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資不抵債的企業怎麼活下去(1 / 2)

本節我講一講資不抵債的企業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問題。

1.資不抵債的主體是誰

我首先跟大家交流一個問題:在財務數據上,是誰在資不抵債?

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現在看到的財務報表有兩套:一套是母公司報表,一套是合並報表。

我問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當我們說一家企業資不抵債的時候,指的是合並報表,還是母公司報表?

有人可能會說,這應該是一回事吧。母公司資不抵債跟合並報表的資不抵債不就是一回事嘛!

我還是從家庭角度跟大家來討論。

一對父母有兩個兒子。兒子們都成家立業了。

父母是一個家庭,中規中矩,沒有太多的財產。

老大是一個相當能幹的人,是一個著名的企業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老二是一個敗家的玩意兒,不務正業,還經常賭博,每月都靠老大救濟過日子。

這三個獨立的小家庭—父母形成的家庭、兩個兒子各自的家庭各過各的日子。如果有報表的話,也是各算各的賬。錢多的,過的日子就比較殷實;錢少的,緊緊巴巴也湊合著過;靠救濟的,也有自己的生活狀態。

父母為老大而高興和自豪,但因為老大有很多錢,他們也擁有了支配老大資源的能力。

同樣,老大並沒有因為老二這樣的一種落魄狀況而降低自己對財富的支配能力。

現在問題來了:在整個以父母為大家長的大家庭裏,如果進行財富加總的話,由於老大的存在,這個大家庭的賬麵財富會顯得很多。但實際上,大家庭加總出來的財富,隻代表在這個範圍裏麵有多少財富,並不意味著誰都能支配這些財富:每個小家庭該怎麼過日子還怎麼過日子!

母公司財務報表與合並財務報表反映出來的關係與上述家庭有些類似。

母公司報表代表的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企業,這個企業資產小於負債是有實際意義的:母公司的資產小於負債,意味著在特定時間節點上,母公司的全部資產按照賬麵來實現其價值的話,還不夠償還當天賬上的債務。

為什麼會出現資不抵債的問題?很簡單,從“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的基本關係來看,一定是企業的虧損額度很大,大到把股東的入資全部虧進去了,從而導致企業的股東權益變為負數。

而合並報表並不代表任何特定的企業,隻代表母公司所控製的這個範圍裏各個企業合並在一起所形成的整體財務狀況。

合並資產負債表告訴我們,母公司控製的集團裏的所有企業的資產合並在一起有多大規模,整體負債就有多大規模,不代表誰在支配合並資產所展示出來的資產規模和結構。

這就是說,單獨談論合並報表的資不抵債的意義往往不大。當我們說一家企業資不抵債的時候,往往指的是母公司報表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資產小於負債的狀況。

實際上,母公司資產負債表出現資不抵債以後,合並資產負債表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與母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基本一致,你資不抵債,我也資不抵債;另一種是某些子公司的財務狀況非常好,支撐著整個合並報表的資產大於負債。

2.資不抵債的企業怎麼生存和發展的出路

(1)如果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能夠大於零,企業可以繼續維持一段時間

前麵講過,企業出現資不抵債情況的原因在於虧損嚴重。這就是說,企業出現資不抵債並不意味著沒錢。當然了,資不抵債的企業也很難做到錢特別充裕。以下介紹一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案例。

若幹年前,我有一個朋友看培訓市場比較火,就出資收購了一個培訓學院。收購完學院以後,他把學院的教學定位為高端培訓。為了滿足高端培訓、交通便利等業務條件,這個朋友把教學地點選在了一個交通較為便利的高檔寫字樓裏麵:租了整整一層樓,並對樓內的教室和辦公室按照高水平商學院的教學要求進行裝修。

收購完這個學院的開始階段,他忙於租房子、裝修教室等。也就是說,在業務開始前,他已經花費了規模不小的租金和裝修費。

裝修好以後,這個朋友請我到他的教學地點看看,提點建議。

從這個學院裝修的情況來看,這個朋友真想大幹一場:與當時任何一個商學院的教學設施相比,這個學院都是不落後的。至於學院的主要業務,他準備聘請一些高校名師與企業界的精英組成教學團隊,用高質量的師資去開展高端培訓課程。

聽著很鼓舞人心,但我告訴他:你這個培訓學院很難發展得很好。

他說:為什麼呢?

我說:第一,你的培訓項目雖然可能有高層次的師資,但你的學校沒有品牌形象。現在的學習者,不僅要學習、要向名師學習,還需要得到一個學習證書—一個有品牌形象的機構的證書。這方麵顯然你還不具備。第二,你的學員都是在職學習,學習的時間都是晚上和周末。這就是說,你的教室空閑率相當高,幾乎一半時間是閑置的。如此高的資源閑置率,如果你還想獲得利潤,就要有高毛利率的產品。但你的品牌形象會限製你的產品定價—定價不可能比主流商學院的同款項目高。在比較低的產品價格和毛利率的條件下,隻能擴大招生人數的規模,而這又會受限於你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