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釋義一:商道――詭道正道(1 / 3)

——商戰兵法不是厚黑學

兵者,詭道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夫將者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孫子

詭道與正道同行

孫子曰:

兵者,詭道也。《始計篇》

孫子認為,用兵打仗,就是一種詭詐的行為。即是說,用兵就是一種隱秘謀詐,用智慧出奇製勝的較量。兵不厭詐,向來是兵家的常談。軍事曆史也說明:凡是軍事行動,沒有不使用詭道的。

兩晉時期,漢昭武帝劉聰於漢麟嘉元年(316年)攻破西晉的都城長安,西晉滅亡。西晉雖亡,但是西晉的丞相、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晉王,建立東晉。

劉聰為了掃平晉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就派他的從弟劉暢帶領三萬大軍進攻榮陽(今河南榮陽北),企圖消滅駐紮於此的晉冠軍將軍、榮陽太守李矩的軍隊。劉暢率領步騎兵馬來到韓王故裏,並安營紮寨。漢軍與晉軍相距僅有七裏。

劉暢遠道而來,自恃人馬眾多,不可一世,就派人到李矩軍中勸降。而李矩的人馬較少,軍中人心也不穩,與敵決戰,顯然沒有取勝的機會。再說劉暢是突然而來,李矩對此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劉暢的使者來到軍中,李矩就隆重地迎接,同時他急中生智,把自己的精銳人馬藏匿起來,而讓軍中的老弱士兵陳列出來,向漢使表明,他的軍隊實在是不能作戰了,所以他表示願意投降漢軍。

使者回去向劉暢如實彙報了他所看到的及聽到的李矩願意投降的情況,劉暢高興極了。而李矩為了表示投降的心意,也派人隨同漢使者給劉暢送去了大量的美酒和牛肉,搞賞漢軍。劉暢聽到使者的彙報及看到大量的美味,他就認為晉軍一定要投降了,遂大宴眾將士,徹夜痛飲,他們的人馬都在酒精的麻醉中進入了夢鄉。

而李矩卻沒有陶醉。

夜色蒼茫的時候,李矩召集眾將士,命令準備乘夜襲擊劉暢。眾將士一聽,人人麵露懼怕的神色。因為他們知道,漢軍人馬太多,而自己的勢力太小。李矩見眾將士心怯而不敢拚命,就派將軍郭誦帶人到附近的子產(春秋時鄭國的賢臣)祠中祈禱,並讓神巫當眾宣布:“東裏子產發下了神諭,他將派遣神兵相助我們。”眾將士聽到了神的許諾,信心大增,士氣也高漲起來,人人摩拳擦掌,準備在神兵的幫助下擊破漢軍。

李矩遂命令郭誦及都督楊璋精選出英勇善戰的勇士千人,在夜色的掩護下襲擊漢軍營。而此時的漢軍都伴隨著酒精進入了夢鄉,區區千人的晉軍在三萬漢軍的大營中如有神助,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人人奮勇砍殺。在晉軍痛快的廝殺中,劉暢也僅僅能夠逃脫了性命。這一戰下來,晉軍砍殺了幾千人,至於繳獲的物資就不計其數了。

晉漢之間的這場榮陽之戰,李矩僅用千人就擊潰了漢三萬大軍,不能不說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在戰前,李矩人馬少,而漢軍人多勢眾;漢軍有備而來,而李矩卻沒有充分的準備。雙方的強弱之勢,就是在晉軍看來也是十分明顯的。但李矩利用劉暢及漢軍的驕橫,假裝投降,使敵人失去戒心,又送上美酒稿賞,漢軍遂在酒醉中丟掉了性命。“兵者,詭道也”,李矩在大破劉暢之軍的戰鬥中,充分利用計謀,以少勝多,不僅創造了一個奇跡,而且再一次說明了軍事鬥爭中詭道的重要性。

孫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給老板的啟示:老板應當具備智慧、誠信、仁慈、勇敢、嚴明五項條件。

孫子極為注重將領的選擇問題,他認為將領是關係國家安危、人民生死的關鍵。事實也說明,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不僅需要超凡的智慧,而且應當具備誠信、仁慈、勇敢等優良的品德,還要治軍嚴明,才能保證戰爭的如意進行。相反,作為軍事指揮官,如果不具備這五項條件,或不具備其中的某項,則往往有給對方攻擊打敗的機會。

惟民是保

孫子曰: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地形篇》

進不企求戰勝的名聲,退不回避違命的罪責,隻求保全民眾符合國君的利益。這樣的老板才是國家企業的寶貴財富。

給老板的啟示:老板高膽識的實質——老板的高境界。

曆史上大凡武功赫赫、戰績輝煌的將軍,無不坦誠剛直,居功自謙,不爭功名,不掩過失。秦末漢初著名軍事謀略家張良,輔佐劉邦,致力滅秦,振漢擊楚,平定天下,可謂“功高蓋主”,但他對功名視為“薄紙”,從不去爭,而對劉邦作戰指揮失誤卻從不忍讓,全力抗爭,使其改正。張良這種以功業為重、視名利為輕的風範,同當時群臣爭功名、圖富貴的行為形成鮮明的對照,體現了他難能可貴的將帥武德。

“進不求名”是老板的高境界,“退不避罪”也是老板的高境界。

唐太宗鼓勵群臣犯顏直諫。所謂犯顏,就是不怕言語直率引起皇帝的震怒。貞觀四年,唐太宗詔令修洛陽乾元殿,給事中張玄素諫道:“現在的財力物力遠不如隋時,可你要勞民傷財修這種工程,那還不如隋煬帝。”唐太宗一聽把自己比為隋場帝,不禁大怒說:“我不如隋場帝,比夏桀、殷紂又如何?”張玄素毫不畏懼地回答說:“如果你堅持要修此殿,鬧得天下動亂,就會落得和他們同樣的下場。”唐太宗醒悟了,下旨立即停工,並賞賜張玄素五百匹絹,獎勵他的“忠直”。

即使傻瓜也會為自己的錯誤辯護,但美國曆史上對南北戰爭時的李將軍有一筆極美好的記載,就是他把畢克德進攻蓋茨堡的失敗完全歸咎在自己身上。

畢克德那次的進攻,無疑是西方世界最顯赫、最輝煌的一場戰鬥。畢克德本身就很輝煌。他長發披肩,而且跟拿破侖在意大利戰役中一樣,他幾乎每天都在戰場上寫情書。在那悲劇性的7月的一個午後,當他的軍帽斜戴在右耳上方,輕盈地放馬攻擊北軍時,他那支效忠的部隊不禁為他喝彩起來。他們喝彩著,跟隨他向前衝刺。隊伍密集,軍旗翻飛,軍刀閃耀,陣容威武、驍勇、壯觀,北軍也不禁發出陣陣的讚賞。畢克德的隊伍輕鬆地向前衝鋒,穿過果園和玉米田,踏過花草,翻過小山。北軍大炮一直沒有停止向他們轟擊,但他們繼續挺進,毫不退縮。突然,北軍步兵從隱伏的墓地山脊後麵突出,對著畢克德那毫無防備的軍隊,一陣又一陣地開槍。山間硝煙四起,慘烈猶如屠場,更似火山爆發。幾分鍾之內,畢克德所有的旅長,除了一個之外全部陣亡,五千士兵折損五分之四。阿米士德統率剩餘部隊拚死攻擊,奔上石牆,把軍帽頂在指揮刀上揮動,高喊:“弟兄們,宰了他們!”他們做到了。他們跳過石牆,用槍把、刺刀拚死肉搏,終於把南軍軍旗豎立在北軍的陣地上。軍旗隻在那兒飄揚了一會兒,雖然那隻是短暫的一會兒,但卻是南軍戰功的輝煌記錄。畢克德的衝鋒——勇猛、光榮,然而卻是結束的開始。李將軍失敗了,他沒辦法突破北方戰線,而他也知道這點。南方的命運就這樣決定了。

李將軍大感懊喪,震驚不已,他將辭呈遞交南方的戴維斯總統,請求改派“一個更年輕有為之士”。如果李將軍要把畢克德的進攻所造成的慘敗歸咎於任何人的話,他可以找出數十個藉口:有些師長失職啦,騎兵到得太晚不能接應步兵啦,等等,等等。但是李將軍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不願意責備別人,當殘兵從前線退回南方戰線時,李將軍親自出迎,自我譴責起來。“這是我的過失,“他承認說,“我一個人敗了這場戰鬥。”曆史上很少有李將軍這種勇氣和情操,承認自己的失誤,獨負戰敗的責任。

正道正謀

孫子曰: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始計篇》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始計篇》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正。《軍形篇》

善於領導戰爭的人,必須修明政治,確保法製,所以能夠掌握勝敗的決定權。

“修道保法”是孫子的重要思想,這一思想可以並且已經運用到各個領域。

給老板的啟示:老板如要“先為不可勝”、“立於不敗之地”,進而取得“全勝”,就必須在“修道保法”這個根本上下功夫。

孫子“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正”的論述,是把握老板航向兩要則。老板的方方麵麵如果都能始終在政治上、德行上、道義上光明磊落,即“修道”,又能在政策上、法律上、製度上立定腳跟,即“保法”,那麼,就會有最高的獲勝機率,在獲勝者中就會有最高的權威。

青島海爾集團對購買海爾電器的售後服務有承諾,一位叫阿不力克江的維吾爾族消費者在烏魯木齊商場購買了一台海爾電腦,要求送貨上門。這位用戶家在喀什嶽普湖,離烏魯木齊近兩千公裏。海爾人決定派服務員上門安裝。戈壁茫茫,一路顛簸,不料汽車半路上出了故障。阿不力克江急了:車壞了,這電腦還能送上門嗎?海爾人承諾不改,雇了駱駝繼續前進。中午的太陽火辣辣地曬著,傍晚的寒風冷颼颼地吹著,就這樣走了三天,終於把電腦送到了用戶家裏。經過安裝培訓,服務員要走了。這時,阿不力克江拉著海爾人的手激動地說:“直到現在我還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但你們卻真真切切地做到了。我會永遠記住海爾人的真誠。”海爾人的這番真誠,體現了企業的“修道”和“保法”。“修道”,即通過出色的行動修明了海爾的企業精神;“保法”,即通過破例的舉措確保了海爾的品牌信譽。

戰爭要謀“道”,企業的經營管理也要謀“道”。就企業的經營管理而言,特別要注意修“不可勝”之“道”。

波爾格德是石油老板的兒子。1914年9月剛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回到美國,便決心從事石油開采業。

但是,他不想依靠十分富有、並在美國石油界頗有影響的父親。他要憑自己的本領,自力更生地開創一番事業。

1915年10月,美國俄克拉何馬州有一個石油礦井招標,參加投標的老板很多。有不少投標者實力雄厚、財大氣粗,競爭異常激烈。

波爾格德此時才成立的公司資金不足,不是那些大老板的對手。怎麼辦呢?這個油礦很有潛力,對他很重要。怎麼辦呢?經過冥思苦想,波爾格德找到了一個高招——空城妙計。

投標那天,波爾格德租了一身十分華貴的衣服,約了一位所熟悉的著名銀行家,同他一道前往投標會場。

到了會場,波爾格德顯得氣度不凡,胸有成竹,加上身旁有著名的銀行家陪伴,致使在場的老板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那些躍躍欲試,準備在投標中一決勝負的投標者,心裏不免忐忑不安。想到波爾格德是石油富商的兒子,現在又有大銀行家作“參謀”當“後盾”。感到自己決非波爾格德的對手。

於是,投標會場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老板們竟三三兩兩地相繼離開了,留下的也不敢競價。

結果,波爾格德以500美元的低價就輕而易舉的中標了,他這套空城妙計見效了。

4個月後,即1916年2月,波爾格德中標的那個油礦采出了優質石油。他馬上以4萬美元的價格將油礦售出,很快便獲得了3萬多美元的純利。

波爾格德一處又一處地投資開采石油,不斷成立新的石油公司。到了1917年6月,23歲的波爾格德已成為擁有40家石油公司的富翁。

波爾格運用自己聰慧的頭腦,在不現實的情況下創造現實,使自己一躍成為石油富翁。

擇人而任勢

孫子曰: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兵勢篇》

善於作戰的人,要依靠並善於造成有利的態勢以取勝,而不苛求部屬。所以,他能選擇人才去利用和創造各種有利的態勢。善於利用態勢的人指揮作戰,就像滾動木頭、石頭一般。木頭、石頭的特性是,放在安穩平坦的地方就靜止,放在險陡傾斜的地方就滾動。方型的木石容易靜止,圓型的木石容易滾動。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態勢,就像轉動圓石從萬丈高山上滾下來那樣,這就是所謂的“勢”。

給老板的啟示:“治眾”的目的在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而員工的積極性調動得怎樣,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被管理者的意願。

管仲說過:

“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孟子也說: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始計篇》說: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在企業管理中,要實現“上下同意”,就要有正確的經營方針、經營目標,並使廣大職工的個體目標與企業的整體目標自覺地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