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日沒頭沒腦的逃亡,到現在他才搞清自己所處的確切位置。這個島叫太子島,北麵的湖泊叫升鍾湖,屬於升鍾區保城公社。升鍾區位於南部縣西北角,是該縣離縣城最偏遠的一個區。這裏東臨閬中,西近梓潼,北接劍閣,南抵鹽亭,是雞鳴五縣之地。這一帶位於劍門山餘脈,群山巍峨,起伏連綿。從劍門山一路南下的西河,流經這裏的崇山峻嶺,形成了眾多的良田和湖泊,同時也留下許多千年不滅的動人傳說。
南部縣共十個區,按西河的流向分為上五區和下五區。上五區最優秀的初中畢業生,通過每年的畢業考試,被擇優錄取進入同樣屬於上五區的建興中學讀高中。陳德愚雖從未來過這裏,但通過來自這一帶的同學和老師的描述,對於保城、太子島及升鍾湖並不陌生。公元1231年,蒙古鐵騎追趕著腐敗的南宋軍隊,一直打到這裏。這裏軍民為了保衛家鄉,與元軍進行了長達三十多年的拚死抗爭,並最終打退了敵軍,保住了城池和村莊。為了紀念那些不畏強敵、英勇鬥爭的先人們,七百多年來,這裏一直都叫保城,而且至今還保留有抗元古戰場遺址及紀念碑。
傳說東海龍太子與如來佛發生戰爭,最終全軍覆沒。龍太子走投無路之際孤身逃亡於此,入贅於當地農家而幸免於難。龍太子夫婦男耕女織,恩恩愛愛。一天,龍太子獲悉老龍王駕崩,要他回龍宮繼位,臨別時,他告訴愛妻,自己有要事將外出一段時間,而此時妻子已有身孕。執掌龍宮後的龍太子決定雪洗前恥,於是又與如來佛進行了一場長達數年的戰爭。
丈夫一去不歸,妻子終日站在院門口望眼欲穿,最終積鬱成疾,孕身而亡。當結束戰爭後的龍太子來看妻子時,才知道愛妻早已離世,因此無限悲痛,並跪在妻子的墳前傷心痛哭。他無法原諒自己,無論旁人怎樣勸慰他都長跪不起,如此數年。漸漸地,眼淚彙成了湖,便是升鍾湖;太子化成了島,即為太子島。
西河從劍門山奔騰而來,在太子島前的一大片開闊低窪地帶形成湖泊,然後被太子島一分為二。被分開後的兩股水流繞過太子島,在下遊再合而為一,繼續東去。根據這一帶獨特的地勢和水文特征,據說國家計劃在這裏修建西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升鍾水庫,估計其規模將超過現在的升鍾湖上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