張湯供職內史,做寧成的屬吏,寧成認為張湯的才能無人能比,把他推薦到丞相府,調他擔任茂陵尉,主持陵墓的土建工程。

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征調張湯擔任內史,常常把他推薦給天子,委任他為禦史,派他審理案件。他主辦陳皇後巫蠱案件時,深究朋黨。皇上認為他賢能,逐漸升他做太中大夫。與趙禹一起製定各種律令,刻意追求嚴峻,以限製約束在職的官吏。後來趙禹升為中尉,又調任少府,而張湯為廷尉,兩個人相好,張湯把趙禹當作兄長看待。趙禹為人廉潔而倨傲,自做官以來,家中一直沒有食客。公侯卿相前來拜訪,趙禹始終不肯答謝,目的在於斷絕與知己和賓客的交往,以便獨立實行自己的主張而已。他看到條文法令就采納,也不複查,以求追究屬吏隱秘的罪行。張湯為人多奸詐,善於玩弄手段以控製別人。最初擔任小吏,假公濟私,與長安的富商田甲、魚翁書等人秘密交往。到位列九卿之後,便收羅接待天下有名的士大夫,自己的內心雖然跟他們不合,但表麵上還是裝成仰慕他們。

【原文】

是時上方鄉文學[1],湯決大獄,欲傅古義[2],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亭疑法[3]。奏讞疑事[4],必豫先為上分別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讞決法廷尉[5],絜令揚主之明[6]。奏事即譴,湯應謝,鄉上意所便,必引正、監、掾史賢者,曰:“固為臣議,如上責臣,臣弗用,愚抵於此。”罪常釋。間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為此奏,乃正、監、掾史某為之。”其欲薦吏,揚人之善蔽人之過如此。所治即上意所欲罪[7],予監史深禍者[8];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9]。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10];即下戶羸弱[11],時口言[12],雖文致法[13],上財察[14]。於是往往釋湯所言。湯至於大吏,內行修也[15]。通賓客飲食。於故人子弟為吏及貧昆弟,調護之尤厚。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16],然得此聲譽。而刻深吏多為爪牙用者。依於文學之士,丞相弘數稱其美[17]。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獄[18],皆窮根本。嚴助及伍被[19],上欲釋之。湯爭曰:“伍被本畫反謀[20],而助親幸出入禁闥爪牙臣[21],乃交私諸侯如此,弗誅,後不可治。”於是上可論之[22]。其治獄所排大臣自為功,多此類。於是湯益尊任,遷為禦史大夫。

【注釋】

[1]鄉:通“向”,傾向。文學:指儒家學說。漢武帝崇尚孔子和孟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傅:附會。古義:指儒家經書上的說法。[3]亭:平判。此言遇到有疑問的法律條文,則請他們根據《尚書》和《春秋》的思想原則加以平斷,使其合於儒家的思想。[4]奏:進奏。讞(yàn):審理定案。[5]決法:判案的法規。廷尉:此指以廷尉之名加以公布。[6]絜令:刻在木板上的法令。按《尚書》作“挈”。絜,通“契”,用刀刻。[7]欲罪:想治罪。[8]深禍者:指執法嚴酷的監史。[9]輕平:指執法輕而公平。[10]舞文:揮舞筆墨,玩弄法令條文。巧詆:用巧言詆毀,將人置於死地。[11]下戶:指平民百姓。羸弱:瘦弱。[12]口言:口頭上奏。[13]文致法:按法令衡量是否犯法。[14]財:通“裁”,判定。[15]內行修:自身品德的修養。[16]意忌:忌嫉。不專平:不純正公平。[17]弘:公孫弘。[18]淮南:指淮南王劉安。[19]嚴助:即莊助,因與淮南王劉安有聯係,被殺。伍被:任淮南中郎,與劉安共謀反叛中央之事,事發被殺。[20]畫:策劃。[21]禁闥:禁中,即皇帝居住之處。爪牙臣:護衛之臣。[22]可:讚成。論之:判莊助和伍被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