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
人家能,為什麼我們不能?我願將象牙筷子、烏木筷子以及種種珍奇貴重的筷子都保存起來,將來作為古董賞玩。
我聽人說起一個笑話。一個中國人向外國人誇說中國的偉大。圓餐桌的直徑可以大到幾乎一丈開外。外國人說:“那麼你們的筷子有多長呢?”“六七尺長。”“那樣長的筷子,如何能夾起菜來送到自己嘴裏呢?”“我們最重禮讓,是用筷子夾菜給坐在對麵的人吃。”
大圓桌我是看見過的,不是加蓋上去的圓桌麵,是訂製的大型圓餐桌,周遭至少可以坐二十四個人,寬寬綽綽的一點也不擠,絕無“菜碗常需頭上過,酒壺頻向耳邊灑”的現象。桌麵上有個大轉盤(英語名為“懶蘇珊”),轉盤有自動旋轉的裝置,主人打開按鈕就會不急不徐地轉。轉盤上每菜兩大盤,客人不需等待旋轉一周即可伸手取食。這樣大的圓桌有一個缺點,除了左右鄰座之外,彼此相隔甚遠,不便攀談,但是這缺點也許正是優點,不必沒話找話,大可埋頭猛吃,作食不語狀。
我們的傳統餐桌本是方的,所謂八仙桌,往日喜慶宴會都是用方桌。通常一席六個座位,有時下手添個長凳打橫,隻有在特殊情形下才加上一個圓桌麵。炕上餐桌也是方的,方桌折角打開變成圓桌(英語所謂“信封桌”),好像是比較晚近的事了。
許多人團聚在一起吃飯,尤其是講究吃的東西要燙嘴。當然圓桌為宜,把食物放在桌中央,由中央到圓周的半徑是一樣長,各人伸箸取食,有如輻輳於轂。因為圓桌可能嫌大,現在幾乎凡是圓桌必有轉盤,可惱的是直眉瞪眼的餐廳侍者多半是把菜盤往轉盤中央一丟,並不放在轉盤的邊緣上,然後掉頭而去,轉盤等於虛設。
西方也不是沒有圓桌。亞瑟王的圓桌騎士是赫赫有名的。那圓桌據說當初可以容十百五十名騎士就座,真不懂那樣大的圓桌能放在什麼地方,也許是裏三層外三層圍繞著吧?近代外交壇坫之上常有所謂圓桌會議。也許是微帶橢圓之形,其用意在於賓主座位不分上下。這都不能和我們中國的圓桌相提並論,我們的圓桌是普遍應用的,家庭聚餐時,祖孫三代團團坐,有說有笑,融融泄泄;友朋宴飲時,敬酒、豁拳、打通關都方便;吃火鍋,更非圓桌不可。
筷子是我們的一大發明。原始人吃東西用手抓,比不會用手抓的禽獸已經進步很多,而兩根筷子則等於是手指的伸展,比猿猴使用樹枝撥弄東西又進一步。筷子運用起來可以靈活無比,能夾、能戳、能撮、能扒、能掰、能剝,凡是手指能做的動作,筷子都能做。沒人知道筷子是何時何人發明的。如果史記所載不虛,“紂為象箸而箕子唏”,紂王使用象牙筷子而箕子忍泣吞聲地歎氣,象牙筷子的曆史可說是很久遠了。箸原是竹子做的筷子,又作挾,木頭做的筷子。象牙筷子並沒有什麼好,怕燙,容易變色。假象牙筷子顏色不對,沒有紋理,更容易變色。而且在吃香酥鴨的時候,拉扯用力稍猛就會哢嚓一聲斷為兩截,倒是竹筷子最好。湘妃竹固然好,普通竹也不錯,髹油漆固然好,本色尤佳。作祖父母的往往喜歡使用銀箸,通常是短短細細的,怕分量過重,這隻為了表示其地位之尊崇。金箸我尚未見過,恐怕未必中用。箸之長短不等,湖南的筷子特長,盤子也特大,但是沒有長到烤肉的筷子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