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公司生產部經常會有“公物私用”的現象,比如很多員工會順手把公司發的本子、筆、生產工具私自帶回家裏,然後重複向公司申領。
公司領導曾經想過很多辦法,甚至製定“一旦發現,三倍處罰”的規定,但還是收效甚微。
半年後,公司管理層改革變動,生產部也換來一個新領導。新領導為人低調謙虛,深受員工的喜歡。在一次業餘活動中,有員工向領導提問“為什麼總是發現領導的紙筆跟公司的都不一樣?”領導笑著說:“我用的本子和筆都是自己花錢買的,對於公司來說他提供給我的是工作崗位和薪水,我不認為拿公司的工具私用就可以發家致富,隻要我們生產部的同事能夠上下一心,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利潤,難道還怕公司給我們的待遇差嗎?我不反對有些員工拿公司的東西私用,但是我想說這是一種陋習,而且這種性格往往難成大事,這種行為甚至可以說是偷竊,我在工作過的任何公司,從來不向公司申領除電腦、辦公室、辦公桌等最基本的辦公用品外的東西,能自己買就自己買,這也是公司老總欣賞我的原因,你們看,我隻是自己買了一個本子一支筆,不過十塊錢就可以換來領導的信任,你們說值不值呢?”
下屬都沒有說話,幾秒鍾後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自此之後,生產部“公物私用”的情況大幅減少,很多員工甚至也開始自己買最基本的辦公用品了。
領導者是員工行為的榜樣,一般員工會對領導有仰慕心理,並刻意或無意地模仿領導的做事方式,向高於自己的人學習,這是人的天性。
而公司的政策和規定是告訴員工如果違反了會受到什麼處罰,以處罰作為震懾力讓員工膽怯。這樣會有很多人產生“叛逆心理”,“越讓我這樣做,我越不做,怎麼著?”還會有人抱著“即使我做了,你也未必能發現。退一步講,即使你發現了,就一個小本子你能把我怎麼著?”領導的所作所為讓下屬能不受處罰的威脅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種做法最有說服力。
以《刑法》為例,製定《刑法》的目的是為了讓犯罪分子產生恐懼心理,犯了罪需要付出代價,但是仍然有很多違法事件發生。假如所有人都能以正確的行為為榜樣,就可以減少犯罪,這才是真正的“治”。
老子說“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現)可欲,使民心不亂”,“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如果能真正的讓員工意識到行為的危害而不是強加限製,讓員工在完成要求後認為“我自然”(這本來就是我該做的啊),那就是企業最高明的“治理之道”。
公司新領導以自己的所作所為分析“公物私用”的利害關係,雖沒有製定發現員工公物私用如何處罰,沒有說員工的自私有什麼錯,但卻讓員工認識到得到和付出的代價,並能欣然接受,這正是這位管理者的高明之處。
10、別讓“無私”成“有私”——過公則私老子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意思是最方正的東西反而好像沒有棱角;最貴重的東西往往是最後才製作成功;最大的聲音好像聽不到;最大的物象反而沒有形狀。在企業管理中,如果管理者過於公正就會變成自私。
V公司老總為了體現自己的無私,不管吃住都在公司,而且也不用公司的一針一線,任何東西都是自己購買,從不直接使用公司的財物。而且每次開會都會主動強調“自己如何如何公而不私”,但是員工們卻並沒有讚賞,反而議論紛紛:“這老板也太會炒作了,你自己的公司,用公司的,用你的還不是一樣嗎?”“我知道,這老總估計是想讓員工知道不能亂用公司的東西,你看我是老總還不這樣做,你們就更不應該用公司的東西了。這條計策根本不管用,我才不會理他呢。”“就是,裝個樣子給我們表率,別理他,該怎麼辦還怎麼辦……”
同樣的處理方式為什麼這位老總得不到認可呢?
原因很簡單,他是企業老總,而上麵的案例中新管理者隻是一位部門經理。老總的行為其實是在為公司的利益著想,而公司的所有人是老總,其實他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做的越多,越讓員工反感。就像同樣是誇獎,如果一個人自己說自己如何好,跟另外一個人說他如何好,哪個更讓人信服?自誇的不僅不會被人相信,反而會被人嘲笑。同樣的道理,老總的“無私”變成了“作秀”,變成想要束縛員工的行為,所以說服力不會強,這種行為就成為“過公則私”,公司所有人或高層管理者應注意避免。
11、做到“無私”的兩個要素
建立共同的目標和方向
管理者應該認識到“打工”和“完成夢想”的區別,打工是員工做多少,公司開多少工資;而完成夢想則是經過領導及下屬一起努力實現共同繪製的藍圖。管理者應該勾畫出大致的藍圖,並讓員工感覺到大家的努力是朝著同一個方向,也要讓員工意識到完成這樣偉大藍圖的榮譽和收獲。所以想要員工做到“無私”,必須製定能讓員工信服接受的藍圖(企業目標或使命),讓員工感覺不是在為別人打工,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當員工的思想已經升華到為夢想而努力時,所有的私心都將化為工作中的激情和拚搏,因為這時的員工隻知道自己在為自己做事,為自己的夢想做事,為自己的未來和成就做事,為證明自己而做事,所以肯定不會偷懶或有私心。
梁山好漢為什麼上梁山?
北宋年間,朝廷無能、奸臣當道,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官逼民反,很多好漢都是被逼無路才不得不落草為寇。但是換一個角度想,如果是被逼的為什麼不去衡山,不去華山,不去某個不知名的山做一個山大王,而且當時比較著名的義士方臘也是投奔不錯的選擇,為什麼一百零八好漢都往梁山跑呢?
宋江在獲得各位好漢的支持後,終於成為梁山之主。於是他做的最吸引人的行為就是豎起一麵杏黃大旗,上書“替天行道”。我們知道,梁山好漢大都看不慣奸臣的作風,看不慣官吏的霸道,看不慣小民百姓被欺負,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有“替天行道”的想法,並且他們也在做。於是宋江投其所好,樹立旗子:我們梁山就是替天行道的地方,梁山好漢就是替天行道的人,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梁山隊伍中,梁山也日益壯大。當時很多梁山好漢都棄掉自己打下的山頭(比如二龍山等)而轉到梁山投奔,因為梁山有正義、有有正義感的人,有可以替天行道、與奸臣對抗的實力。宋江的“替天行道”就是梁山乃至當時所有俠者義士的共同心願。
現代企業管理者如果也能為團隊製定一個共同的目標或為計劃實施製定有說服力的原因,也可以達到“聚天下英豪”、“員工無私心,一心為企業”的效果。
公開製度(開誠布公)
自私最怕的是“見光”。很多人在徇私舞弊時往往會私底下動用自身手段和權利,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想要杜絕自私或不明,管理者就需要開誠布公,讓所有人知道公司的任免或獎罰,這樣既可以讓員工心服,還可以激勵員工為獲得更好的前程而努力。
F公司采購部最近發生了一件怪事:公司竟然平白無故地加進一位新成員,這位新成員沒有人事部的錄取通知,也沒有相關介紹,隻是公司老總直接領過來,然後安排了工作桌給她使用。同事都驚訝,這個員工到底什麼來頭?甚至有人懷疑是老總的探子或臥底。
采購部同事人人自危,上班不敢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導致內部工作環境非常壓抑。一段時間後,老總終於公布這個女孩是自己的外甥女,來公司實習,希望采購部同事可以多照顧下。雖然老總公布了詳情,但采購部同事對這位新員工早已“排斥在外”,沒有人主動與她聊天,一段時間後這個女孩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
領導的行為並不能慣以“自私”,但越是神秘越讓人琢磨不透。如果被老總調來的女孩不是一個普通的采購員,而是直接接替采購經理的工作,那就更讓人疑惑了。
企業考核與賞罰也應該公布於眾,而不是隻有部門經理才有權知道。公布賞罰是讓每名員工與其他同事的表現做對比,可以讓員工相信管理員的管理沒有水分,讓員工更加信服。
自私害人不利己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自私的人看似在損害他人利益而維護個人利益,實際卻“害人不利己”。過於自私的人,往往最先想到的是“這件事對自己是否有利”,有利就做,無利棄之。老子說“天之道,利而不害”,意思是自然之道,是利於眾生,而不加害。所以世界萬物才得以平等生存,每個生物鏈都有優勢有劣勢。正是由於這種“利而不害”才讓大自然得以平衡。而“人之道”則不然,由於後天受到錯誤的教育,導致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灌輸“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思想理念,越來越多的人以此為座右銘,做任何事都先想到自己,甚至有時候為自己的私利而不顧他人。這種做法,短時間內可能確實有所成效,但時間長了,不僅會讓親朋敬而遠之,還會為自己自私的行為付出代價,害人不利己。
小玉很喜歡吃川菜,但是居家附近沒有川菜館,每次都要跑到數裏之外才能吃上一頓。有一天小玉所在的小區終於開了一家川菜館,而且廚師的手藝非常好,小玉經常在這家店裏吃飯。慢慢地問題出現了。
因為廚師的手藝好,所以前來捧場的新老客戶很多,客戶多了,上菜的速度就有些慢。小玉性格比較急,最討厭等待,可因為客人多,雖然不想等但又不想跑太遠去其他地方吃,隻能等。有一天,小玉終於想到一個辦法。
小玉的鄰居也特別愛吃這家店的菜,有一天小玉偷偷地告訴鄰居,上次在川菜館吃飯時,發現師傅特別不愛幹淨,而且如何如何……,說了很多川菜館不好的地方,鄰居聽了果然上當,而且一傳十、十傳百,小區居民都知道這家川菜館做飯不衛生,廚師不愛幹淨,於是生意慢慢淡了下來。小玉很高興,終於可以不用等太久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川菜了,而且人少也很清靜,這可真是兩全其美啊。就在小玉為自己虛構了川菜館的壞話而高興時,菜館因為生意大幅下降,不得不關門大吉。
小玉為了節省上菜時間,為了可以在吃飯時更清靜,不惜動用不道德的手段讓其他客人覺得這家店有問題。人們果然相信,小玉也達到了自私的目的,但是這家菜館卻因為生意少隻能關門,小玉也不得不再去更遠的那家店吃川菜。
孟子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私的人往往會更關注自己的利益和喜好,而忽略他人,但卻不知道當為了自身利益而用手段時,也正在
一步步侵犯自己的利益。所以自私看起來是在為自己,實際卻是“害己”。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也經常會遇到類似情況。
本章精華:
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經》第七章)意思是: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他們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生存,因此可以長久不衰。所以聖人常常處在百姓身後反而能獲得百姓推舉,將自己置身事外反而能保存安全。正因為他的無私,所以才能成就他的“私”。
管理者的無私其實是為了成就自己,因為無私可以獲得員工的扶持和信任,因為無私可以讓團隊戰鬥力大增,因為無私可以讓管理者嚴於律己,因為無私可以讓管理者大公無私,因為無私可以讓企業有共同的目標,結果民心所向,企業運營正常,不正是企業領導所希望的結果嗎?
延伸思索:
1、你在管理中的無私表現
2、你對無私的認識
3、你對“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