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壽聽人說:先前有一個病人,百藥無效;後來遇到一位先生,隻在舊方上加了一味藥引梧桐葉,服用之後,病人霍然而愈了。樟壽雖然並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靈藥,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醫生的話就是聖旨,少年樟壽為了治好父親的病,隻好為尋找那些不可思議的藥和藥引而東奔西跑。
當鋪是一種特殊的行業。當鋪的店門就很特別,一個堅固的門牆,走過一個小門,便見到一排高高的櫃台,一般大人站上去,眼睛才夠得著看見櫃台,小孩子或個子矮的便什麼都看不見,隻得仰頭把東西送上去。來當鋪當東西的都是窮人,當鋪的夥計依恃主人是地主土豪,對來當東西的人顯出一副傲慢神氣。“當票”也很特殊,票麵上印有簡單的規定,日久便磨得看不清,隻有當鋪的字號還可辨別出來,空白處寫所當物品和錢數,特別使用一種“當票字”,比平常的草書還難辨認,加上怪異的措詞,實在是難懂。樟壽每天從家中拿一些首飾衣物到當鋪去,換回少得可憐的一點錢,再到藥鋪去買給父親治病的藥。
在貧病交加中,周伯宜對生活絕望了。病沒有治好,身體虛弱不堪。
伯宜公長時間地喘氣,連大家看著都替他吃力,然而誰也幫不了他誰也代替不了他。小樟壽在旁邊看著心裏很難受,驀地電光似的閃過一個念頭:還是快一點喘完了吧……然而立刻覺得這想法太不應該,於是就像犯了罪似的;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這思想實則是正當的,因為他太愛他的父親了。
這天清早,衍太太來了。她是一個精通禮節的人,很嚴肅地說:
“你們不要空等著啊,趕快動手給他穿衣服呀!”
於是,在她的指揮下,大家忙碌起來,給伯宜公換衣服,並將紙錠和《高王經》燒成的灰一起用紙包好讓他攥在拳頭裏……
“叫呀,你父親要斷氣了。快叫呀!”衍太太說。
“父親!父親!”
“大聲叫!他聽不見,還不快大聲叫!”
“父親!父親!”
伯宜公平靜的臉忽然變得緊張,眼睛微微睜開一條縫,顯得有些痛苦和留戀。
“什麼呢……不要嚷……不……”他低低的聲音說,又急急地喘氣,過了好一會兒才又平靜下去。
“父親!父親!”小樟壽一直叫著。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伯宜公終於帶著對家人的眷戀和對社會的憎恨告別了人世。
§§抉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