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抱怨和失敗的寬容(1 / 1)

老子曰: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第七十一章

本來知道而自己認為不知道,是上等。不知道而自己認為知道,是病。聖人不患這種病,是因為他承認這種病是病,正是因為承認這種病是病,所以不患這種病。

給老板的啟示:在嚴格的要求下才會有進步,要感謝那些對我們要求嚴格的顧客。顧客的抱怨是很嚴重的警告,但如果能誠心誠意地去處理顧客抱怨的事,往往又是創造另一個機會的開始。

鬆下幸之助由於長時期擔任會長的職務,常常會接到客戶寄來的信件。有一次,一位大學教授曾寫給鬆下幸之助一封信,抱怨他們學校向鬆下公司購買的產品發生故障。鬆下立刻讓一位專業人員去負責處理這件事。起先,對方顯得不太高興。但這位負責人以誠心誠意的態度解釋,並做了適當的處理。結果不但令客戶感到很滿意,同時還好意地告訴這位負責人如何到其他學校去銷售。像這樣以誠心誠意的態度去處理客戶的抱怨,反而又獲得了一個做生意的機會。

把抱怨當做另一個機會的開始比不在意抱怨更重要得多。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不高興的顧客如果不抱怨的話,再來惠顧的幾率隻有30%左右;不高興但有所抱怨不過最終公司沒有解決的顧客,再惠顧的幾率則約有40%。由此看來,顧客如果不滿意,但有機會或渠道抱怨的話,似乎可以稍解心中的不愉快。更值得注意的是,不高興而對公司抱怨後能得到解決的顧客,再惠顧的幾率則可提高到百分之六七十;不高興、對公司抱怨後,而能迅速得到解決的顧客,再惠顧的幾率更高達百分之八九十。

由此看來,企業應該致力於不使顧客抱怨發生,萬一因為各種因素導致顧客不滿意時,公司應該建立各種渠道和抱怨處理的方法,迅速加以解決,才能增加顧客滿意度。公司應該鼓勵顧客抱怨、讓顧客容易抱怨,並且視抱怨為進步的動力,再將顧客的抱怨加以平複。如果能夠好好平複顧客的抱怨,還能更進一步強化對公司的忠誠度。

在IBM發生的一個事件典型地體現出了組織對待創新失敗的寬容態度。

IBM公司一位高級負責人,曾經由於在創新工作中出現嚴重失誤,造成了1000萬美元的巨額損失。許多人提出應立即把他革職開除,公司董事長卻認為,一時的失敗是創新精神的“副產品”,如果繼續給他工作的機會,他的進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過未受過挫折的人。

結果,這位創新失誤的高級負責人不但沒有被開除,反而被調任同等重要的職務。公司董事長對此的解釋是:“如果將他開除,公司豈不是在他身上白花了1000萬美元的學費?”後來,這位負責人確實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時代華納公司的已故總裁史蒂夫?羅斯曾說過:“在這個公司,你不犯錯誤就會被解雇。”矽穀公司流傳的名言是“失敗是可以的”。那裏的企業普遍推崇的價值觀就是:

“允許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

“要獎賞敢於冒風險的人,而不是懲罰那些因冒風險而失敗的人”。

以致有人認為:

“失敗是矽穀的第一優勢”。

對待創新失敗的寬容態度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創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