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孔府菜(1 / 1)

魯菜由三個地方風味組成,它們分別是孔府菜、濟南菜和膠東菜。

西漢以來,曆代帝王為了鞏固其封建統治,往往要借助尊孔崇儒,曆代皇帝對孔子競相追諡加封。從漢代的“褒成宣尼公”到唐代的“文宣王”,宋代的“至聖文宣王”,元代的“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代的“至聖先師”,到清代的“萬世師表”。孔子嫡裔從漢代的“奉祀君”、“褒成侯”到唐代的“文宣公”、宋代的“衍聖公”,此後“衍聖公”就成為孔子嫡係裔孫的世襲封號,並在曲阜建立了“衍聖公府”,即通常所說的孔府。曆朝曆代的衍聖公就居住在孔府裏。

孔府菜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烹飪理論家孔子的嫡係後裔,曆代“衍聖公”在接待皇帝、筵請欽差大臣達官顯貴,以及孔府自身舉行的家宴、喜宴、壽宴和日常生活中,遵循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遺訓,與宮廷菜廣泛交流,由孔府曆代廚師不斷追求創新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具有濃厚貴族氣息且風味獨具的官府菜。

孔府菜以烹製河鮮以及幹鮮珍品見長。

菜例:陽關三疊、一卵孵雙鳳、詩禮銀杏、烏雲托月、八仙過海、扒通天魚翅、七孔靈台、帶子上朝、玉帶蝦仁、神仙鴨子、連年有餘、金鉤玉蘭花桂、花攬桂魚、一品豆腐、金鉤掛銀絲、全家福、黃鸝迎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