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兵莫危於攻,莫難於守,客主之勢然也。故城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實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賢將能以寡為眾,以小為大。當敵之衝,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進,雖告之曰此無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襲,潛兵以備,彼不我測,謂我有餘,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無氣,嚴戢兵士,敢嘩者斬。時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擊,其眾可走,夫何患城小。
[注譯]
在軍事方麵,沒有什麼比攻擊更加危險,也沒有什麼比防禦更加困難,因為這就是在他人土地上的進攻者和在自己土地上的防禦者之間情況的本質。
城堡在兩種情況下是無法防守的,一種是士兵數量太少,無法滿足守護城池的需求,另一種則是城堡太小,無法隱藏防守城池的士兵。隻有英明賢能的將領才能做到用少量兵力達到眾多兵力的效果,用小城池達到大城池的效果。
在敵人的先頭部隊麵前,沒有人會不知道要固守陣地,但是如果我們運用疑兵,敵人就會感到驚訝不敢貿然前進,即使我們明明白白地對敵人說:\"這裏沒有人能夠守得住\",敵人也不敢相信。
預先猜測敵人將要襲擊我軍的地點,暗中做好防範,敵人不知道我軍的真實情況,就會認為我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兵力。那麼,即使我們軍隊的人數比敵人少,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卷起軍旗,停止擊鼓,不要讓軍隊發出任何聲音;嚴格的約束士兵,有膽敢大聲說話的人立即斬首。不時讓老人和小孩登上牆頭示弱。然後,當敵人鬥誌鬆懈的時候,突然發起進攻,敵人就會被打得潰不成軍。所以即使城池很小,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原典】
背城而戰,陣欲方、欲踞、欲密、欲緩。夫方而踞,密而緩,則士心固,固則不懾。背城而戰,欲其不懾。麵城而戰,陣欲直、欲銳、欲疏、欲速。夫直而銳,疏而速,則士心危,危則致死。麵城而戰,欲其致死。
[注譯]
背靠城牆進行防禦作戰的時候,軍隊適合采用方陣、橫列展開的陣型、密集陣型和有利於緩慢推進的陣型。這樣的陣型可以讓士兵們感到堅不可摧;當認為軍隊堅不可摧的時候,就不會感到恐懼。當背靠城池作戰的時候,需要的就是確保士兵們不會感到恐懼。
麵向城牆作戰的時候,軍隊應該采用直陣、前尖後寬的陣型、行列稀疏的陣型和有利於快速推進的陣型。這樣的陣型會讓士兵們感到非常害怕,感覺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就會將生死置之度外拚死戰鬥。當麵對城池作戰的時候,就是要讓士兵們拚死戰鬥才可以。
【原典】
夫能靜而自觀者,可以用人矣。吾何為則怒,吾何為則喜,吾何為則勇,吾何為則怯?夫人豈異於我?天下之人孰不能自觀其一身!是以知此理者,途之人皆可以將。
[注譯]
如果一個人能夠冷靜地觀察分析自己,那麼他就可以帶領軍隊走向戰場。我為什麼會憤怒?我為什麼會快樂?我為什麼會勇敢?我為什麼會膽怯?其他人和我有什麼不同嗎?世界上有誰不觀察分析自己呢?所以,懂得人為什麼會憤怒、快樂、勇敢和膽怯的道理,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可以帶領隊伍打仗。
【原典】
平居與人言,一語不循故,猶且咢而忌。敵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固矣。是故智者視敵有無故之形,必謹察之勿動。疑形二:可疑於心,則疑而為之謀,心固得其實也;可疑於目,勿疑,彼敵疑我也。是故心疑以謀應,目疑以靜應。彼誠欲有所為耶,不使吾得之目矣。
[注譯]
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交談,有一句不符合常理,就會引起驚愕,繼而產生猜忌;如果敵人用可疑的行為迷惑我們,卻不覺得有任何奇怪,這就是見識的缺乏。所以,當智者看到敵人不合理行為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觀察分析,決不要盲目行動。
可疑的表現情況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看不見具體的行動,使我們心中產生懷疑,既然心中有了懷疑,就要對敵人的表現進行策劃和分析,這樣才能了解敵人的真實情況;另一種是用虛假的行為讓我們看到,從而產生懷疑,這時候我們不要被敵人的假象所迷惑欺騙,因為那正是敵人欺騙迷惑我們的伎倆。
所以,心中陳勝疑惑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認真地分析和處理,看到敵人有可疑的行動,要冷靜地去觀察和處理。敵人如果真想有所行動,一定不會讓我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