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此時已經比較輕鬆,就順著他的話題聊起來:“您看錯了,我還是最疼愛長安君。”
觸龍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們考慮得長遠些。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握住她的腳後跟為她流淚哭泣,為她的遠嫁而傷心,那場麵太可憐了。她出嫁以後,您雖然萬般想念她,可每逢祭祀卻一定會為她祝告說:‘千萬不要回來啊。’這就是在為她作長遠打算啊!您不就是希望她能夠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
趙太後聽了,點頭說:“的確是這樣。”
得到認可後,觸龍繼續說:“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趙國剛剛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後繼人有還在的嗎?”
趙太後說:“沒有。”
觸龍說:“不光是趙國,其他諸侯國君的被封侯的子孫,他們的後人還有在的嗎?”
趙太後說:“我沒聽說過。”
觸龍說:“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降臨到自己頭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子孫頭上。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這是因為他們地位高而沒有功勳,俸祿豐厚而沒有勞績,卻占有著諸多珍寶啊!現在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多象征國家權力的器具,而不趁現在這個時機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死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站得住腳呢?我認為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短了,這樣看來您疼愛他不如疼愛燕後。”
趙太後聽過這些話,覺得的確有道理,就說:“這樣的話,好吧,任憑您指派長安君吧。”
長安君就此踏上了到齊國做人質的旅程,而齊國也終於肯出兵來幫助趙國抗秦了。
中國古代做官的人常常因為剛直而獲罪,這就是所謂的“文死諫”,而觸龍卻憑借口才既做了說客,又全身而退。他的迂回之術,可圈可點。
觸龍兜了一個完美的圈子,先是察言觀色,避其鋒芒,先說自己的病老狀況,再說家常飲食,似乎把話題越說越遠。關心問候緩和了氣氛,當趙太後有些輕鬆後,他又拿自己的小兒子“說事兒”,說“男人愛子比婦女還多”,以拉近與趙太後之間的關係。
說完兒子,又說趙太後怎樣疼愛女兒,提出“更愛兒子還是更愛女兒”的議題與趙太後進行討論。這個用來迂回的圈子終於開始兜回來了,說了“父母為子女長遠考慮”的話題後,觸龍又說“諸國子孫”等語,終於說到了關鍵——“如果您隻是一味溺愛恩寵長安君,他卻沒有為國家立功的機會,那他的地位與富貴必將不得長遠啊!”
觸龍的這個圈子,兜的是一個又大又圓滿的圓形,從自己說子女,從子女說父母,從現在說長遠,從長遠說現在,收放自如,最終都落在主題上,用漂亮的收尾,完成了這次成功進諫。讓母親送兒子去作人質,無異於勸人割肉斷臂,觸龍要不是因為使用了圓滿的迂回之術,恐怕連自己的腦袋都帶不回去了。
《口才投資速成秘籍》之七:迂回
拿這些話來兜圈子最管用:
1.用讚美的話來兜圈子,容易得到對方的好感。
2.用恭維的話來兜圈子,容易讓對方放鬆警惕。
3.從對方擅長的事情上開始兜圈子,對方因為有足夠的自信,就會放下戒備。
4.用嘮家常的方式兜圈子,會增加雙方的親切感。
5.講個故事、說點題外話、打個比喻,能讓不好說出口的話變得很流暢。
什麼時候最應該使用迂回戰術:
1.想要求人辦事。
2.針對比較敏感的問題征求他人的意見。
3.想要說服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
4.男女想要確定戀愛關係。
5.訴說比較尷尬的話題。
什麼時候不必使用迂回的辦法:
1.事情迫在眉睫,一觸即發,需要馬上說明情況。
2.本來就很正麵、很健康、很嚴肅的話題,直接擺在桌麵上講為好。
3.公開公正的事情,說起來也不必遮掩迂回。
4.可以用來講述的時間極為短暫,最好開門見山。
5.講述過程中,對方提出要你直說的要求,也最好盡量減少迂回,直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