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東接著說:“另外我再強調一點,我雖然是經理,但我想輕鬆自在,所以我不想花時間去告訴誰做錯了,我隻想看到大家的業績,銷售就是靠業績說話的。”
會議過後,同事們議論紛紛,都覺得紀東有魄力也“夠意思”。於是很多員工開始自我約束、自律,上班遲到、談話的現象大大降低。因為取消了每日早會,紀東建議同事可以在這個時間整理客戶資料和為接下來的電話銷售做準備,時間大大節省,工作效率也提高很多。
年底召開公司年會,董事長表揚了市場部中幾位業績突出的員工。當這幾位員工在說獲獎感言時,每一個都提到了紀東對他們的幫助,並認為這個獎也是屬於紀東的。
市場二部經理覺得很奇怪:紀東上任後好像很少給下屬培訓、講銷售技巧,而且也沒有限製他們做事,怎麼獲獎員工卻都認為最大的功勞是紀東的,這是什麼道理?紀東笑著說:“是啊,這就是管理,不管自理,不為而為。”
紀東取消了部門規定,還取消了早會,也很少教導員工銷售技巧,一切讓員工自由發揮,看起來紀東好像什麼都沒做,但卻讓市場部的員工都充滿感激之心,這就是“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真實表現了。
虛心實腹不治之“治”
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德經》第三章)意思是管理者如果不推崇賢能,百姓就不會為爭奪地位而發生爭執;不過於看重難得的寶物,百姓就不會有盜竊的行為;不把能引起他人欲望的東西表現在外,民心就不會混亂。所以有道聖人的治理方式是,讓百姓沒有心機,能吃得飽,削弱百姓的誌氣,卻強健百姓體格,始終讓百姓沒有巧智,沒有欲望。讓那些有巧計智慧的人也不敢胡作非為。如果統治者按照無為的原則管理百姓,那天下就會長治久安了。
現代企業管理者要正確地製定獎罰政策,讓下屬不會因為權力或金錢的獎勵而發生爭執。但是可以把獎勵公開,最好能引起下屬的欲望,這樣才能把下屬的鬥誌調到最高狀態。如果管理者能夠讓下屬虛心真誠,能讓員工衣食無憂,讓那些有巧智的人不敢胡作非為,違反公司的規定,這樣的方式就沒有什麼治理不了的。
所以管理者最關鍵的是讓下屬可以真正地衣食無憂,才能有心情和精力去做事,如果下屬整日為生計發愁,就很難一心為公司做事,辦事效率也會大大下降,所以管理者要注意這一點。
谘信公司銷售部總是不出單,經理吳樂很苦惱,於是請來培訓師尋找原因。經過實際考察,培訓師發現了公司的問題所在,於是製定了以下政策:
1、對於公司每月的銷售冠軍提供現金獎勵製度,連續三月冠軍獎金加倍,連續六月冠軍可獎勵國外遊。
2、對於年度銷售冠軍提供年底雙薪製度,獎金加倍,並可享受不少於二十天的年休假,銷售冠軍可自由選擇出遊城市,並報銷來回機票及酒店費用。
3、新入職員工試用期由三個月下調至兩個月,試用工資由八百元升至一千元。
4、新老員工須遵守公司的基本行為規範,凡有違反者,扣免獎金;
情節嚴重者直接辭退。
5……
經理看到政策後非常不解:“員工不出單還要加工資加獎金,您這政策是不是弄錯了?”培訓師回答:“請您按照這個政策實行,一年就會發現是否真的如你所想了。”經理想不到別的辦法,隻能賭一把,並公開了這項新政策。
年底總結會議,經理驚訝地發現除去多開的工資和獎金開支,公司的盈利竟然比去年多了六倍!經理向培訓師請教原因。培訓師回答說:“團隊的業績低下主要原因是管理政策的實施不夠正確。首先你犯了一個眼高手低、隻顧眼前利益的錯誤。以我們城市的消費水平來看,八百元的薪水僅僅夠員工的衣食住行,甚至有些人還要倒貼錢,即使員工對公司充滿激情,想要做好事,可每天上班都在考慮著晚上的飯錢怎麼辦?這月的房租不夠怎麼辦?每天考慮這些,工作就會受到影響。即使是千裏馬,食不飽、力不足,他的才能也不會顯現了。”經理點點頭示意培訓師繼續說下去:“所以我建議先加二百元的底薪,雖然隻有二百元,但一千元在這個城市足夠基本的開銷了,所以可以免除員工的後顧之憂,讓他們一心為工作努力,另外突然加了工資員工會更加感恩,如果做不出業績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待下去。”經理想過之後非常讚同,認為培訓師做得非常對。
培訓師接著說:“另外增高獎金和提高銷售冠軍獎勵是因為公司的績效考核有問題,按照以前公司的獎勵政策,做了公司銷售冠軍隻有二百元的獎勵,這點小獎勵怎麼能調動起員工爭第一的興趣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建議調高獎金和獎勵條件,就是讓員工為得到冠軍而奮鬥,讓同事眼紅得到冠軍後的獎勵,這樣就可以調動整個團隊的激情了。還有在新政策中限製了員工的出格行為是擔心其中有害群之馬,有些同事為了不被人趕超就故意唱反調,這些員工的危害非常大,長此以往,甚至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的鬥誌和激情,所以如果有這樣的人就要讓他改正,如果改正不了就隻能辭退,一塊肉會壞了一鍋清美的湯,所以這也是對團隊中唱反調的員工敲響警鍾。經過這幾天新的政策,既讓員工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安心做事,又讓員工為冠軍可以得到的榮譽而努力加油,還可以讓團隊中沒有盡力拚搏的成員產生恐懼心理,這樣不用領導去管理,員工就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
很多管理者為了降低工資支出,會給員工過低的薪水,殊不知這樣的行為雖然減少了開支,但卻影響了員工的工作,為了生存,員工不得不想辦法獲得更多的收入,可能會找兼職,可能去擺地攤,可能做其他事情補貼家用,當員工分心後,工作的效率會大大下降。所以從長遠來看,這種行為弊大於利。另外管理者鞭笞或管理員工工作,還不如用獎罰來吸引員工自己做事,被別人“強迫”和自己主動做,哪個工作效率高很明顯。
虛而不屈動欲出
老子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第五章)意思是天地之間難道不像風箱嗎?看起來空虛但始終不會衰竭,輕輕一動就好像要出來的感覺。政策繁多會讓百姓感覺到困惑,不如保持空虛無為。
現代企業管理者應該學習風箱,平時給員工的感覺好像空虛無為,但始終能自我克製,有自己的原則,不隨便屈服於會影響到團隊發展的任何行為。行動能應時而動,及時有效,不會等到事態無法收場時才挽回。而且對於員工的管理不會製定過多的限製和規定,能始終恪守清靜無為,讓員工自由發揮。
馮明是某公司的部門經理,很少說話,聲音也不大,員工背地裏都笑話馮明沒有魄力,而馮明卻好像並不在乎員工背後的議論,整天跟沒事一樣做自己的事。直到有一天,員工才徹底改變了對馮明的看法。
公司董事會下了新的指示:本年度業績要提升50%以上,凡不達標者將被施以處罰,完成任務者則有獎勵。接到通知後,馮明組織部門召開了一次會議,當馮明講了董事會的決議時,下屬開始像往常一樣吵成一鍋粥:“開什麼國際玩笑?50%,誰完得成?”“瘋了,瘋了,這個目標想都不要想……”正當員工七嘴八舌地討論時,馮明拍著桌子說:“都安靜!這次的目標是董事長親自找我談過的,而且我也簽了軍令狀,如果完不成我會引咎辭職。不管能不能完成,我希望大家都可以用心做,否則我辭職也不會讓那些拉團隊後腿的人好過。”眾人聽到馮明已經立下軍令狀的消息後很驚訝,沒想到整天好像無所事事的經理竟然會突然大變樣,連經理都立了軍令狀員工就更不用說了。於是所有人都開始仔細聽從馮明的計劃分配和安排,並盡可能地做到最好。
馮明的“無為”表現在平時裏隻要不違反最基本的公司底線,能輕鬆則輕鬆,一旦接到必須完成的目標則不惜一切代價完成。如果馮明在平時也非常嚴格,當員工接到過高的目標計劃時會很難接受。但正因為馮明以往的“虛靜”與現在的“動出”差別過大,才讓員工有震懾心理,不得不做到最好。
管理者要有“兩張麵孔”,但想要達到“虛而不屈,動而俞出”的境界,還需要對團隊和各個成員性格有所了解,所以這種無為方式管理者必須真實地表現,不做作,否則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無為不敗亦不失老子說:“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道德經》第二十九章)意思是想要獲得天下並治理天下,我看是不會達到目標的。取得天下必須得到民心,而民心不是統治者妄自作為強加把持就可以得到的。妄自作為就會失敗,強加把持就會失去。有道的聖人不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強持,所以不會失去民心。
民心是管理者管理的首先條件,得民心者得天下。想要獲得下屬的支持和理解,就需要管理者不妄自作為,能真正地拋開自身利益而為集體和成員考慮。民心不是通過管理者的強硬要求就可以得到的,如果管理者過於考慮自己、妄作非為,以強硬的管理態度做事就會丟失民心。
失掉民心,團隊成為一盤散沙,自然就沒有戰鬥力了。
不欲以靜民自定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道德經》第三十七章)意思是統治者應該順應自然,以自然之道管理百姓就可以無所不為。侯王如果能遵守自然之道,世間萬物就會自生自滅。當萬物在自我生長中產生私欲時,我就要用道來“鎮壓”。用真樸的道義鎮壓,欲望和私欲就不複存在了。萬物沒有私欲就會清靜無為,天下也會安定下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如果能“無為而無不為”就會讓團隊形成各自的做事方式,雖然看起來散漫,但因為不幹涉員工,而又能讓員工遵守公司的原則,員工的做事方式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當團隊中出現有為個人之私而損害到整個集體或影響到團隊的發展的情況時,管理者可以用“真誠而樸實”的話教育訓導,讓下屬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下屬認識到行為的危害後就會屏蔽掉這個缺點,因此又可以回複到以前的清靜無為,團隊自然也安定如初。
聖人不為而自成老子說:“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道德經》第四十七章)意思是有道的聖人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沒有看到事情的起源就可以明白道理,不妄作非為而可以有所成就。
團隊是一個整體,管理者如果經常站在明顯的位置,下屬會迫於領導的壓力而不敢顯現才能,所以很多管理者有獨立的辦公室而在工作時間很少與員工直接照麵。有智慧的管理者會經常與下屬交流,雖然在辦公室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團隊所發生的任何細小事情,能在員工發生爭執或矛盾後用正確的處理方式決斷,讓下屬對管理者尊敬甚至產生敬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