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常生食的植物烹飪原料有:蘿卜、蓮蓬、大蔥、大蒜、大白菜、生菜、黃瓜、番茄、香菜、青椒等。
山東人生吃這些植物原料時,一方麵可以不配其它任何調料,體味一物獻一味的妙趣;但許多時候在吃用這些原料的時候通常都會配上山東人愛吃的諸如:甜麵醬、豆醬、辣椒醬、蝦醬等,這些發酵製品香濃無比,有的味平淡和諧,有的味烈刺激,風味多種多樣。
山東人吃生植物原料不僅僅是生理方麵的需要,許多情況下還寄托著特殊的情感。如山東各地每年在立春這天都有“咬春”、“嚐春”的習俗。元宵節賞燈有別具一格的蘿卜燈。
“咬春”就是在立春這天吃生蘿卜,要求以脆嫩多汁的青蘿卜為上,最好是綠皮紅心的“心裏美”。山東人認為:立春日咬一口生蘿卜就可以消除春瘟。臨沂地區有些地方,在立春這一天人人手拿一個生蘿卜,待立春時刻一到,不約而同地咬下去,據說誰在立春時那一瞬間咬住了蘿卜,誰就能青春永駐,長生不老。
“嚐春”類似於咬春,吃的是春餅和春盤。春餅是用麵烙製的薄餅,有的就著蘿卜吃,有的在麵粉裏加進蔥花,烙成蔥花油餅,最講究的是把餅裏卷上青韭肉餡。春盤又稱“五辛盤”,山東吃春盤的習俗早在我國的南北朝時期就有了。春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寧津一帶用蔥、蒜、椒、薑、芥切而調食之,它既可以下酒佐飯,又可以作為節物相互贈送。
元宵節這天,在山東滕卅市每年一度的蘿卜燈盛況無比,滕卅人充分利用蘿卜的自然屬性,將蘿卜雕刻成各種各樣的花樣。由於蘿卜的皮是青的,而蘿卜的肉是紅色的,傍晚蘿卜燈在燭火的映襯下,色彩分外美麗!男孩兒提著滿籃子的蘿卜燈,興高采烈地來到村外,幾十步一個,從村頭一直擺到山頂,賞燈人靜靜地站立在晚風中,盞盞蘿卜燈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盡情地搖曳,賞燈人的思緒早就飛向遙遠的天際。
生蓮蓬甘中帶澀,具有補腎養心之功效。吃生蓮蓬是濟寧地區和濟南一帶人們風俗習慣。每年秋風乍起,湖中、塘中的鮮蓮蓬被采摘以後,送到市場上來,人們紛紛爭購,擎在手中,興致勃勃地剝來生食,個中情趣唯有山東人才能體會。更絕的是:在濟南有用荷葉飲酒的習俗,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曆城北(大明湖一帶),三伏之際,賓僚避暑於此,取大蓮葉盛酒,以簪刺葉,令與莖柄通,吸之,名為碧筒飲。曆下學士言:酒味雜蓮香,香冷勝於水。”
生食的動物烹飪原料有:梭子蟹、湖蟹、牡蠣、魚、大蝦、蟶子等。
山東萊州灣盛產“三疣梭子蟹”,萊州人善捕蟹,也善吃蟹。食蟹最講究活鮮,同時又分季節講方法。流行的諺語是:“夏吃尖臍秋吃圓”。初夏的麥黃蟹,美在鮮嫩,這鮮味集中體現在尖臍的雄蟹身上。中秋的豆黃蟹,美在香味,這香味集中體現在圓臍的雌蟹身上。吃蟹的種種方法莫過萊州人生食蟹子的獨特方法。製作的季節多在菊花盛開的秋日,至時,將水放入鍋中,加鹽加作料煮醃蟹子的湯水,熬出香味後,讓其冷卻裝進壇子,遂投入鮮活的蟹子入壇子中,令其飽飲一腔湯水,如此湯水的香味深透蟹子骨肉,然後封緊壇口,20d後便可食用。不過,漁民們多愛把這種美味放在大雪紛飛的時日,到那時開壇取蟹,香鮮之味,溢滿一室,大碗量酒,吮生蟹當佳肴,個中滋味美若天堂。
糟魚和醉蟹是濟寧玉堂醬園的傳統名牌產品,深受山東人們的喜愛。糟魚是選用山東微山湖特產“四鼻鯉魚”加紹酒、魚鹵、麻油、花椒等原料,再用白幹酒釀過的魚醅裏進行糟製而成的。魚肉經糟製後酒香濃鬱,骨酥肉嫩,風味獨特。醉蟹是選用微山湖所產的鮮蟹醉製而成。製作時,先將上等紹酒、食醋、飴糖、醬油、花椒等調料製成酒湯,倒入盛有活蟹的壇內,令螃蟹喝足酒湯醉死。漬好的醉蟹形如活蟹,揭開蟹蓋,蟹黃鮮紅,蟹肉白嫩,吃到嘴裏,酒香濃鬱,不腥不膩。
膠東沿海的漁民趕海,常帶一塊玉米餅子,由礁石上打取海蠣子,現場就著餅子吃生鮮蠣肉,外鄉人難免咄咄稱怪,他們卻習以為常,曰:“特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