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做穩穩當當的“牆頭草”(1 / 2)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哪怕兄弟父母妻子之間,也是這樣的。難怪蘇秦感慨地說:“人生在世,權位和財富真是不能忽視啊!”

——李宗吾

古人有副對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一看便知,上聯諷刺的是隨風倒的兩麵派,下聯諷刺的是隻會耍嘴皮子的不學無術之人。深受儒學道統教誨的古代士人是最瞧不起這兩類人的。儒家講忠義,兩麵派牆頭草一會兒跟隨這個主人,一會兒又依附那個主人,不符合從一而終的優良傳統。而第二種人就更不用說了,沒有學問還想出來混,簡直是自討沒趣嘛。

與不學無術之人不同,盡管為許多清高人士所不齒,一些牆頭草人士還是在官場上很吃得開的。存在即合理,厚黑學認為左右逢源隨風就倒的人們也有他們的處事哲學和人生智慧,我們無意去評價儒家傳統的道德標準,隻是想講講這些人可以借鑒的遊走在各個立場邊緣的牆頭草之道。

隋唐之際有個人物,可謂是牆頭草一派的楷模。他曆侍二朝三帝,奇怪的是,哪個皇帝都會將他視為自己的貼心人,真稱得上是三位皇帝的小棉襖啊!他就是智者封德彝。可以說封德彝此人除了違背忠義的傳統道德規範之外,就沒有什麼小辮子可抓了。他曾為隋煬帝出謀劃策,後又隨宇文化及左右,宇文化及兵敗之後,他又轉投李淵父子,又是殫精竭慮,為開創李唐天下做了不少貢獻。有本事周旋於幾朝皇帝之間,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其實,做牆頭草也是避險的需要。隋唐時期,社會劇變,仕宦人生大多充滿變數,處處麵臨凶險。封先生很敏感,能嗅出危險氣息,知道什麼時候鑽營,什麼時候退卻,避險手法實用且有效。這樣隨風倒聽起來不好聽,卻真切地保住了性命,總比那些因為忠於一主而最終被殺的人要好許多——他們命隨風逝,哪裏還有兼濟天下的機會呢?而封先生在李唐朝中還於民生問題上頗有建樹,作了一棵有利於民的牆頭草。

真正體現封德彝牆頭草功力的是他在李世民兄弟三人之間的左投右靠,可能連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傾向於誰,隻能模棱兩可了。說他依附李建成吧,他卻為李世民效命多年,以至李世民對他前後賞賜以萬計,一直將他視為心腹;說他傾向於李世民吧,也不盡然。正當李淵想要廢掉太子建成,立世民為嗣的緊要關頭,封先生又出來阻止皇帝的廢立之舉。歸根結底,封先生的這些行為純屬在為自己謀福利,因為在這等緊要關頭,如果走錯一步,那可是要賠上性命的。為了自己考慮,還是兩邊都留些後路的好。牆頭草,這邊倒,那邊倒,但到底還是有穩穩紮根於牆頭的根基,所以才能怎麼也倒不了。

當然,做牆頭草也是需要智慧的,如果沒有運籌帷幄的本領,光靠耍點小聰明,東倒西歪的,就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了。三國時期著名的“聰明人”楊修就是一棵失敗的牆頭草。楊修耍小聰明是出了名的,現今的很多幼兒故事書裏都載有他“一人一口酥”的典故。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楊修並非一心投靠曹植,他也傾向於曹丕,而且在內心中搖擺不定,而曹丕也曾拉攏過楊修,並贈送他一柄劍以示心意。可是,楊修身上的文人氣質更濃重一些,不像封德彝那樣老道,能夠陰持兩頭還不露痕跡。楊修為人露才揚己,這樣的人實在不合適做一棵該在背後使功夫的牆頭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