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用好無聲語言,同樣大放異彩 (2)(1 / 2)

不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工作崗位上,隻要你需要和別人接觸,就要注意控製自己的情緒。如果你正處於負麵情緒之中,那麼最好盡量克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別人感受到你的不快;而如果你處於快樂的情緒中,那麼你也應該保持情緒上的穩定,不要因為自己的狂喜而讓別人覺得莫名其妙。

你的手在向對方“打旗語”。

別以為沒人看見你在做什麼,要小心你常常忽略的習慣性動作,也許你不經意間的一個小破綻就會壞了你的大事。

留心常會出錯的小動作:

1.用食指指別人,會令人認為你在指指點點,不禮貌,而五指並攏用手掌來指示某人,就能令所有人感受到你的禮貌與得體。

2.用手指靠近自己的嘴唇,令人懷疑你在做“噓”的動作,或者是要扣牙齒、啃指甲,覺得你不禮貌、不衛生。與人談話時最好手指不要靠近嘴唇。

3.不自覺的用手撥弄頭發、摸下巴、用手托腮等小動作,都會給人輕佻、勾引的感覺,容易讓人對你產生誤解,因此最好不要頻繁做小動作。

4.坐在桌前的時候最好將雙手自然地放在桌上,如果比較緊張,可以一隻手握筆、手機等以消除局促感。

5.在任何場合大聲咳嗽、抖動腿部、挖鼻孔、整理內衣等比較私密的小動作,都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要注意控製。

春晚的推波助瀾,讓億萬觀眾感受到了近景魔術的魅力。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場魔術揭秘熱。這些“魔術揭秘者”們一邊對魔術手法心生敬佩,另一邊卻對魔術道具嗤之以鼻,認為那些道具都是用來“糊弄人”的。

反過來想一想,魔術師用道具來“糊弄人”並是不為了別的,是為了“效果”。這個效果可能是掩人耳目,可能是引人注目,也可能是聲東擊西。

不光魔術當中可以使用道具,我們日常與人交流中也可以使用道具。有了道具的幫助,你會發現原來很多話不必瑣贅也能說清,有些事不必細講也能具體。

動一動腦筋,在台詞不足的時候,上道具來幫幫忙吧!

好馬配好鞍。

一位女士到福特汽車的展示中心選新車,她是開著一輛破舊的老爺車來的,所以推銷員對她並不熱情。女士從福特走出來,看到對麵的Mercury汽車展示中心有一輛漂亮的黃色轎車正在展出。女士對這輛轎車相當喜歡,但推銷員報出價格時,她發現這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

推銷員看她在猶豫,就說:“您看車也很累,先坐下來喝杯水吧!”

於是兩人坐在展廳旁聊了起來,女士說:“我很喜歡這輛車,不過真的是超過我的預算太多了,我本來還想今天就買輛新車作為我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呢。”

推銷員這時站起來,微微躬身禮貌地說:“女士,請稍候,我馬上回來。”

幾分鍾以後,一打嬌豔欲滴的玫瑰花放在了這位女士的麵前,推銷員真誠地說:“女士,祝您生日快樂!”

驚喜的表情寫滿了女士的臉龐,她覺得自己得到的並不僅僅是一份小禮物,而是得到了尊重。後來,女士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那輛超出預算很多的Mercury汽車。

這位被玫瑰花打動的女士就是同樣以口才好而聞名的玫琳凱女士,而這個買車時發生的“小插曲”也被她一次次搬上培訓員工的講台。

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這件道具,推銷員一句“生日快樂”根本不會起太大的作用,最多隻能讓玫琳凱女士覺得他是個有禮貌的人而已,絕不會帶來那種“驚喜的震撼”。道具的直觀性特點,補充了語言上的不足與空洞,促成了語言不能達到的效果,令你的語言聽起來更真誠、更完整。

道具是會說話的。價值僅僅幾美元的玫瑰花,作為一個恰當的道具出現,為推銷員贏得了一個客戶,更為這個品牌的整體形象贏得了潛在讚譽。

合適的道具能夠馬上讓你說的話變得更加親切、更加可信。

道具帶來體會的機會。

一個頑皮的小男孩得到了一條小狗,他並不知道應該怎樣和小狗玩兒,也不懂得如何照顧小狗。他用一條繩子拴在小狗的一條前腿上,拉著它往前走。小狗走一步就摔一跤,小男孩不但不同情,還很生氣,對小狗又踢又打。

男孩的爺爺看到了這一幕,決定教育一下孫子。

爺爺拿來一把大鐵鎖,當著男孩的麵把鎖掛在門上,牢牢鎖好,然後給男孩一根樹枝,說:“你試試把鎖打開。”

小男孩拿著樹枝對準鐵鎖抽著,但怎麼也打不開。

爺爺又拿來一根比較粗的棒球棒,讓男孩繼續敲鎖。男孩每敲一下,都感覺手被震得生疼,但大鐵鎖還是紋絲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