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男孩已經累得滿頭大汗,終於對爺爺說:“這個方法不對!用棒子是敲不開鎖的,要用鑰匙開!爺爺是在耍我!”
爺爺聽後笑了起來,說:“你用繩子拴小狗腿的辦法也是不對的,要拴在項圈上。”
爺爺讓孫子用球棒敲鎖,就在利用道具告訴男孩,錯誤的方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造成對彼此的傷害。道具在這裏充當了“實驗品”的角色,男孩拿著爺爺提供的道具,完成了這個“實驗”,自然而然地明白了爺爺要講的道理。
道具除了可以讓聽者得到體驗的機會,也可以讓講話者獲得更多的機會。
學一學如何用上道具為自己獲取機會:
1.為顧客送上一杯水,他一定會坐下來多聊一會兒,你也就有機會多做一些介紹了。
2.求職時多留一份簡曆給公司,推銷時多留一張傳單和名片給潛在客戶,你也就會多一份被想起來的機會。
3.送一件常常會用到的小禮物給朋友,讓你增加許多被忽然想起來的機會。
4.送一件精美而顯眼的裝飾品給你認為重要的人,讓你增加很多被問起或被主動提起的機會。
5.在別人需要時送上一把傘,幫朋友披上一件衣服,讓你增加被欣賞、被感激的機會。
想講皇帝的話,就先坐在龍椅上。
一個皇帝微服私訪,走著走著肚子餓了,就進了一家小飯館,一坐下就說:“傳膳!”
跑堂的小夥計過來就問:“大爺,我們店小,沒有您說的那種鱔魚,您還是去別家店吃吧!”
皇帝有點不高興,但也沒辦法,就又找了一家大飯館,一進門就要了一個包廂。
小夥計過來幫他點菜,皇帝又說:“傳膳!”
大飯店的夥計聽了,就一扭頭喊著:“傳膳啊!把咱們店裏的招牌菜都端上來啊!”
皇帝聽了很高興,覺得還是大飯店的夥計懂事,見過世麵。
酒足飯飽後,皇帝打算口頭獎勵一下那位小夥計,可沒等他開口,小夥計就走進來說:“您一進門我就看出您是位貴客了!”
皇帝心裏一驚,以為被認出來了。小夥計接著說:“您相貌堂堂,舉止大度,不說吃飯說傳膳……您啊,一定是戲班子裏麵演皇帝的好角!”
皇帝聽了,心裏生氣又不好表現出來,就獨自回了宮。第二天就連夜派人點名把那個小夥計招進了禦膳房“當差”。
這一天午飯時間,皇帝坐在餐桌旁,左右兩旁立著宮女、太監。
皇帝把那個小夥計叫到跟前,小夥計嚇得不敢抬頭。皇帝說:“我餓了,要吃飯。”
小夥計聽著聲音耳熟,偷偷看了一眼,居然是那天的客人!大驚之下,哆哆嗦嗦地喊:“傳膳啊!”
皇帝見他怕了,故意逗他:“那天朕說傳膳,你就說朕是戲班子演皇帝的,今天朕說吃飯,你怎麼就敢喊傳膳了?”
小夥計跪在地上,回話說:“皇上聖明,那天您坐在小店裏,奴才怎麼知道那小店能有這般貴客?您老如今坐在龍椅上,奴才自然知道您是真龍天子了!”
想說皇帝的語言,最好先坐上龍椅。如果龍椅不方便,那至少穿件黃袍。在交際中,帶上一件可以彰顯你身份的道具,著裝也罷,名片也罷,讓對方對你先有幾分表麵認識,後麵的話自然更好說了。
一切皆道具。
談情說愛的時候,一朵玫瑰、一顆糖果,甚至一縷星光都可以是道具。因為愛情本身就是一種感覺,用來輔助愛情的道具隻要是美好的皆可放心大膽地去用。
工作話題的時候,使用的道具則是越具體越好,越能說明問題越好。比如:講述公司財務狀況,就可以用曆年的財務報表做道具;講述公司一年來的變化,就可以用每月總結和年終總結來做道具;講述銷售成果,就可以用每月的銷售清單和業績增長曲線圖來做道具。
學一學用道具塑造自己形象:
1.去別人家中拜訪時帶上一籃水果,讓別人覺得你是個有禮貌的人。
2.請教問題時帶上紙和筆,讓別人覺得你是個好學又尊重知識的人。
3.隨身帶上一些常用的文具,比如便條紙、圓珠筆、透明膠、小剪刀等,讓別人覺得你是個細心的人。
4.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購物時自帶購物袋,讓別人覺得你是個有環保意識的人。
5.在任何場合都穿著得體,讓人人都知道你是個尊重他人、注重儀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