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迂回戰術助你當“常勝將軍”(3)(1 / 3)

上海一處弄堂裏,有位退休在家的徐阿姨,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打電話。

徐阿姨的女兒每個月給她交電話費,都要叨念一聲:“媽媽啊,你怎麼這麼能聊天!每個月電話費都要聊掉幾百塊!”

每次聽到女兒抱怨,這位徐阿姨就會洋洋得意地說:“我朋友多啊!而且他們都喜歡聽我講廢話。”

女兒聽了哭笑不得,隻能任由媽媽去打電話四處給人講“廢話”。

這位徐阿姨的確每天都在打電話給朋友講“廢話”,而且很忙,“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

早上她要打電話給老鄰居張阿姨,提醒她今天天氣不好,最好多穿點衣服,免得風濕又犯了,然後問問上次那個小菜要放什麼調料才能燒的好吃;

中午她要打電話給舊相識李姐姐,告訴她燒那個小菜一定要加某種神秘的調料才能燒的好吃,然後問問李姐姐的妹妹有沒有相親的打算;

下午要打電話給丈夫的同事孫叔叔,問候一下家裏人,再幫他說說最近有個不錯的女孩子可以介紹給孫家的兒子……

徐阿姨打電話多,接電話也多,常常有人問問她怎麼燒小菜、怎麼挑海鮮,徐阿姨一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見徐阿姨每天忙忙碌碌卻很快樂。女兒想:媽媽講講電話,就當是為了愛好投資了,花點錢買個高興吧。沒想到的是,徐阿姨的這些“廢話”,後來居然幫上了女兒的大忙。

女兒下崗了,徐阿姨得知後打了幾個電話,第二天女兒便得到了好幾個地方的麵試通知。女兒不解地問:“媽媽,你是怎麼幫我找到門路的啊?”

徐阿姨說:“張阿姨最信得過我,覺得我女兒一定不會差,所以她介紹你去她女婿的公司做會計;李姐姐常常按我的方法燒小菜,她知道我女兒也一定心細,就介紹你去她鄰居開的小商店做盤點;我常和孫叔叔提起你有教師資格證,這次他們學校缺代課老師,自然也想起你了……你別看我每天講講廢話,那可都是在宣傳自己,都是在做情感投資啊!”

徐阿姨一直在講“廢話”,但正是“廢話”帶著熱心、帶著關懷、帶著對自己的宣傳,把各種感情和信息傳遞了出去,迂回地達到了讓對方了解自己、想起自己的效果。

女兒點點頭,終於明白了原來“廢話不廢”,的確會“身價百倍”啊!

先做朋友,再做生意。

老一輩的生意人,都非常重視與顧客的關係,講究“先做朋友,再做生意”。把交易繞到情分的後麵,再把交易做成,這就是一種迂回的戰術。

古董行是最講究這種“交朋友”的生意經的,我們不妨拿古董行的“交朋友”套路來做示範。

走進一家古董店,老掌櫃的迎上來時一定不會問:“您買點什麼?”而是會問:“這位朋友,您喜歡什麼東西?您看得上眼的盡管說,咱們一起鑒賞一下。”

此言一出,就把買賣雙方的關係淡化了,而是變成了朋友關係,看貨也變成了兩個朋友之間平等分享與鑒賞的關係。買主覺得賣主和自己的距離很近,可親、可信,這才能帶來下麵的交易。

在共同的把玩和討論中,買主會挑選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等買主打算殺價時,還沒把理想的價格說出口,老掌櫃就會說:“我看您是真心喜歡,我就交您這個朋友,給您再便宜100塊!”

人家都已經主動給你降價了,已經說和你是朋友了,你還好意思再往下殺價麼?八成就乖乖掏腰包了吧?

如果情況相反,東西沒挑中,生意沒做成,老掌櫃就會換個說法:“我看您眼力真高,我敬佩您的才學。我一定得交您這個朋友,以後您得常到鋪子裏幫我們指點指點啊!”

人家對你敬佩有加,一心要跟你交朋友,就算你不買東西,你也會因為這個情分多來幾次吧?你來的多了,是不是看的就多了?你看的多了,掏錢買東西的機會也就多了吧?何況都是朋友了,以後要買相似的東西,也不好意思去隔壁那家店了吧?

做買賣之前說交朋友,就是拿人情兜了個圈子,領著顧客把友誼說了一遍,再兜回來說買賣。你買與不買沒關係,你的心已經被籠絡住了,這就是商家最大的成功。

在工作中,你也可以試著多用這種從情分到辦事的迂回之術,把人心拉到自己這邊,就不怕得不到支持了。

春秋時代,有位以貪圖享樂聞名的晉靈公。這位晉靈公曾經派大臣屠岸給他花重金造一座九層的瓊台,並下令詔告天下:“誰敢進諫一律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