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正確的姿態(1 / 2)

在很多我們從源賴朝那些極有價值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評論當中,有一條評論尤其讓我們印象深刻。

一個人的舉止風度,甚至比他的麵孔更能反映他的靈魂。

接著,他又補充道:

這就是為什麼膽怯者的一舉一動總是那麼笨拙,這標誌著缺乏真誠,這是他們的缺點之一,因為他的言辭很少與他的想法一致。

單是思想的自由,就足以讓人的動作舉止輕鬆隨意,我們把這看得比任何事情都更有價值。

這種動作舉止的優雅從容,膽怯者絕不可能實現,理由如下:

姿態總是先於言說,當它發生的時候,印象已經造成。

由於這種印象極其易變,極其不穩定,傳達這一印象的動作舉止將會是不協調的,不連貫的。

我們在聽那些學藝不精的演員對白時,這一點非常明顯。

他們說出的話僅僅表達了一種被反映的情緒,他們用姿勢動作來強調自己說的話,但這些姿勢動作是跟在說話之後,而不是在說話之前,現實生活中的情形也是如此。

這解釋了所有膽怯者的手勢動作。

我們是否可以說,狂暴的舉止因為不那麼受拘束,所以更接近於真實?

絕對不可以。隻有那些能夠把明智的矜持與自製結合起來的人,才有足夠的自製力獲得真誠的舉止,而且,他會一直保持這樣的舉止,因為這對他來說很自然。

你必須特別小心,不要在淺灘上翻船,很多膽怯者對這樣的經曆再熟悉不過了,他們為了避免在大庭廣眾之下手足無措,而采取了極其冷淡的舉止。

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掩飾自己的情緒,逃離跟人接觸的磨難。

他們當中有些人在傲慢的沉默中尋求庇護。他們認為,以嘲弄的姿態一笑置之,是對爭論的一種簡便易行的回答。這樣的舉止,使他們能夠弄清自己所處的位置,並擁有這樣一種好處:使他們有時間思考,醞釀他們所要說的語句。

但是,等到他們要說的語句好不容易拚湊到一起的時候,通常已經為時已晚,沒法張口說出,因為交談已經轉到另一個話題,把他如此煞費苦心地反複推敲的話語表達出來的時機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

對於另外一些膽怯者來說,這些不同的策略隻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利用這些策略,膽怯者可以避免思考,由於他們的思維缺乏活力,這樣的思考在他們那裏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

膽怯者還假裝溫文爾雅,他們的彬彬有禮簡直有些卑躬屈膝;他們不懂得如何提出反對,也不懂得如何開玩笑,因此他們對任何事情都讚成,而不進行任何判斷。

這些評論尤其適用於謙卑者,他們一直生活在這樣一種恐懼中:生怕得罪人,他們總是自尋煩惱,時刻惦記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他們是不是更真誠呢?肯定不是,因為他們的整個表情都顯示出困窘和詭詐。

這種膽怯者似乎一直沉浸於謙卑之中,實際上他們常常是桀驁不馴的;另一種膽怯者一輩子都低頭垂目地走路,同情每一個人,因為他們沒有達到他所樹立的理想,而這些理想,他自己沒有能力實現。

但膽怯者幾乎不會向自己承認這一點,因為在他們的內心生活裏,他們非常膽大。他們不信任別人,因為這些人不知道他們夢想著自己能夠實現的那些令人驚歎的行為。

膽怯者的行為舉止是不誠懇的。他們傾向於神秘主義,這更多的不是由於他們確信一個理想並為之奮鬥,而是由於擔心來生受到懲罰。

他們過著像兔子一樣的生活,每一件打擾他們的事情,不管是打著快樂的幌子,還是假借悲痛的旗號,都會使他們受到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