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上)1851年,鹹豐元年(2 / 3)

這一年,與江忠源同歲的益陽人胡林翼,補授貴州黎平知縣。他在轄地舉辦保甲團練,收效頗豐。黎平的一千五百多個村寨,修建了四百多座碉樓。團丁們嚴格控製著要隘。胡林翼又下令儲備穀物,以供城防,擺出一副臨戰的架勢。

六月辛未,交卸思南府事。《遺集》卷五十七《癸醜與佐季高書》雲:“到黔七年,四握郡符。黎平頗盡心力,安順次之,鎮遠隻四月,斯下矣。思南八月,最逸又最有餘,無甚新政。德慧智術,視其操心何如耳。”

定計請谘入京,大府以廣西寇棘,亟飭公回本任。以七月庚子抵黎平受印。湯太夫人慮道梗留居鎮遠試院。

先是,黎平前守喜諱盜,莫可究詰。《上呂布政啟》雲:前任某公隱匿之案,其重情有一案三命、一案數家者。”而區域與廣西交界,橫亙幾二百裏,盜匪縱橫,時虞侵軼。公以為:“欲清內匪,莫如保甲;欲禦外寇,莫如團練。”乃嚴訂條約,實力舉行。先令各寨立鄉正團長、牌長,悉注姓名於冊,藏之署中。有事則按冊召入,與之鈞禮,或賜以酒食,詳詢其利病,用以熟察其情偽。入寨則挾冊自隨,推究亦如之。其送盜入城,則立予剖決,無有耗費,民大歡悅。《遺集》卷八十六《麻城縣稟陳地方情形批》雲:“餘昔守黎平,延見士類及椎結苗頭,以保甲冊籍為團練張本。自朝至莫,口不絕音。其士類來見,或坐或立;其苗頭來見,或賜以酒食,令其據地席坐,均詳詢以民情、地勢,使各得其意而去。俗人畏見士民,疑其請托,否則謂為褻尊失體耳。吾視天下公卿至於黎庶,其貴賤亦正相等,不因親民而賤,不因簡傲不親民而貴也。今日官吏,日與役處,以差胥為腹心爪牙,其果自貴也耶?”

公又以差役營兵窳惰不堪用,乃自練壯勇百名,仿明參將沈希儀、嘉厭時傅鼐因間雕剿之法,分巡遊徼。每周曆村寨,督率董勸,口講指畫,輒旬日不歸。歸則文書填委,必親自檢料,晝夜劬瘁,訖不得息。《遺集》卷五十七《致左季高書》雲:“林翼所處,隻一府耳。其辦事也,終日手不停批,口不絕音,然精神誌趣,專注於紙片之外。其必須形之公牘讀者,詳司達部,付之幕友。一人之精力幾何?若於文牘過勞,則精神已疲於小事、瑣事,轉不能辦其大者、遠者矣。”

行之半年,士民用命。凡獲盜三百餘人,辦團一千五百餘寨,設卡柵四百五十餘座。每卡派民夫四名至二十名,分班輪守,督委員紳耆按月巡視,互相稽核,周而複始。盜首黃浪子等次第剪除,於是椎結左衽之倫,始見天日。家書壬子正月《上季父默希公書》雲:“侄在黎平,得力在團練、保甲,雖賠費數千,而數百萬家之生靈得以安枕高臥,此黎平近二十年未有之奇也。黎平民情極好,詞訟極簡。惟二三十年來盜賊日甚一日,幾乎每日不止一案,每案不止一命;或一日連劫十餘家,或一家慘殺三五命。婦女汙辱,雞犬一空。小民何事,慘罹荼毒?至於兵丁,萬萬不可捕盜。從前曆任各守帶兵捕盜,見盜在前,即拋棄槍械,拚命先逃,往往一盜,追兵百人,相率駭走,軍械利器,盡以資寇,此往事之明證也。差役無能,則惟有頭搶地耳。甚至妄拿善良,無惡不作。兵差之萬不足用如此。侄到任後,招募壯勇百餘名,每月每人四串,計月須賠二百餘金,分巡遊徼,如明參將沈希儀、國朝傅臬司重庵雕剿之法。又其得力全在保甲、團練,人人有捕盜之責,有捕盜之權,官惟懸賞以待而已。送盜至府者,待以殊禮,給以重資,隨到隨審,審明即賞,且一刻不遲,早至早歸,夕至夕歸,百姓不在城中羈延.蓋二十年不沾王化、不見天日之地,今乃稍蘇其困矣。便民利民,無有曠時。行旅婦孺,莫不知感。每於巡查之便,小駐村落,則左右前後,必有千數百人跪伏環侍,聲稱感恩不小。可見於事有益,於民至便。惟是侄之辦法,可以傳於後任,而侄之心思,駕馭鼓舞振興,一切方略之妙,不可言傳,此則無可如何之事,惟有在任一日,保守一日而已,後來非所知也。”

公既治郡有效句亦用自喜,以書告左公。左公複書謂團練必參用碉堡,乃足以製劇寇。公亟納之。左文襄是年複公書雲: “團練之法,粵西行之,未睹其效者,蓋治小盜則團練固不易之法;若劇寇,縱橫防剿並急之時,則用因練斷宜參用碉堡。”

十二月,回鎮遠省母。見家書。

這一年,號為“湘上農人”、自比當今諸葛亮的湘陰人左宗棠,也是三十九歲,身無一官半職,隻是一個舉人,空懷一腔熱血抱負,還在等待著建功立業的機會。

這一年,四十四歲的湘鄉人羅澤南在善化賀長齡家裏開館授課,寫信給曾國藩,盛言曾國藩應詔言事,言之切當,羅澤南值得慶幸的事情,就是他的人品得到了公眾的嘉許,在上年被官府推舉為孝廉方正。當時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身為理學先生,日後還要帶兵打仗,並且飲彈而亡。

這一年開始的時候,五十九歲的廣東老人駱秉章調任湖南巡撫已有半載,這位以清廉著稱的官員所領導的省份處於與太平軍交戰的風口浪尖之上,對這位長期從事紀檢工作而不諳武事的廣東人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誰也想不到,這位儒士,日後將成為湘軍發展壯大中的一個關鍵人物。

文宗顯皇帝鹹豐元年辛亥,四十五歲。

羅澤南館善化賀公長齡宅。先是,賀公卒,遺命其子延為師。

時,廣西逆匪方熾。今節相曾公國藩方官禮部侍郎,應詔言事,有用人、行政、議禮、汰兵等疏,人爭傳之。先生致書曾公,盛稱其言之切當,而尤冀其以正本清源為務。謂有所畏而不敢言者,人臣貪位之私心;不務其本而徒言其末者,後世苟且之學術雲雲。而曾公已於四月某日上敬陳主德預防流弊一疏,先生書至,因複書雲:“閣下一書,乃適與拙疏若合符節。萬裏神交,有不可解者。”觀此,亦見忠君愛國之心,不以窮達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