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萬裏行路讀大書(代序)(2 / 2)

以前年紀輕的時候,看到啥寫啥,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會入我筆端,但走的多了,看的多了,我更注意觀察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個城市,一個景點的特色與個性,她的曆史信息,她的文化意蘊,她的風土人情,她的人文內涵,她的與眾不同,她的魅力所在。

我不會輕易動筆,如果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如實地寫山寫水,那與旅遊指南有什麼兩樣。如果能寫出作家的獨特的感受,一家之言的看法、想法,那才有意義有價值。例如,我到四川自貢市參加文學活動後,參觀了當地的景點,了解了當地的文化,有了若幹的想法,回家後,就寫了《觀自貢燈會想到的》,對發展自貢市的旅遊產業提出了我的看法。還有,去東台市參觀考察後,因當地電視台記者采訪我,要我談談看法,即興地講相對比較簡單,有意猶未盡之感,回來後,我認真思考後,寫了一篇遊記,把我對東台的看法、建議都寫在了裏麵,供當地領導參考。雖然我不是旅遊方麵的專家,但我走的地方多,見多識廣,有比較,就會產生想法,產生點子。當然,聽不聽得進,那是他們的事。

我是江蘇人,出生於江蘇最東南麵的太倉,又曾經在江蘇的最北段的微山湖畔的煤礦工作過,雖說沒有走出江蘇,卻從江蘇的這一端跑到了江蘇的那一端,真正意義上的縱貫整個江蘇省,使我有機會走遍了江蘇省百分之九十的縣市,故而寫江蘇的遊記散文最多,我已編輯、出版了《人文江蘇山水情》,凡收入過那本集子的,這次就不收了。不過在編這本集子時,又翻到了多篇寫江蘇的稿,未收入台灣版的集子,本想收入這本集子,但後來發現有十幾篇已收入過我以前的散文集《春色遮不住》,所以這次寫江蘇的遊記稿,隻收沒有入過集的。

我在校對此書稿時,很遺憾地發現,像東三省、寧夏、貴州、海南、安徽、湖北省、河南等幾個省市沒有稿子,我印象中東三省、寧夏、貴州我確實沒有寫過,但海南、安徽、湖北、河南等幾個省市我應該或多或少寫過,隻是沒有電子版,一時又沒有找到原稿,就暫缺吧。像貴州,我去過兩次,很有感慨,我想我會補寫的,算是我的欠賬吧。我走遍全國,卻沒有寫遍全國,有點對不起那些歡迎過我的好山好水,我想我會寫遍全國所有的省市,不能辜負了各省各市的山水與人文。

我原本想把這集子的代序定為《遊山玩水長精神》,因為我流連、沉浸、陶冶在青山綠水、大漠風光,江南小鎮,邊陲荒原,確乎增知長識,開闊眼界,大有感受,大有收益,精神為之振,心態為之鬆,但寫好後,有朋友說,遊山玩水入題目不太好吧,想想也是,原本中性的一個詞彙,如今弄得似乎帶有貶義,被某些人誤讀誤解了。我不能免俗,那就改為《萬裏行路讀大書》吧。我曾經為學生題寫過“自然為美”“大自然大美”的話,大自然這本書,山山水水這本書,我永遠讀不完,我還要讀下去。

是為序。

2012年元月22日大年夜16:30於太倉先飛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