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京城於是瘋狂了!先是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在去總理衙門的途中被戕殺,隨後又有多國公使館員弁死於非命。消息傳到德國,德國政府連夜派陸軍元帥瓦德西率軍,乘兵船赴華找大清國拚命。
大清國的宣戰詔書震驚了世界,大清國下令圍攻使館的做法亦讓各國為之瞠目,同時,也驚呆了李鴻章。
李鴻章未及傳旨差官將聖旨讀完便暈倒在地,蘇醒後,他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是哪個混蛋給上頭出的主意啊?我大清連一個小小的日本都抵擋不住,竟然要向八國宣戰。這是要自取滅亡呀!”
宣戰詔書的公布,樂壞了體仁閣大學士徐桐。徐桐撫須對一班大臣說道:“老夫總算在有生之年看到了這一天!老夫有福啊!”
慈禧太後對八國宣戰的同時,又嚴令各地督撫,配合當地義和團,對境內洋人大力圍剿,克期殄滅!
山東巡撫毓賢在接旨的當天,便著撫標軍配合義和團圍攻教堂,將數十名傳教士殺死。
洋人開始瘋狂了,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城後,各國又緊急從各自的國家增派兵員,很快便集結兩萬餘名組成又一支聯軍,推瓦德西為帥,沿運河兩岸向北京推進,立誓要把大清國的都城打爛。慈禧太後有些害怕了,急命毓賢回京供職,電令袁世凱速赴山東署理巡撫。
但南方各省督撫卻沒有馬上行動,他們紛紛致電文華殿大學士兩廣總督李鴻章,請求辦理方針,其中,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雲貴總督崧藩、閩浙總督許應騤,以及即將署理山東巡撫的袁世凱等,還派了專人馳赴廣州,盼李鴻章能早日拿出主意,究竟是奉旨還是不奉旨。
李鴻章著令電報局給各督撫發報稱:“想亡國即奉旨,不想亡國就派兵保護教堂,保證在華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時間不長,英國怕義和團運動危及該國在長江流域的利益,又暗中指使其駐上海總領事霍必瀾,策動督辦盧漢鐵路大臣盛宣懷從中牽線,聯絡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由上海道餘聯沅出麵,與各國駐上海領事取得諒解,製訂《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史稱“東南互保”。
消息傳開,不僅兩廣參加了互保,連山東、浙江、福建也加入了進來。李鴻章參加互保的當日即致函各國駐廣州領事館,稱:“此次宣戰純係朝廷受人愚弄,大清國並非真心與各國為敵,實屬誤會。”李鴻章這麼做,顯然是在為議和留後路。
結果再次被李鴻章言中,宣戰詔書僅僅發布了五天,慈禧太後便緊急下旨收回成命,宣布停止圍攻各國使館,並令官軍轉而配合洋人鎮壓義和團,並以光緒帝的名義,向各省督撫及駐外使節發布聖諭稱。
同日,慈禧太後又用光緒皇帝的名義緊急向各省發布《罪己詔》。
《罪己詔》全文如下:
“我朝以忠厚開基二百數十年,厚澤深仁,渝浹宇內,各有尊君,親上效死,勿貳之義。是以蕩平逆亂,海宇又安。皆賴列祖、列宗文謨武烈,邁越前古,亦以累朝親賢,夾輔用能,宏濟艱難。迨道光、鹹豐以後,漸滋外患。賴廟謨默運,卒能轉危為安。朕以衝齡入承大統,仰稟聖母太後懿訓,於祖宗家法,恭儉仁恤,諸大端未敢稍有偽飾,亦薄海臣民所共見、共聞,不謂近日釁啟,團教不和,變生倉猝,竟至震驚。九廟慈輿播遷,自願藐躬,負罪實甚。然禍亂之萌匪,伊朝夕果使大小臣工有公忠體國之忱,無泄遝偷安之習。伺至一旦敗壞若此,爾中外文武、大小臣工無良俱在。試念平日之受恩遇者,何若其自許忠義者!安在今見國家阽危若此,其將何以為心乎?知人不明,皆朕一人之罪。小民何辜,遭此塗炭!朕尚何所施其責備耶?朕為天下之主,不能為民捍患,即身殉社稷,亦複何所願惜!敬念聖母,春秋已高,豈敢有虧孝養!是以恭奉鑾輿,暫行巡幸太原。所幸就道以來,慈躬安健無恙,尚可為天下臣民告慰!自今以往,斡旋危局,我君臣責無旁貸。其部院、堂司、各官著分班速赴行在,以資整理。庶務各直省督撫更宜整頓邊防,力固邊圉。前據劉坤一、張之洞等奏,沿海、沿江、各口商務照常如約保護,今仍應照議施行,以昭大信。其各省教民,良莠不齊,苟無聚眾作亂情形,即屬朝廷赤子,地方官仍宜一體撫綏,毋得歧視。要之國家設官,各有職守,無論大小,京外文武鹹宜,上念祖宗養士之恩,深維群辱臣死之義,臥薪嚐膽,勿托空言。於一切用人、行政、籌餉、練兵在出以精心,視國事如家事。毋怙非而貽誤公家,毋專己而輕排群議,滌慮洗心,匡予不逮。朕雖不德,庶幾不遠,而複天心之悔,禍可期矣!將此通諭知之。欽此。謹轉。”
緊急議和
慈禧太後盡管已收回宣戰詔書,但八國聯軍卻不依不饒,一路推進,於十日後,將北京城門打破。
慈禧太後無奈之下,隻好攜帶光緒帝和一班王公大臣倉皇離京,命慶親王與幾位大臣留京應付局麵。臨行前,慈禧太後仍在問剛毅:“剛毅呀,你不是說,親眼看見義和團刀槍不入嗎?怎麼這麼不禁打呀?”
剛毅拖著哭腔說道:“回太後的話,奴才看見活著的義和團,千真萬確是刀槍不入,但奴才後來見了死去的義和團,那身子被打得都成了篩子眼兒了!”徐桐恰在這時也拎著個包袱,在兒子的攙扶下擠進了逃跑的隊伍。
慈禧太後一見徐桐,馬上止住腳步,喝令李蓮英把徐桐召到麵前,冷笑著說道:“徐桐啊,你不是自詡有福嗎?你的心願都了了,你還活著幹什麼呀?”
徐桐身子發抖,一聲也不敢吭。慈禧太後大喝一聲:“你們爺倆去死吧!”扔下這句話,慈禧太後上車離去。
李蓮英見徐桐父子顫抖著身子發愣,不由笑著說道:“你們爺倆怎麼不領旨謝恩哪?”
徐桐和兒子急忙對著車駕跪倒,邊磕頭邊道:“臣領旨謝恩!”父子二人快速返回府裏,轉眼間雙雙吊死。
慈禧太後逃出京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以光緒帝的名義給文華殿大學士署兩廣總督李鴻章下旨,調補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並授欽差大臣議和全權代表,馳赴京師,同慶親王奕劻,與各國議和。
聖旨命專人急交天津電報局快速發出。慈禧太後一行前腳離開京師,八國聯軍緊接著便打進城來,旋占據紫禁城大肆搶掠。
李鴻章接旨在手,淚如雨下,許久,他仰天長歎道:“老夫已經七十八了,此次北上議和,恐怕不會再有南歸之期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鬥不過天哪!”
趙蓮此時也亂了方寸,除了陪著夫君落淚,已然想不出其他好主意。小紅卻極其果斷地勸道:“老爺,您老這回就聽一回奴婢的話,向太後告病假吧。洋兵已占據了天津、北京,聽說已經殺紅了眼。您老此次北上,能有好結果嗎?”
小紅的一句話,提醒了趙蓮,趙蓮也忙道:“我的爺,紅妹說得對。您老此次無論朝廷怎樣,也不能奉旨北上!人不能拿頭往刀尖子上碰啊!”
李鴻章卻擦幹淚水,讓下人把管家傳進房來,吩咐道:“你先讓他們抓緊收拾一下,把夫人、紅姑娘和幾個少爺,先送到合肥老宅吧。”
趙蓮急道:“我的爺,您老這是還要北上啊?您怎麼不聽勸哪?難道非讓賤妾跪下求您嗎?”
趙蓮話畢雙膝跪倒。李鴻章同著小紅一左一右扶起趙蓮。
李鴻章撫須說道:“蓮兒啊,人哪,可以無家,但卻不能無國呀。老夫既然生在當世,既然活著,就不能眼看著國家滅亡啊!”
趙蓮哭道:“您此次北上議和,不是還得被人當成賣國賊嗎?”
李鴻章苦笑一聲道:“老夫久曆外交,當了無數次賣國賊,多這一次又何妨啊!”
小紅見李鴻章北上去意已決,便道:“老爺既然這般說,就讓奴婢伺候老爺進京吧。”
趙蓮一聽這話,大受感動,拉過小紅的手便嗚咽起來。
趙蓮很快同李鴻章灑淚相別,在女婿張佩綸的護送下,由水陸趕往合肥。李鴻章在夫人走後的第二天,便帶上小紅及一隊親兵,連同自己的壽材,登程趕往上海。
就在李鴻章離開廣州的當天午後,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趁大清國混亂之機,下動員令,先後調集近十八萬軍隊,自任總司令,分六路大舉入侵中國東北,旋製造海蘭泡慘案及江東六十四屯血案。
李鴻章抵達上海的當天,便飛檄直隸提督梅東益等,加緊搜剿直隸境內義和團部眾,又緊急約見各國駐上海總領事,請各國總領事向各自國內通報議和之事,並發報給在京師主持局麵的慶親王,詢問聯軍在京師的動態。
各國總領事很快聯合照會李鴻章,指出:“大清國若想開議,須先將統率拳匪之莊親王載勳、協辦大學士剛毅、右翼總兵載瀾、左翼總兵英年及庇縱拳匪之端郡王載漪、查辦不實之刑部尚書趙舒翹等一班王公大臣正法,否則不予開議。”
李鴻章馬上把各國的聯合照會,用電報轉奏給正在路途中的皇上及皇太後。
慈禧太後見到李鴻章的電報,當即傳出懿旨,著將隨行的莊親王載勳、端郡王載漪先行革除封號,將毓賢革職逮問;又傳命下去,讓正在病中的協辦大學士剛毅自裁。
剛毅未及傳旨的人把話講完,便兩腿一伸,小辮子一翹,活活嚇死。太後隨即命人擬旨,先通報已將莊親王、端郡王革爵,剛毅已然處死,然後又道:“全權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著即將以上各因通報各國,取得諒解,並著無分水陸兼程進京,會同慶親王商辦一切事宜,毋延。欽此。”
李鴻章接到聖諭的當日,又接到慶親王由京師輾轉送來的急函。
慶親王在信中這樣寫道:“宗社安危,全在中堂一人。中堂不到京,不能會議。事局非唯難定,且慮各國改易初心。千裏蒙塵是何景象!各省無所適從,是何危急!唯公念四朝恩遇之隆,兩宮倚畀之重,百官推許之切,天下仰望之殷,迅速北發,拯溺援焚,不勝泣禱。”
慶親王已是六神無主,眼看著就要急瘋了。八月初八日,李鴻章由水路抵津。
當時,天津已被各國軍隊占據,城門亦由洋兵把守。李鴻章一行在天津登岸時,八國聯軍在天津設立的天津都統衙門在俄國人的斡旋下已接到指令,允準李鴻章一行入城。
李鴻章進城後,派人騎快馬速赴保定先行將欽差大臣關防、直隸總督關防以及鹽政印信一並取來,然後又在俄國人的保護下,到天津各處看了看,又連續拜訪了一下各國駐天津的領事,這才回行館歇息。
當晚,李鴻章發起燒來,急得小紅一夜當中幾次央俄國人請醫生來診脈。到天亮時,李鴻章病勢稍輕,恰巧到保定取關防、印信的差官也趕了回來。
李鴻章讓小紅服侍著勉強喝了一碗參湯,便著人擺上香案接印。李鴻章在接印的當日,便在俄國軍隊的保護下,抬上棺材,乘上火車出城,帶病趕往京師。此次進京,是在俄國人保證其安全的前提下成行的。俄國人肯這麼做,自然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登車前,李鴻章照例給西安行在上《遵旨抵津接印》一折。在折中,李鴻章以很無奈的口吻寫道:“伏念臣以衰年膺茲艱巨,當國步艱難之會,正臣下效命之時。現雖敵騎縱橫,未允停戰,眾情叵測,未易撤兵。臣唯有矢以忠誠,布昭信義,因勢利導,委曲調停。”
在火車裏,李鴻章微閉著雙眼,把頭斜偎在小紅的懷裏,喃喃說道:“紅兒啊,老夫頭暈目眩,心慌氣短,怕是進不了京師了!”
小紅用手抱著李鴻章那發軟的身體,含著眼淚說道:“老爺,您不礙事的。奴婢聽郎中說,您老這是急出的毛病,歇一歇就好了。您老聽奴婢的話,把眼睛閉上,睡一會兒吧。”
火車於傍晚時分抵達京城,慶親王帶著所有留京王公大臣們全在車站門口迎候。李鴻章被小紅扶出車站,睜眼瞧了好大一會兒,才看清慶親王等人的麵目。
李鴻章顫抖著雙腿欲行大禮,慶親王飛身上前一把拖住,連連道:“少荃哪,本王可把你盼來了!你不到,洋人不理睬本王啊!不要說開議,連正經說句話都不行!”
李鴻章嘴唇哆嗦了半天,想說句什麼,卻沒有發出聲來。小紅這時說道:“王爺,老中堂他一到天津就病了,現在還發著燒哪!”
慶親王一聽這話,大驚道:“怎麼偏偏趕在這個時候病了?快快上車回城!回頭,本王打發府裏的郎中過去給瞧瞧。”
李鴻章當晚宿在賢良寺,慶親王果然打發了兩名郎中過來診脈、煎藥,慶親王本人也一夜當中兩次乘轎到賢良寺看視。
慶親王對一班留京王公大臣歎息道:“這個李少荃,抬著個棺材進京,也不知是來議和,還是來送死!”一班留京王公大臣除了歎氣,無人能說出二話。
李鴻章在賢良寺整整調理了十幾天,才漸漸緩過神來。他很快會同慶親王,走訪東交民巷的十一國駐華公使館,商談議和之事。
各國公使經反複密商,很快便將一份擬就的懲辦凶犯名單送了過來,聲稱:開議之前,朝廷須先將這些人犯正法,否則不開議。
李鴻章思慮了兩天,決定把十一國公使約到一起,詢問一下這些名單的來曆。
李鴻章對慶親王說道:“不能洋人說什麼便是什麼。何況,朝廷已將莊親王、端郡王革除封號,剛毅已被處死,毓賢也被逮問,這已經表明了議和的誠意。如此不依不饒地斬殺臣民,恐怕未等開議,朝廷已把自己的臣民殺光了。這怎麼能行呢?”
但慶親王卻連連勸阻道:“少荃,依本王看,這件事情,還是先發電報請旨吧。洋人現在整日都忙著往城外運東西,宮裏這幾年的存貨,差不多快讓他們倒騰光了。早一天開議,咱就少一天損失不是?”
李鴻章無奈,於是照會八國聯軍最高統帥瓦德西,聲稱為請旨方便,京、津沿途驛站及天津電報局須先行交還,由中國派軍接管。
瓦德西因忙於在宮裏搜尋珍寶,沒有理睬此事。李鴻章有苦難言,隻好轉求德國新到任的公使穆默,由穆默向國內請示後,經穆默向瓦德西轉達國內的指令,瓦德西才不得不同意此事。
《辛醜條約》
十月,李鴻章會同慶親王終於和十一國公使及聯軍統帥瓦德西坐到桌前談判,但十一國公使卻拿出一份早就協商好了的《議和大綱》擺到李鴻章與慶親王的麵前。
外交團首席公使、西班牙駐華公使葛絡幹說道:“會議之前,請貴國政府批準《議和大綱》。我們已達成一致,貴國不批準這個《議和大綱》,我們便不能坐在一起會議。”
葛絡幹說完,對其他公使揮了揮手,各公使馬上便離席而去。慶親王與李鴻章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李鴻章把《議和大綱》反手交給身旁的翻譯,吩咐道:“盡快翻譯出來。”隨後又對慶親王道:“翻譯出來再說吧。”話畢,當先起身。
《議和大綱》很快翻譯出來。依大清國辦事程序,《議和大綱》先送慶親王過目,然後再送李鴻章。慶親王接到《議和大綱》,隻匆匆瀏覽了一遍,也不及送李鴻章閱看,便急忙打發差官,飛馬送到天津交電報局拜發。
已逃到西安駐蹕的慈禧太後接到《議和大綱》後,一字不易地予以批準。《議和大綱》幾乎囊括了各國的要求,包括懲辦禍首、禁止軍火入口、賠款、允準使館駐兵、拆除大沽炮台、修訂通商行船條約、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成立督辦政務處、推行新政等,共十二款。此十二款《議和大綱》,其實也是十一國即將與大清國會議條約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