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美國西部的華人占總人口比例最高的新興城市——漿特利公園市真的出現了一匹駛壇黑馬,蒙市明天的希望之星——李琬若。
壯著膽子自我去推銷。Lily,你應該去從政,當郡長,當市長,當美國總統!
同事和好友的一番話,真的觸動了李琬若那顆參政的心。其實她何嚐不想堂堂正正、名正言順地站出來或者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為廣大市民、為在美生根的中國人、為從來就缺少平等的少數族裔服務!但她確實沒有真正想過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一個角色,她總是想著自己畢竟是個東方麵孔。
美國的政權與東方不同,國家的真正權力在國會,而國會是那些來自各界市民選出來的參、眾兩院議員們,不斷做出一項又一項關於國家的法律與決定或批準每一個重大決策。各地的州、市和郡,也同樣是由當地的議會掌握著權力。比如蒙特利公園市政府的權力是這樣布局的:市議會領導政府,市議會由五名議員組成,每個決策和每項法律都由議會決定,少數服從多數,隻要有三名議員舉手同意,就可以通過或者批準某一項法案和市政府的重要決定。美國的國會議員與總統任期均是四年,總統任期一般最多連任兩屆,這是開國元勳、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先生以自己的行動給後人留下的一筆重要遺產,但國會議員可以連選連任,直到你不被選民看好為止。下麵的州、市、郡的小議員一般是兩年一個任期,也可以連選連任,直到無人喝彩。
一般認為,參政必先當議員,這是想在美國政壇上有所作為的主要途徑之一。大小議員都是美國政壇的主要角色,當政首先得當議員。李琬若對此是明白的,她在郡立醫院從事社會福利工作時,也還常常有事得求見市議員聯係彙報和交流情況。可是議員雖為選民投票上台的,但相當一部分是靠家族的曆史與地方的實力為背景才成為政壇風雲人物的。而在李琬若的心目中,議員是為選民辦事、為國家效忠的。可事實上並不是那麼回事,多數議員常常倚仗自己顯赫的勢力和威望,根本不把民眾的事放在服裏,更不用說把外人——像少數族裔的在美生根或留學的中國人放在眼裏。而在美國曆史反華的那一部分內容與時間裏,這些議員則握著至關重要的決策大權。
李琬若明白美國有史以來,無論在國會還是在各地的議會中,絕大多數的議員們總是對華人在內的少數族裔存有偏見。而要改變這種偏見,就得有人在議會的講台上發出不同的聲音。
二三百年的華人屈辱史和日新月異的蒙市發展需要在議會上聽到這樣的聲音。李琬若那天回到家,有些坐立不安起來。她看了幾次表,嘴裏還不停地叫著:丈夫、丈夫。
有什麼事?Lily。丈夫陳寶和匆匆推門而入,神情慌張地走過來問妻子。
李琬若一愣:沒出什麼事呀!你怎麼這麼著急?是孩子有什麼事?
丈夫一屁股坐下,端起一杯咖啡,一邊喝著一邊直搖頭:我和孩子都沒事,我是問你到底出了什麼事?因為我還在門外就聽到你在丈夫、丈夫地叫個不俘…..
妻子明白了,抿嘴笑了起來,然後帶著幾分親呢和嬌柔輕輕將丈夫按在沙發上,自己也隨後坐在旁邊。這樣她便麵對麵地瞅著丈夫隻是笑而不答。
陳寶和感到有些奠名其妙。妻子是個性情中人,喜怒哀樂常掛在臉麵上,今兒個有點怪。是好事?可今天她卻不像平時早嚷嚷地通報了。是壞事?更不像,真要哪兒出了毛病,她早已就怒發衝冠,或者迫不及待了。Lily,你今兒個很反常啊。說說,好事壞事我都洗耳恭聽……
丈夫有點等不及了。這使妻子更加感到有必要再神秘一下。她朝丈夫的臉頰上熱烈地親了一口後,再也撩不住心頭的話了。
你先說支持不支持我吧!妻子的臉都憋紅了。
老實巴交的丈夫無奈地笑著搖頭:什麼事我沒有支持過你?
但這事跟以往的事不一樣。
妻子半嗔半怒道:今天我就要試試你真的像平時說的那樣愛我嗎?你說,必須大聲地說:我是你的最愛!
丈夫真開始有些奇怪了:Lily,你今天是怎麼啦?
一切正常。妻子還是不放過丈夫。你還設有回答我的話呢。我到底是不是你的最愛?說說!
對,你——永遠——是——我的——最——愛——!丈夫有意用雙手對著妻子的耳朵大聲喊道。
妻子興高采烈。她把丈夫的雙手握在自己的小手中,然後鄭重其事地告訴他:我準備競選市議員。你看行不行?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丈夫陳寶和一生隻一味地追求科學和技術,而對政治不感興趣。在外麵,陳寶和從不與人談論那些自己業務之外的國事,就是朋友和同事在一起的時候,別人高誠闊論,他也是靜靜聽著,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家裏,妻子對報紙、廣播和電視裏的某一則新聞或消息會大驚小呼,而他則在妻子這樣的大驚小呼中隻管低頭修理那些永遠完不了活的私車,要不就倒在一旁鼾聲大作。
你,競選市議員?丈夫突然像不認識自己妻子似的將她上下打量了一番。
看你,快說,行還是不行嘛!李琬若是個急性子,她最受不了丈夫的一點就是他的慢條斯理。
怎麼不行?隻要你有興趣從政,我一定願崽成全你,親愛的。
李琬若激動地張開雙臂,緊緊擁抱住丈夫,將頭深深地埋在他高大魁梧的懷裏:……沒有你的支持,我什麼都不會成功的。丈夫,我要告訴你:你才是我一生中的最愛!
丈夫的支持已經使李琬若拿定了大半個主意,但她還想征得正在上大學的兒子和女兒的同意。
喜歡運動的兒子克光(Anthun)
-聽媽媽的決定,高興地說:這太偉大了!我可以找網球隊的朋友幫你競選!
女兒克瑜(Helen)是學醫的,幹什麼事都非常細膩到位。她的第一個反應是:媽媽,我建議下一步你的重點是要讓社區和整個蒙市了解你是誰,這是取勝的關鍵。
李琬若聽完兒女的這番話,真是喜出望外。有你們和你們爸爸的支持,我一定努力爭取競選成功。
這一夜,全家人在非常興奮和激動的氣氛中決定了李琬若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也是她正式走向美國政治舞台的一個曆史性決策。
政治對有些人來說,是身不由己的事,比如說你的家族影響,你的命運所致,你的信仰決定。有人生來就會被安到政治舞台,但對以留學生為背景的李琬若來說,她根本就沒有想到過自己會在美國從政參政,最初的願望她是希望自己和全家人能融人美國社會,你到了美國不求得同美國主流社會融為一體,你就永遠是外人,誰願意?後來她從事社會職業,那是因為她對社會工作有特殊的興趣,加上所學專業又是社會工作——而社會工作的核心思想是提倡為大眾服務。怎麼更好地為大眾服務?靠腿勤嘴勤工作細致努力是不用說的,但能發動全體人的力量,通過特殊渠道開辟捷徑,是更加有效的工作目標。而如何實現上述意圖,政治在此時便悄悄地進入了李琬若這位普通女公務員的意識之中。可以說,是專業的關係,是個人對社會和人類的那份仁愛之心,催發了李琬若最終投身於政治事業中去。
但是政治在每個國度有著完全不同的情形。美國的政治雖然也充滿著幕後交易和後門鑽營,能說會道.幹事的不如會說的,沒背景的不如有背景的,但由於美國的特殊國情,參政者想僅靠有個有權有勢力的老爹老媽,或者僅憑自己一張嘴巴而沒有半點政績想往上攀登,可就不那麼容易了。看看最近的這一屆總統選舉就會明白,小布什雖然有個曾經當過總統的老爸,但自己假如沒有多年當州長的政績,投有從政的多年經曆,想讓選民僅僅因為看在你有一個當過總統的爸爸就選你入主白宮,那隻能是妄想。戈爾副總統也同樣,他已經當到這麼高的位置了,僅與總統的寶座半步之遙,但他想借點權力謀個人競選和登基之便,必然會導致慘敗。美國的政治很大程度上得依靠自己的參與意識。
參與,這個詞在西方社會裏特別是美國社會被普遍運用。小到你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你父母出外周遊世界時,準會毫不奇怪地將體一起帶上,哪怕是坐在小推椅裏;大到你想當總統,你就必須在黨內、在家庭裏、在社區和所在的州市裏先得把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公布出去。設有聽說美國的總統是在別人的推讓下誰當選了。林肯夠偉大的吧?但林肯在競選總統時也是經曆了重重曲折,他的競選對手道格拉斯,就差一點點把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傑出人物給扼殺在競選的搖籃之中。林肯最後還是勝利了,他靠的什麼?靠的依然是他良好的自我推銷。而總統在投有成為總統之前,偉人在自己沒有成為偉人之前,美國社會要求他們的就是你得讓大家了解你,你得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地展示出來,百分之百地展示出來,甚至應當是超水平的發揮才行。
關於美國黑奴解放運動,我們今天都知道是偉大的林肯的功勞,其實在林肯之前,就有人已經成為了黑人解放運動的領袖。這人不是別人,就是林肯的總統競選對手、黑奴出身的大法官道格拉斯先生。道格拉斯的家庭比林肯的家庭更低賤,他生下來就是奴隸,從未見過自己的生父生母,在馬裏蘭州的一個種植園中由祖母帶大,8歲時他被賣到一個農場主家當奴隸。但他碰上了一個好的女主人,那女主人教他識字。21歲時,道格拉斯逃到紐約,在那裏自己改了姓氏,即後來的道格拉斯,他決定一生致力於黑奴解放運動,是當時美國最傑出和著名的黑人領袖,他以自己曾是黑奴而高舉廢除黑奴製度大旗而被全國民眾所公認與擁戴。
林肯麵對的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他要擊倒對手,靠什麼?有關《林肯傳》上曾有記裁說當時林肯在1858年與道格拉斯在伊利諾斯州的七場被載人美國曆史的著名辯論前,他有過猶豫和下台階的想法,因為當時共和黨雖然推薦林肯為該黨候選人,可林肯自認為與道格拉斯相比,他的知名度遠遠不及對手,而且在此之前林肯曾有過與道格拉斯競選參議員輸給對方的慘痛敗跡,他因此確實有過放棄這次與老對手競選總統的打算,隻是這一愚蠢的想法不符合林肯的性格。
不放棄就是前進,前進就得用最有效的辦法推銷自己而讓別人相信你比你的對手更了不起。聽聽偉大的林肯為了推銷自己是怎樣不得不用出最激烈的詞語冷嘲熱諷對手的,下麵是林肯與對手七場激烈辯論中的第二次辯論中的片段——
……在上次辯論中,道格拉斯法官不是把這件事作為他所相信的事實,而是完全把它作為一件真事提出來的,以期用自己的坦誠來擔保此事的真實性。當全部真相大白之後,當我們考慮到道格拉斯法官是何許人——合眾國一位著名參議員,占有這個職位已達12年之久,其品格與普通參議員不可同日而語,其名聲舉世皆知——下麵這個情況就顯得極其異乎尋常了:他竟然把公正待人和謹慎特己的訓誡忘得一幹二淨,以致不顧風險稍作調查兢會證明自己大錯特錯(嚼彩聲)。為了解釋行為,我隻能假設,他的鬼才雖然使他受益終身,雖然使他獲得了有目共睹的、令人吃驚的碩果,例如居然使一大批好人懷疑起美德能否戰勝邪惡(喝彩聲、笑聲)——但是,我隻能假設,他的鬼才終於打定主意要拋棄他了。(持續喝彩聲)……
林肯的自我推銷是靠的雄辯口才和嚴謹邏輯。其實不是共和黨那時推行的政策和政治觀點比民主黨的更在民眾中奏效,林肯的口才再好,也未必能戰勝道格拉斯,因為道格拉斯的鬼才一點不遜色於林肯。他們兩人的競選辯論,實際上都是自我推銷的一種形式而已。在美國這個特定國家的政治環境裏,誰想從政參政,你沒有自我表演能力,你最好不要當政治人物,換句話說,美國的政壇為什麼有那麼多演說家,這是由其國情所決定的——你除非不想從政,既然是從政者你最好回家先把嘴巴子練練好,尤其是最好把臉皮練得厚厚的。但中國人從祖先那兒遺傳下來的諜和美德,恰恰對積極地想參與從政者而言,實在是個致命的缺陷。李琬若何嚐不是?
1981年底,李琬若正在洛杉磯郡政府的社會福利部任資源計劃局局長,並有望更上一層樓時,蒙市有一位議員因為當上了洛杉磯市的州議員,這就使得原來的蒙市議會缺了一個議員席位。按照地方法律規定,缺額的議員,必須馬上補選。李琬若看到機會來了,便決定參加這一次的議員競選。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在社會福利部工作不管當處長還是局長,都是聯邦政府政策的具體執行者。議員則大不一樣,那是政策的決定者、製定者。作為一名政策的執行者,李琬若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做好,但畢竟執行者與決鑲者之間差異極大。如果能參加政策的製定,那麼你參與為大眾服務的機會和所產生的作用自然會大不一樣。李琬若自己說,她心中還有一個崇高的願望以前從來沒有敢對人說過,那會兒的她就有想當州議員和國會議員的理想。為什麼?就是想讓我們華人在美國政壇上也能有聲音出現,也能被看做是真正的美國人唄!
李琬若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我是中國人,我熱愛自己的母國。但現在既然我入了美國籍,那麼我應當做一個好的美國公民。隻有成為一個好的美國公民,我才能對得起我是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華裔。
那次蒙市議員補缺的競選,共有7個候選人參選,李琬若是唯一的亞裔,也是華人在蒙市政壇的第一次亮相。當競選人並不複雜,你有50個擁有美國正式公民權並住在當地的人聯名推薦你,再帶上幾十元美金到政府競選機構申請並經審核就可以成為競選人了。但美國就是這樣一個社會,什麼事你都可以參與,然後都得靠競爭。政治是這樣,政治本來就是一種對手之間你死我活的較量。因此像蒙市議員補缺這樣雖然並不大的政治競選,也引來了蒙市的一陣熱鬧。
美國的競選是一台戲,是一台熱鬧而驚心動魄的大戲。當候選人的你先得拿著有效的身份證明到當地的競選機構登記,並發給你相應的候選人資格證書,你才能對外正式宣布你是某某什麼什麼的競選人。這一切沒有人幫你,必須靠自己像買醬油似的你得親自去。當然像總統和國會議員競選時,那些老資格的著名政治家、世襲參議員自然不用自己跑斷腿去填一個又一個袁。但李琬若必須自己動手動腿,她在這之前投有任何從政記錄,除了工作單位的同事和鄰居認識她外,也就是那麼有限的一些親朋好友,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美國競選任何政治職務,簡單地說,就是兩大要害:一是鈔票,二是選票。兩者缺一不可。
先說鈔票。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嘲笑美國的政治是腐朽的政治,因為它是靠金錢堆積起來或者說是靠建立在金錢之上的。這話不是沒有道理。連美國人自己也越來越意識到金錢在美國政壇的壞作用太多了。首先一個問題是競選為什麼要錢?李琬若告訴我,像她從一個普通美國公民要走向政治舞台,需要別人的選票,這是美國法律決定的,像總統、議員、州長、郡長等官職都是屬於民選官員,這得靠選票競爭上任,你要獲得選民支持,你就得讓別人了解你。讓別人了解你,你就得需要大量的宣傳和介紹自我,政府不會拿錢來為你做義務宣傳,媒體的宣傳那就看你跟他們的關係如何了。美國是商業社會,做事就得花錢。競選就因此得花大筆的錢,像總統競選花的錢為什麼多得嚇人,你當然不知道在競選最激烈時每天各位候選人所花的廣告版麵、電視專題和各式各樣的講演會有多少!而一則廣告一個專題你還不花上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元!總統競選的錢就是這麼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