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一個紀念物”的想法,如果校長沒有根據自我推測來拒絕,那麼事情的結局肯定會改變;“捐一座建築”的想法,如果不是校長猜測他們“捐不起”,那麼哈佛一定會獲得一座非常棒的建築。
不要為了搶先表達自己的意思,而誤解了別人的話,一旦錯過了或錯誤評論了對方講話中的重要內容,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挽回了。別人沒說完的話,千萬不要猜著說,更不要信口胡說。不了解的事情,沒聽明白的事情,更不要妄加評論。先聽對方說,把評論盡量放在後麵,如果有疑問又怕忘記,最好隻做疑問,不做推測。
如果沒聽懂或者對聽到的內容有質疑,你可以這樣插嘴:
1.您能解釋一下麼?
2.您能說得更具體一些嗎?
3.不好意思,我不太明白您說的***。
插嘴要順勢而為。
作為講話者,要記住:隻要你還在講話,就不要停頓,如果你打算讓對方有所反應,就要記得有停頓,這種停頓的意義在於給對方說話的機會。如果你並不打算結束這一次談話,就別急著做總結性陳述。
作為傾聽者,要記住:在對方停頓的時候先判斷他是在思考,還是在等待回應。一般來說注視聽者的表現才是在等待回應,如果對方有這樣的表現時再插嘴說話。
插嘴前要先思索三點:
1.我有必要插嘴麼?
2.我插嘴會有什麼正麵效果?
3.我插嘴會有什麼負麵效果?
插嘴時要注意三點:
1.插嘴的話要短而直接。
2.插嘴時候莫打岔。
3.插嘴時候隻回應,不評論。
升級閱讀:學會處理聽來的話。
每個人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話,這些聽來的話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處理聽來的話的高明手法。
設定時間,阻止沒完沒了的話。
電話鈴一響起來,阿美就很緊張,生怕又是那個愛“煲電話粥”的好朋友奇奇來電話了。
“阿美啊,你在幹什麼?”奇奇的聲音傳過來,阿美的手心就冒汗,這通電話沒有一兩個小時是沒法說“拜拜”的。
阿美回答:“我在打掃房間啊!”
“阿美啊,我跟你說,我和鄰居昨天吵起來了,因為他們家的狗把我門口的地毯咬壞了……”奇奇好像根本不在乎阿美有沒有時間聽,就開始“吧啦吧啦”地說了起來。
阿美不好意思打斷她,又不希望這樣天天耗費時間聽她講這些沒什麼意義的事情,就對老公抱怨起來。阿美說:“那個奇奇太愛講話了,你說我怎麼才能不去聽她講那些事啊?我又不想傷了多年好朋友的麵子。”
阿美的老公見阿美如此為難,就說:“那你下次給她設定時間試試。”
第二天,奇奇又來電話了,繼續講昨天發生的事情是如何解決的,她剛要開口,阿美就說:“奇奇啊,我還有10分鍾就要出門去了,你快點講啊。”
奇奇聽了,居然馬上回答說:“你在忙啊?那你先去忙吧!我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說,以後再打給你。”
為什麼這樣說?
麵對講話太多、太長的人,你完全可以坦白而客氣的表示自己還有別的事要做,不方麵和他長聊下去,然後設定一個比較合理的時間範圍,這樣既給了對方足夠的麵子,又不至於讓自己淪為裝滿廢話的“垃圾桶”。
過濾負麵信息,隻讓陽光灑進來。
一位母親去參加兒子的家長會,會後被班主任留下來單獨談話。
班主任對她說:“您的兒子是個很調皮的孩子,他總是坐不住,每天上課都要搗亂。一年級的時候班裏很多男同學都是這樣,小孩子調皮可以理解。但上了二年級大家都有所收斂了,隻有您的兒子還是那麼調皮,上課時最多堅持10分鍾不動,後麵就要亂動了。有時候一個人自己亂摸文具、亂翻書,好像多動症一樣,我覺得您最好帶他去看看。”
這位母親聽了,明白兒子上課表現太差引起了老師的反感,決定回家好好教育一下兒子。
回家的路上,母親想了又想,覺得還是把話說得正麵一些對孩子的教育效果更好。
回到家,母親就把兒子叫過來,慈愛地說:“兒子,媽媽今天去開家長會了。老師對媽媽說,你是個活潑的孩子,還說你比一年級的時候進步了,上課時候能堅持10分鍾不亂動,這肯定是你以前做不到的。媽媽希望你以後能每節課都進步一點,不要亂摸東西,好好聽老師講課。你說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