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列傳(3 / 3)

【譯文】

河東人李文曾經和張湯有嫌隙,做了禦史中丞之後,更加怨恨他,多次從宮廷文書中找尋可以用來中傷張湯的材料,不留一點餘地。張湯有個喜愛的屬吏名叫魯謁居,知道張湯因為這件事而憤憤不平,指使人呈上緊急事變的文書告發李文做壞事,這件事交給張湯處理,張湯審理判決殺掉了李文,而張湯心裏知道這件事是魯謁居密告的。皇上問他道:“上書告發緊急事件的蹤跡是怎麼發生的?”張湯假裝很吃驚地說道:“這事兒大概是李文的故人怨恨他而引起的吧。”魯謁居生病躺在鄉村房東的家中,張湯親自前往探視他的病情,為魯謁居按摩腳。趙國以冶煉鑄造為本業,趙王多次為了朝廷設置鐵官的事情打官司,張湯常常壓製趙王。趙王就探求張湯暗地裏做的私事。魯謁居曾經彈劾過趙王,趙王怨恨他,便一並向皇上上書說:“張湯是大臣,部下魯謁居有病,張湯甚至為他按摩腳,懷疑他們一起做了很大的壞事。”這件事交給廷尉辦理。魯謁居病死,這件事牽連到他的弟弟,他的弟弟被羈押在導官的官署。張湯也到導官署審理案件,見到魯謁居的弟弟,想暗中幫他,而假裝不理睬他。魯謁居的弟弟不知道,怨恨張湯,讓人上書揭發張湯與魯謁居合謀、共同策劃按緊急事變告發李文的事情。這件事交給減宣處理。減宣曾與張湯有嫌隙,等接受這個案件以後,就對這件事追根逐底,但沒有上奏給皇上。適逢有人盜竊了孝文帝陵墓裏的殉葬錢,丞相莊青翟上朝,與張湯約定一同向皇上請罪,到了皇帝麵前,張湯想:唯有丞相一年四季巡視陵園,他應當謝罪,這和我張湯沒有關係,所以沒有謝罪。丞相謝罪,皇上命令禦史審理這一案件。張湯想按照知情故縱的罪行處置丞相,丞相很擔心此事。丞相手下三位長史都很忌恨張湯,想陷害他。

最初,會稽人長史朱買臣,曾攻讀《春秋》。莊助派人推薦朱買臣,朱買臣憑借熟習《楚辭》和莊助一起得到皇帝寵幸,侍候宮中,擔任太中大夫,當權;而這時張湯隻是個小吏,在朱買臣的麵前跪拜受差遣。後來張湯做了廷尉,審理淮南王的案件,排擠莊助,朱買臣本來就心裏充滿怨恨了。等到張湯做了禦史大夫,朱買臣由會稽太守調任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幾年後,因為犯法而遭罷黜,暫時代理長史的職位,拜見張湯,張湯坐在凳子上,像招待丞史一樣接待朱買臣,沒有行禮。朱買臣是楚地的士人,深深地怨恨張湯,常常想置他於死地。王朝,齊地人。憑借儒學而官至右內史。邊通,學習縱橫之術,個性剛強暴烈,兩次任職濟南相。所以他們原先的官職都高於張湯,後來丟了官位,代理長史,降低身份侍奉張湯。張湯多次代理丞相的職務,知道這三位長史素來驕貴,就常常欺侮壓抑他們。因此這三位長史商量著對丞相說:“最初張湯說和您一起謝罪,後來卻出賣了您;現在想借著宗廟的事情彈劾您,他這是想代替您啊。我們知道張湯的私密之事。”於是就派屬吏抓捕張湯的同案犯田信等人,說張湯將要上奏皇上事情,田信能提前知道,然後囤積貨物積累了財富,與張湯平分,還有其他一些奸邪違法的事情。關於這件事的言辭很快傳播開來。皇上問張湯道:“我所做的事情,商人能預先知道,他們越發囤積起貨物,這好像有人提前把我的打算告訴他們似的。”張湯不謝罪。又假裝驚訝地說道:“應該是有人把消息泄露出去了。”這時,減宣也向皇上稟奏有關魯謁居和張湯的事情。天子果然認為張湯心懷奸詐,當麵欺君,先後派了八批使者依照卷宗審問張湯。張湯都說沒做過這些事,不認罪。於是皇上便派趙禹審問張湯。趙禹來了,斥責張湯說:“你怎麼還不知道自己的本分呢!你所審理的案件牽涉到滅門被誅殺的有多少人呢?現在有人告發你的罪狀都有憑有據,天子難以處理你的案子,想讓你為自己考慮一下,你辯答這麼多有什麼用處呢?”張湯就上書謝罪說:“我張湯對於朝廷沒有立過尺寸的功勞,從文書小吏開始做起,陛下寵幸我,讓我做到三公的職位,沒有其他的途徑可以補救罪責。然而對我羅織罪名的,是三位長史。”於是自殺了。

張湯對武帝問

【原文】

湯死,家產直不過五百金[1],皆所得奉賜,無他業。昆弟諸子欲厚葬湯,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汙惡言而死,何厚葬乎!”載以牛車,有棺無槨[2]。天子聞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盡案誅三長史[3]。丞相青翟自殺。出田信[4]。上惜湯,稍遷其子安世[5]。

【注釋】

[1]直:通“值”。[2]槨:外棺。[3]案誅:審理、誅殺。[4]出:釋放。[5]稍:漸漸。遷:升官。

【譯文】

張湯死了以後,家產所值不超過五百金,都是所得的俸祿和賞賜,沒有其他的產業。兄弟子侄想厚葬張湯,張湯的母親說:“張湯身為天子的大臣,被惡言汙蔑而死,怎麼能厚葬呢!”於是用牛車載運他的屍體,有內棺卻沒有外槨。皇上聽說了此事,說:“不是這樣的母親不能生出這樣的兒子啊!”因此追究此案,誅殺了三位長史。丞相莊青翟自殺。釋放了田信。皇上憐惜張湯,逐漸提拔他的兒子張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