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理解,如果引導得當的話,驕傲可以致使一些壯舉的實現,而這些壯舉,謙卑者是決不可能實現的。
我們這裏說的不是那種到處表現出來的炫耀性的謙卑,因為那隻是另一種形式的驕傲。我們僅僅討論由不自信引起的自甘埋沒,這種不自信導致不自信的人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有些教育孩子的人總是對孩子說:“你沒腦子!”或者,“瞧你多醜!”對這樣的人,我們再怎麼指責都不為過。
即便他說的是真的,但它使得孩子總是強化自己身體或心理的缺陷。
任何人都有可取之處。最難看的人常常也有某種魅力。
即使是那些幾乎沒有任何智慧可言的人,常常也有某種能力,它的發展跟其他能力完全不成比例。
不要對孩子說“瞧你多醜”,即使這是真的,我們也要設法讓他對此毫不留意,因為,覺得自己比別人難看可能使他覺得低人一等,由此體驗到的羞愧可能導致他陷入窘境。
認為自己“醜陋”的人,在外出的時候不像其他人那樣沉著鎮靜,如果他意識到了(這幾乎總是跟這樣一種自認密不可分),他就會躋身於很多飽受妒忌折磨的膽怯者的行列,我們前麵講述過他們的苦衷。
這種防止自負的錯誤方法,當它用在聰明孩子身上的時候,就更應該受到譴責。
我認識一個孩子,他的聰明才智明顯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因為嚴厲的批評而退化了。
他的意誌力是如此薄弱,以至於無法教會他懂得藝術或戰爭的主要特點,他完全變得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有點疑神疑鬼。他的家人全都注意到了這一點。
在花園裏遊蕩的時候,他會自言自語地哼唱,並做夢,他不會專心致力於任何事情,於是,他的家人認為他不可救藥,打算放棄他。
我開始對他感興趣,尤其是當我認識到這個小男孩是偏見的受害者時,這種偏見總是極力讓人認識到他們本該如此,讓他們徹底絕望,換句話說,就是阻止他們作出任何努力。
我設法結識了這孩子,在不讓他受驚嚇的情況下,我勸誘他說話。我們的交談一直很簡單——花園裏的鮮花,蝴蝶,以及家裏的陳設等等話題。
有一天,我對他說:
“既然你這麼喜愛蝴蝶和鮮花,那你為什麼不讀點關於它們的書呢?”
他驚慌地看了我一眼。
“我學不了任何東西,”他說,“我父母說,試圖教會我任何東西都是浪費時間,因為我太蠢,什麼也學不會。”
“你想不想試試?”
“我不知道。”
說話間,一隻五彩斑斕的蝴蝶停在了一朵很大的百合花上,那孩子抓住了我的手。
“它多漂亮啊!”他說,一臉的驚奇。
於是,我開始向他解釋幼蟲是如何轉變為漂亮的昆蟲的。
孩子全神貫注地傾聽著。
幾個禮拜的日常交往之後,他正在學習幾本關於我告訴他的這些事情的書。我對他新近獲得的知識大加讚賞,以此來鼓勵他,而且,我向人們談起他,當著他的麵表揚他的成績。
這個一直受人冷落的孩子逐漸失去了自己無足輕重的感覺,因此很樂意談論他已經學會的東西,他聽到了甜美的讚揚聲。
他最後成了著名的博物學家,他的父母曾經認為他將一事無成,如今為他驕傲。
這種改變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我在這個一直認為自己無足輕重的小孩身上反複灌輸的那種對自身價值的認識。
當我們治療不可否認的身體缺陷時,這是一項更困難的任務。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努力發展優秀的精神品質,把各種知識的種子播撒在他的心田裏,這樣一來,當孩子長大成人的時候,他就會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聰明才智,以致他根本不會為自己的身體缺陷而感到煩惱。
對孩子隱瞞他們自身的優點一直是很糟糕的做法。在有些情況下,這種方法建立在狹隘判斷的基礎上——可能成為犯罪。
幕府將軍——他距離我們的時代更近——不是說過麼:“對世界一無所知的人的悲哀,就是對成功感到絕望的人的懦弱。”
那麼,為什麼要對任何人關閉世界的大門,而拒絕給他大門的鑰匙呢,這把鑰匙就是:認可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