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有重孫子了!”宋先生繼續說,“母子平安!”
奶奶更高興了,說:“好!好!好!照顧好母子倆,你也注意休息!”
宋先生興奮地說著“謝謝”掛上了電話,笑容也重新回到了臉上。
人在悲傷、激動、興奮的時候,用的語言都是比較模糊的,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去挑話中的毛病,先聽他講,給他宣泄情緒的機會。就算你覺得他說的過分了,也不要指出來,讓他自責對你們的溝通毫無幫助。
有些人喜歡一邊聽人講話一邊挑毛病,有時還會死摳字眼,這都會讓對方感覺不快,認為你是吹毛求疵。要記住,傾聽不是為了去挑毛病,而是為了去溝通。就算你聽得出來對方是在吹牛或者誇大其詞,也不要馬上揭穿他,聽他講,並讓他完成他要表述的故事或觀點。對方的觀點可能不對,但你最好先“聽進去”,再進行分析。
不要搶話頭。
剛畢業的笑笑就職於一家知名娛樂雜誌,得到這份工作讓她十分興奮,她決心發揮自己的一切能力做好娛樂記者。
上班沒幾天,笑笑就在同事的帶領下去采訪一位當紅的女明星。笑笑連夜準備了很多問題,並拿出采訪提綱給老同事看,沒想到同事卻隻說了一句:“采訪時不要多話,聽她自己講。”
笑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卻並沒有真的理解“不多話”的原則。
采訪開始的時候,同事示意笑笑來問問題。
笑笑做了個不錯的開場:“您好,今天咱們來談談您的新片吧!”
女明星開始講自己的新片,說:“這部片子是翻拍自張愛玲的原著《紅玫瑰與白玫瑰》,我飾演的是白玫瑰。”
說到這裏,女明星停頓了一下,同事就接話說:“你的氣質很符合白玫瑰的形象。”
女明星微笑致謝,繼續說拍戲的故事。笑笑坐在一邊,覺得自己受騙了——同事明明就在插嘴,卻不讓自己說話。
不服氣的笑笑,一邊認真聽女明星的講述,一邊找機會插話。
終於,女明星開始講新戲中對結局的改編,笑笑像抓住了難得的機會一樣,趕搶過話頭,講起了自己對結局的看法。
女明星看著她滔滔不絕也不好打斷,同事聽她越說越遠,趕快提醒她:“這是在采訪呢!”
笑笑如夢初醒,那女明星隻是尷尬地看看她,繼續接受采訪。
回到雜誌社,笑笑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而副主編卻把笑笑叫進了辦公室,說:“今天你們采訪的那個女明星的經紀公司投訴你了,你趕快準備一份檢查吧!”
不要“好心”地“替”別人把話說完,這純屬自作多情,80%以上的人不會領你的情。千萬不要搶過別人的話頭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純屬喧賓奪主,100%的人都會反感你的行為。
傾聽時不妨暫時忘記自己要表達的東西,隻是聽對方說,像海綿一樣去吸收對方釋放出來的信息,你會發現你的所得將變得更多。
要知道,一個人能獲得成功,與他的個人奮鬥是分不開的,但能夠讓別人知道他的成績並幫助他取得更大成功的諸多重要因素中,一定有“溝通”這一項。
卡耐基在自己的奮鬥曆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而有效的溝通人際關係的經驗,他提出了令世人為之信服的社交溝通藝術的一般規律和準則。他說:“與人相處的學問在人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是排在前麵的,溝通能夠帶來其他知識所不能帶來的力量,它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
溝通是人們處世的一種藝術,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定會大有裨益,因為處世溝通藝術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必須是雙向的,單方麵的講話隻能稱作演講或傾訴,隻有通過對話來交流思想才稱得上真正的溝通。
英國文學家哈茲裏特曾說過:“交談的藝術不僅是讓人聆聽的藝術,也是聆聽別人的藝術。”
交談能被奉為藝術,那麼就一定要是活的、流動的、充滿生命力與感染力的。交談應該是一問一答,而不是一說一聽;交談應該是眾說紛紜,而非眾口一詞。
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著,你坐在他對麵,擺出傾聽的姿態看著他,聽他講,這就是好的傾聽了麼?不是,沒有交流與反饋的傾聽,就像個故意把講述者推向了舞台演出一場獨角戲,而自己也躲在黑暗裏默默忍受。如果沒有達到溝通的目的,講述者和傾聽者都隻能白白地“忍”完這場戲。
口才被稱作談吐,那麼交談就要是吐故納新的過程。隻有宣講而沒有反饋的演講,不算交流,會讓氣氛變得死氣沉沉;隻有沉默而沒有反應的傾聽,也不算交流,會讓宣講也變得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