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陳德愚沒有死,他還活著!
服刑初期,他真想到過死亡。十二年的冤獄,對於一個風華正茂的飽學之士,就是一個無休無止的漫漫長夜。所謂事業、愛情及人生,都如那漆黑的礦道,看不見,摸不著,永無盡頭。思念、牽掛以及對未來的迷茫,無時無刻不在齧噬著他那千瘡百孔的靈魂。
從牢房到井口要經過一條由煤矸石鋪就的窄窄山間小路,路邊是數十丈高的懸崖,懸崖下便是白浪滔滔的嘉陵江。好幾次他都想跳下懸崖,結束這生不如死的煎熬。死亡太容易了,他隻需閉上眼睛,從小路向懸崖跨出一大步,所有的煩惱和折磨都會隨流水滾滾而去。
不,他不能死。慈祥的老父親還好嗎?梅蘭現在怎樣呢?更為重要的是,他發誓今生一定要再見兩個人,一個是冒死救他性命的王文昭,一個便是將他逼入絕境的李元成。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悲憫能救贖一個罪惡的靈魂,而仇恨卻能支撐一個不死的信念。他必須活著,咬著牙也得撐下去。
想起梅蘭,他心就碎了。多好的姑娘啊!今生能遇上她,並獲得了雖然短暫卻無比銷魂的愛情,他知足了,永遠無悔。他對梅蘭充滿無以為報的謝意,同時也擔心梅蘭還戀著他。剛到煤礦不久,他給梅蘭寫過一封信,說自己已成了重刑犯,今生今世恐難再見麵了,勸她忘掉自己;他說梅蘭還年輕,希望她早日另作打算;他感謝梅蘭的愛,並真心地祝願她有一個好的歸宿。
而就在這期間,梅蘭也給他寫過幾封信,信中希望他好好改造,她會永遠等他。然而,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他們都未收到對方的來信。梅蘭以為監獄沒有通信自由,而陳德愚則以為梅蘭可能已不再牽掛一個重刑犯了,這倒多少讓他感到輕鬆和釋然。
礦難的前一天晚上,為了迎接上級檢查,監獄主管幹部要求全礦區的最高知識分子陳德愚寫一篇名為《向資本主義當權派發起總攻》的演講稿,準備在上級檢查時向所有犯人演講。稿件必須連夜完成,領導允許他第二天休息一天。礦難發生時,他還在床上睡覺。當他被各種鬧鬧嚷嚷的聲音吵醒後,才知道是出事了。他起床後怎麼也沒找到自己的囚服,唯獨找到一件卻不是自己的,編號為“6731”。於是,他未穿囚服便和其他沒有下井的犯人一同衝到救援第一線。
當地煤礦大多是低瓦斯礦,很難也很少發生瓦斯爆炸,更沒有發生過如此嚴重的礦難。礦難發生後,監獄所有領導幹部全都嚇蒙了。由於平時缺乏相應的演練和準備預案,救援根本就不知從何下手。全礦頓時陷入一片混亂,連所有站崗的獄警都被派到山下去搬運從外麵搶運過來的排風管和柴油機等救援物資,陳德愚也在其中。
在扛回一根排風管出來準備扛第二根時,他猛然發現身邊一個人都沒有。一道亮光快速閃過他腦際,他幾步跨上旁邊一處坡坎,鑽入山中消失在茫茫林海。
在後來的礦難報告中,監獄領導特別提到了“81”號,說他在休息期間依然下井,積極接受改造,可惜不幸遇難,而“31”號卻趁亂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