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譯]
也去又有人可能會問道:\"這麼說的話,項羽是可以攻進秦國都城鹹陽的,但是如果攻進鹹陽的話,援救趙國的事情怎麼辦呢?\"
我的回答是:\"老虎正在追捕野鹿的時候,棕熊卻趁機占領了它的洞穴,並且和它的幼崽搏鬥。老虎怎麼可能不放棄追捕野鹿趕緊回到自己的洞穴呢?老虎回來就會被棕熊撕碎,這一點也非常清楚明白的。兵書上有說''''要攻擊敵人必定會營救的地方'''',說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如果項羽衝破了秦國的防守,王離、涉間二人就一定會解除對趙國的圍困,並趕回秦國進行營救,這個時候,項羽憑借著關隘的險要地形,迎麵迎擊秦軍。趙國和其他十幾支解救趙國的軍隊從後麵追擊秦軍,秦軍肯定會被消滅。這樣,項羽就可以一舉解除秦軍對趙國的包圍,並且成功地消滅了秦國。\"
戰國時期,魏國進攻趙國,齊國出兵營救趙國。齊國將軍田忌率領軍隊直接攻打魏國首都大梁,從而拯救了趙國,打敗了魏國。宋義號稱精通兵法,但是他一點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率領軍隊去解救趙國,當他到達安陽一帶的時候,便停了下來不再前進了。他說:\"我們應該等到秦軍精疲力竭的時候,趁其虛弱再進攻\"。但是恐怕還沒有等到秦軍精疲力竭,沛公就已經進入了關中。項羽和宋義的策略都是不對的。
【原典】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圖所守。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且彼未嚐見大險也,彼以為劍門者可以不亡也。吾嚐觀蜀之險,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繼,兢兢而自完猶且不給,而何足以製中原哉。若夫秦、漢之故都,沃土千裏,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烏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劍門者而後曰險哉!
[注譯]
因此,古代那些能夠奪取天下的人,往往首先會考慮他們所占據的地方是否有利於發展。諸葛孔明放棄荊州,前往西蜀,從這個行動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根本不可能統一天下。
諸葛孔明沒有看出有什麼大的險要。他認為劍門山的險要就可以保護蜀漢免遭滅絕。我曾經觀察到那裏的險要地形,那裏的地勢有利於防禦,但是不利於進攻;當他們想要進攻的時候,後麵的君就將無法接續供應。類似這種險要之地,小心翼翼地保全自身,而得不到足夠的物資補給,我們怎麼能依靠這樣一個地方來奪取廣大的中原地區呢?
例如,秦朝漢朝古都所在地方,有數千英裏肥沃的土地,有高山河流作為屏障,這才是真正能夠控製天下的好地方;為什麼想要去經營一個像劍門山這樣不可以自由行動的地方,還要非常自豪地說\"這裏非常險要\"呢?
【原典】
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達之都,使其財布出於天下,然後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櫝而藏諸家,拒戶而守之,嗚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盜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注譯]
如今的社會,那些富裕的家庭都必須要住在交通便利的都市之中,這樣才可以讓他們的貨物流向天下各個地方,然後他們才能賺取天下人的錢財。
也有那種心胸狹窄的人,當他們得到一件寶物的時候,把它藏在家裏,整天守著防止小偷偷走。唉!這隻能做到不讓財物丟失,但是卻不能讓自己發財!如果一個大盜來了,就會搶劫一切,又怎麼會知道自己的財物會不會丟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