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人生要經得起誘惑(2 / 2)

當然,人有欲望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心理,要求生活得更好一些,本也無可非議。也正是這種需求,社會才會進一步發展。但是人的欲望的無窮無盡,也帶來一個問題。當他沒有一定的條件,而他的欲望又很高,要求又很強烈之時,就約束不了自己,而要不擇手段去獲取。於是有的人鋌而走險,幹起非禮的行為。什麼貪汙、盜竊、詐騙……不法的行為就產生了。

所以,作為一個社會的人,要懂得欲望不能過分,不能讓自己的欲望放任自流,要懂得自己的欲望必須在社會道德、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得到滿足。如果超過這範圍,就會走向反麵。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各種欲望得以最大限度地釋放,如何約束和控製自己的欲望,抵製住各種誘惑,在金錢、美色、權力麵前不犯錯誤,確實非常重要。

能夠克己複禮的人肯定就是有道德的人,他能真正按禮的標準來約束自己。

東漢時期的楊震就是這樣的人,他博覽群經,誠實正直,做官以後曾向朝廷舉薦過不少人才。

有一次,楊震去東萊當太守,途中經過昌邑縣(今屬山東),住在了一家旅館裏。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舉薦過的人,對楊震一直心存感激,所以特意到旅館去看望。在告辭時,王密取出了一些黃金,很誠懇地請楊震收下。

楊震一看,很不高興,當場就謝絕了。王密以為楊震是膽小怕事,便說:“這夜深人靜,是沒有人知道的,您放心收下吧!”

楊震卻很嚴肅地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隻好把黃金收起來,他滿臉通紅,羞愧地離開了旅館。

隻有兩個人,確實沒有第三人知道,自己又有恩於對方,何況王密隻是感謝,並沒再求於他,所以也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在楊震看來這也是不應該的,因為這是違反禮製的。在無人知道的情況下,他也要克己複禮,嚴於自律。

這段話是顏淵問孔子時,孔子的答話。顏淵也確實是照著孔子的教導去做的,所以他的道德水平很高,在孔子弟子中是最有名的一個。正如孔子所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也好,後來的楊震也好,隻要你克己複禮,就能做個仁德之人。

孔子提出的“克己複禮為仁”,提出的“非禮勿見,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告訴人們,為人做事要符合一定的規範,每個人要按這規範來約束自己。

生活中有多少事需要我們去做、去說,但你想過沒有,哪些我們做得對,做得好?哪些卻是“非禮而動”、“非禮而言”呢?經常想想孔子的教導,注意克己複禮,那我們的言與行不就會更加文明麼!

請記住這段教導,在花花綠綠的世界中,一定要注意管好你自己。這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仍然有著很現實的意義。

作為一個社會的人,要懂得欲望不能無限膨脹,不能讓自己的欲望放任自流,要懂得自己的欲望必須在社會道德、法律允許的範圍之內。如果超出這範圍,就會走向反麵。而要這樣,就要克己複禮,用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這樣就能抵製住各種誘惑,在金錢、美色、權力的麵前不會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