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認可一個人的價值(1 / 2)

根據源賴朝的教誨,膽怯者像其他人一樣,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但是,他說:這一信念很少激勵他希望改正自己的缺點。

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在膽怯者的身上往往隻能導致他自負。

他認為,這就是他為什麼要躲到膽怯中尋求庇護的理由,並因為他覺得沒人理解自己,從而輕蔑地把自己孤立起來。

他認為,別人的看法很不公正,但他從這種不公中所遭受的痛苦比人們想象的要少。有一種特殊的驕傲,導致他慶幸自己能夠友善地承受這種缺乏欣賞。

這未必意味著讓他丟臉,倒是讓他讚賞他在承受這些考驗時所表現出來的忍耐。

他的驕傲肯定被嫁接了大量的傲慢自大,在這個基礎上,又增加了對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的徹底輕蔑。

他沒有認識到,他的不善言辭使得人們很難因為他的學識和他的智慧而給予他應得的讚揚。

因此,這種驕傲非常令人不快。它不是那種能夠提升我們的靈魂的高尚情操。必須跟它作鬥爭,因為他賦予了那些養成這種驕傲的人這樣一種能力:在他們並沒有表現出自己最佳狀態的時候對自己大加讚賞。

我們也不應該把那種認可自身價值的高貴感覺跟虛榮自負混為一談,或者更糟,跟“自我”崇拜混為一談,這種自我崇拜是膽怯者的主要缺點。

如果膽怯之人為自己勇敢地承受了想象中的悲痛而感到自豪,那始終是因為他如此孤立,如此缺乏跟他人的交往,以致他對自命不凡的看法受到了局限。

膽怯者的“自我”成了上帝,它的祭壇就是他的心。

在蒙受羞辱的時刻,他就到那裏去尋求庇護。這一信念是自戀的根源,而自戀導致他對自身價值有一種誇大的評價,並貶低別人的價值。

相反,認識到自己擁有他時刻準備捍衛的優秀品質的人,總是對這種孤芳自賞的傾向感到遺憾,並公正地評價自己。他歡迎嚴厲的批評,以此作為充分認識自己才能的一種手段,並通過最容易的途徑培養這些才能。

由於他承認自己的缺點,因此別人的指摘總是讓他受益匪淺,如果他覺得自己走上了一條死路的話,他樂意往回走,樂意改變計劃,或者,如果必要的話,改變努力的方向。

他不會把自己孤立起來,不會用虛假的尊嚴把自己包裹起來,倘若他對自己的價值有深刻印象,並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他就會通過采納有價值的建議,試著拓展自己。

他會冷靜而平和地討論問題,不會屈服於那種使膽怯者變得片麵和固執的敏感。

這是一個舉世公認的角色,那些極大地高估或低估自己價值的人,不可能指望他們成功地扮演這樣的角色。在高估自己的情況下,他因為驕傲自滿而變得盲目;在低估自己的情況下,他相信自己如此低劣,以致沒有勇氣去爭強好勝。

要尋找進行對比的優質材料,最好的辦法是研究那些已經躋身一流行列的人。強大的人通常都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點,這個事實應該有助於鼓勵那些沒能公正評價自身價值的人。

我們不要忘了,對自己的不信任使一切主動性化為烏有,使你無法完成任何種類的工作,因為,如果不是抱著必勝的信心來承擔一項事業的話,這項事業就不可能成功。

在作出某些比較之後,如果我們信心十足地覺得:我們擁有了像那些已經達到輝煌地位的人一樣的巨大能力,我們就應該信心十足地作出努力,未來的成功依賴於這樣的努力——不管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

相反,在不偏不倚地審視自己之後,如果我們發現,我們所擁有的學識不如我們奉為楷模的那些人,我們非但不要氣餒,相反,我們必須設法獲得這些品質,同時細心地培養我們身上超出我們所努力追趕的那些人的優勢。

接下來,大可不必為了自己出名而模仿那些偉大人物。

相反,保持我們的個性和我們的優點是一件好事,有時候,即使是輕微的缺點,如果控製得當的話,也可以通向成功。

難道所有水果都是同樣的滋味?難道它們看上去全都一個模樣?

即使有些水果外表粗糙,難道粗糙不會有助於保護它們的內核嗎?即使另外一些水果苦澀,它們不是包含著有鎮痛作用的香膏嗎,它們的優點難道會被苦澀所掩蓋嗎?

最重要的是,父母和老師要避免打著防止孩子驕傲的幌子而當麵羞辱他們的愚蠢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