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羅先珂是一個盲人。他是一位俄國詩人,音樂家,也是一位世界語傳播者。他奔波於歐亞兩大洲,到處可見到殘酷的現實,到處都遇到冷寞的空氣,因此,他的詩篇總是帶著感傷的調子;他的雙目失明又限製了他的行動,因此,他始終懷著悲哀的心情生活著。他在日本受到了非人的禮遇之後便來到了中國。
愛羅先珂來到中國以後,打算在北京傳播世界語。魯迅對這位盲詩人很同情,便把他留住在八道灣家中。他向魯迅訴說他在國外所受到的冷遇,時常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寂寞之感,他用詩一樣的語言說:“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為了排除他心頭的寂寞,魯迅盡可能抽出時間來陪他到北京的名勝古跡去遊覽,向他介紹中國的古老文化和風土人情。這樣,他很快就變得活躍起來,開始到大學去演講,參加各種集會活動。
愛羅先珂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思想敏感,感情豐富。他和一個人相見之後,如果這個人再來找他,無論在什麼地方,隻要一聽到那個人的腳步聲,便知道是誰來了。他在八道灣周家生活得很開心。他很喜愛小動物,一天,他買來十幾個小蝌蚪,放在院子中央的小水池子裏。小蝌蚪成群結隊地在水裏遊,周作人的孩子跑來看小蝌蚪,拍著小手叫喊:
“愛羅先珂先生,蝌蚪都長出腳來了。”
“哦!”愛羅先珂高興地答應。
愛羅先珂一向主張自食其力,在八道灣家裏住著,和周家一家人熟識了,又懂得日語,看到羽太信子在家裏閑著,就說婦女應該做些家務勞動,勸她在院子裏種點菜,養一些雞鴨什麼的。但是,羽太信子是個好吃懶做的人,對於他的話聽不入耳,便溜之大吉了。愛羅先珂看不見,還在那裏繼續苦口婆心地講下去。一天,一個鄉下人來賣小雞,愛羅先珂在旁邊勸說著,羽太信子不能不買,便買了幾隻放在院子裏,小雞滿院裏飛跑起來,將院裏的鋪地錦的嫩葉都吃了。又一天,那鄉下人竟意外地帶了小鴨,愛羅先珂也跑出來看,他們就抓了一隻放在他手裏,小鴨便在他手裏咻咻地叫,又不能不買,便買了四隻也放在院子裏。看了一會兒,大家都走了。過了一會兒,羽太信子拿冷飯出來喂它們,遠遠地看見小鴨在水池中撲棱樸棱洗澡,還不斷翻筋鬥吃東西。傍晚,見愛羅先珂回來,最小的孩子便叫喊:
“愛羅先珂先生,沒有了,蛤蟆的兒子沒有了!”
“唔?蛤蟆?蛤蟆的兒子?”
羽太信子也出來,說小鴨子將小蝌蚪都吃了。
“哦,是這樣!沒有關係,小蝌蚪還會有的,青蛙也會有的!”愛羅先珂微笑著撫摸著孩子的頭安慰說。他非常喜愛小雞、小鴨,而且還有一隻小雞成了他在北京所作的唯一的一篇小說《小雞的悲劇》中的主人公。這篇小說,魯迅把它翻譯出來發表在上海《婦女雜誌》上,並收入《愛羅先珂童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