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中帶有褒貶的成分,那麼一定是人與事中都帶有一定關係的;講話中隻是說好,沒有具體解釋的,大多是沒有利弊關係可言的。
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留心那些有意無意出現的褒與貶,聽到那些褒貶背後的意思:
1.老張這人不錯,心腸熱,肯幫人,就是脾氣有些急。
背後的意思——我得到過老張的幫助,我對他為人表示肯定,但他的急脾氣我也見識過,我不欣賞這一點。
2.這個崗位的話,小李的學曆還可以,能力也可以。
背後的意思——小李的能力、學曆都一般,用他不用他都不會影響到我。
3.年底發獎金這件事,公司辦得不公道,很多功臣沒有拿到應得的。
背後的意思——我是公司的功臣,我沒有拿到應得的獎金,這事情辦得不公正。
4.我看這種豆漿機功率有點大,比較費電,外觀也一般。這個價格標的有點高了吧?
背後的意思——我對這種豆漿機很感興趣,如果能便宜一些我就考慮買一台。
5.我女兒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喜怒形於色,要是惹您發火了,您可要擔待。
背後的意思——我女兒的表達方式很直接,我擔心她會惹事,但我也不希望她被人批評。
聽到那藏起來的後半句。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含糊”的話,明明已經說出來了大致內容,卻又沒有點明點透,半明半暗,就好像“猶抱琵琶半遮麵”。“藏起後半句”的這種手法在處理辦公室關係中、人際交往中都常常用到。
如果聽到這樣的句子,你要意識到它藏起來的意思:
1.如果你能把這件事情辦好,就會得到更多的機會。
藏起裏的後半句——你會因為這個機會升職加薪。
2.不要多想,就去做吧!
藏起來的後半句——我支持你!出了事情我幫你承擔責任。
3.您可以隨時找我幫忙,隨叫隨到。
藏起來的後半句——我會提供周到貼心的服務,我非常在乎您。
4.這件事你確定能辦到嗎?
藏起來的後半句——我對你的能力有質疑,你確定你準備好了嗎?
5.隻有你才有這個能力。
藏起來的後半句——我要求你幫我辦事。
前麵我們已經講到,溝通一定要是雙向的,也就是說傾聽者不能隻聽就夠了,要對講述者的話給出相應的反應。而在諸多反應的形式中,最為有效也最容易用錯就是插嘴。
插嘴是個絕對需要技術的活兒。
寧可不接話,不可猜著說。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一開始滿心打算好好聽對方講話,但一聽到對方所說的事情不太正確、不太可信或者不太可行時,就會忍不住打斷對方。可是,因為打斷對方的時候並沒有把話聽完整,所以就憑著自己的想象猜著去說,這樣一來不是把對方的意思弄錯了,就是自己丟了臉。
美國曾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老夫婦去拜訪哈佛大學的校長。
夫人對校長用真誠的態度說:“校長先生,我們有個兒子曾經在哈佛上過一年學,他非常愛哈佛,但一年前他出意外去世了,我和丈夫很希望能在校園裏給他設立一個紀念物……”
校長聽到這裏,打斷了夫人的話,說:“夫人,我能理解您的心情,但我們不能為每一個讀過哈佛而後死去的人都樹立一個雕塑,那樣的話哈佛早就成墓地了。”
夫人見校長誤會了,就解釋道:“哦,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們是希望為哈佛捐贈一棟建築……”
“一棟建築?”校長提高了分貝,說:“你知道一棟建築要多少錢麼?你要知道,哈佛可是用了超過750萬美元來建設她的硬件設施的!”
夫人沒有再和校長講話,而是轉向她的丈夫,說:“那我們為什麼不自己建一所大學呢?”
夫妻倆沒有再和哈佛的校長糾纏,而是到了加利福尼亞,建立了一所以家族姓氏為名字的大學——斯坦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