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生死慘烈的戰爭中,你們的勇敢和堅韌是最令人欽佩的。我就險些成為你們的俘虜。但是現在戰爭結束了,你們的青春和生命的活力不應該僅僅表現在戰場上,國家等待著著你們去建設,幸福的生活在向你們招手,你們的親人也在熱切地盼望同你們團聚。因此,我希望你們放下武器,永遠的放下,去做一名和平的使者,新生活的創造者……”
麥克阿瑟的每一句話,都通過翻譯準確地傳進了每一位日本官兵的耳朵裏。那些剛才還誓死一戰的日軍敢死隊將士們一下子都陷入了沉思。接下來的三天裏,包括幾支敢死隊在內的25萬日軍全部都放下了武器自動向美軍投了降。
麥克阿瑟這段演講被稱為“一語降萬兵”,它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對“迂回”的技巧的運用。
麥克阿瑟並沒有一上台就直接對日軍官兵說“你們可以回去建設國家”,而是說“戰爭的主要角色是軍人,是你們,還有我”,這一句話就拉近了雙方的距離,給聽者一種“他是自己人”的融合感。
接下來,麥克阿瑟繼續“恭維”日軍的“勇敢和堅韌是最令人欽佩的”“我就險些成為你們的俘虜”,給對方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讓日軍感覺到自己得到了肯定,雖敗猶榮。
說了幾句“家常話”,說了幾句“恭維話”,再感情充沛地說出“召喚”——“我希望你們放下武器,永遠的放下,去做一名和平的使者,新生活的創造者……”
迂回之路,親切感與自豪感讓人放下包袱,解開心結。迂回過後,真情實感的訴說,帶給所有人重新審視與思考的契機。誰能不為這樣的召喚而動容呢?誰能不為這巧妙的迂回之術而喝彩呢?
把出發點定在對方身上。
有位推銷保健品的新人得到了一次在社區給老年人做講座的機會。
這位新人提前一周就細心地準備了講稿和贈品,認為十拿九穩了,才把寫好的講稿拿給帶他的區域經理看。
區域經理隻看了一眼,就說:“第一句就不對,重新改過,不然你肯定一件都賣不出去的。”
新人的講稿的第一句是:“各位朋友您好,今天我來向您介紹**公司的**係列保健品,由於品種繁多,我們用一小時的時間來做講解。”
新人念了一遍,覺得自己這樣說是開門見山,直接說正題,怎麼會有什麼差錯呢?
經理教育他,說:“你是來推銷的,是來賣東西的,其實人人心裏都明白。你的開場白要是再強調你要去介紹自己的產品,還要講一個小時,誰還會有興趣聽呢?你想一想,用用迂回的手段,先說老年人們感興趣的話題,再引回你的產品上。”
新人恍然大悟,想了又想,把講稿的開場白改成了這樣:
“各位朋友,咱們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年紀大了,退休了,終於可以頤養天年了,可是福還沒有享多少,病就找來了。有的人腿疼、有的人腰疼、有的還抽筋。還有一些老年朋友視力開始退化,眼睛分泌物增多,什麼都看不清。更厲害的,糖尿病、冠心病也都找上門來了。這麼多問題都是我們必須要去解決的。我今天來做這個講座,隻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幫助各位預防和控製這些疾病,因為我帶來了能幫助老年人補鈣、護眼、控製血脂血糖的**係列保健品。我馬上就給大家介紹……”
經理看了之後,讚許道:“這樣說才對嘛!”
從自己的需要開始說,確實是開門見山,確實是直截了當,但不一定就能有效率,因為聽的人感覺不到這些事兒與自己有關,從而不會去認真地聽。而把出發點定在對方的需要身上,看上去像是“走了彎路”、“繞了圈子”,但卻通過迂回的手段牽住了人心,讓講話變得效果更好了。
一個大齡男子求朋友給他介紹女朋友,朋友便問他:“你不是常常去相親麼?怎麼還沒有找到女朋友啊?”
男子說:“我每次去相親都失敗了啊!”
“你也算一表人才,怎麼會每次都被‘退貨’呢?”朋友覺得很不解,“那你每次都會說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