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彼即不仁,是我父母;過此十五年,煩一往會 (1)(1 / 2)

金錢大約是考驗人與情感最有效的方式,偽裝得再好的人,曆此一煉,都會現出原形,露出狐尾。所以仙人宮夢弼給柳生留下的那些金錢,不過是為了考驗柳生與黃女這對貧賤夫妻,在巨富後如何應對昔日的鄙薄之人。尤其,那鄙薄之人,是血緣最近的嶽父嶽母。

柳生的父親在世時,便已訂下了與黃女的婚姻。那時柳生家“財雄一鄉”,而黃女家也是有錢財主,所以兩人的結合,算是門當戶對的好姻緣。如果柳生父親不那麼“慷慨好客”,借給人錢卻從不知追討,那麼他死後柳生大約也不會如此困頓,到最後將家中資財典當虧空,成為人人避而遠之的貧民。而安於享樂不懂自立的柳生,也不會在父親生前座上客也是得力助手的宮夢弼離去不歸之後,因不擅經營,坐吃山空,並被黃女父親黃氏鄙薄,生出悔婚之意。

當初富貴之時,大家一團和氣,你來我往,好不熱鬧,而及至家境衰頹,則見了人心。柳生父親去世,黃家推脫路遠不去祭拜。而等到柳生登門確定婚期,黃家見其穿著破敗,即刻翻臉不認,連門都不讓入,並傳話說:歸謀百金,可複來;不然,請自此絕。黃家當然知道柳生是湊不齊百金的,所以這句話其實就等於撕了婚約,隻不過借了一個好聽的由頭。在父親蔭蔽下不懂人情冷暖的柳生,受到這樣的冷遇,當即失聲痛哭。若不是對門的劉婆,心生同情,給他一口飯吃,又送他三百金,柳生怕是要一路乞討回家。

而那些受過柳生父親恩惠的門客,此時全都作鳥獸散。柳父借出去的錢,因為大方到不曾寫過借條,在柳生討要時沒有人承認。當初千金散盡,而今卻不能收回一文,人情冷暖,此時柳生才算是真正體會。

黃父絕了柳生的希望,便即刻勸黃女另嫁他人。黃女盡管生在舊日閨閣之中,或許也未曾讀過詩書,卻自有一番為人處世的道理,哭泣勸說父親,柳生不是生來就貧困之人,假使現在他們家比昔日還要富貴,怕是現在就不會拒絕他進門了,所以如今因為暫時的貧困就生出厭棄,是太不仁義之舉。黃父當然不聽女兒的勸說,與妻子兩個人“旦夕唾罵之”,但仍不能讓黃女屈服另嫁。

這樣的不仁,很快便遭了“報應”。有寇賊夜來,不僅擄走了所有的家財,還差一點殺死了黃家夫婦。不過三年,黃家便落魄到猶如柳生當初的光景。這樣困頓之下,黃父更是將女兒當成一件可以換得錢財的寶物。有商人出五十金來下聘禮,黃父就即刻收了銀子,並試圖強行讓女兒出嫁。

黃女生在舊日財主家,算是一個特立獨行之女子,不懼父母打罵,誓不他嫁;在聽到父母的陰謀時,又即刻“毀裝塗麵,乘夜遁去”。這一逃,就是兩個多月,黃女一路乞討,終於抵達保定,見到了柳生和他的母親。這一路的奔波與艱辛,文中沒有詳細講述,但黃女在柳生家中因為貧困隻能日食一餐,卻依然覺得有如天堂一般,便可見兩個月中,黃女為了奔赴柳生,而曆經的苦楚。這樣一種真情,用一麵貧窮的鏡子映出,更顯它的珍貴與深沉。

所以由此分析,真正給柳生帶來家財萬貫的,其實是黃女。如果沒有她的到來,那些藏在亂瓦碎石中的金銀,或許永遠就埋在地下,不為人知。而當初門客宮夢弼給予柳生家族的這份饋贈,怕是會被柳生典當出去,再也贖不回來。黃女是架在柳生與繁華奢夢間的橋梁,若稍稍動搖,與父母一樣起了嫌貧愛富之心,柳生的功名利祿,便都不會重現。而柳生在看到昔日宮夢弼陪他玩耍之時堆積起來藏在房屋各個角落的石塊,全都變成了黃金時,並沒有想到感謝黃女,而是信誓旦旦要發憤圖強,並說:若不自立,負我宮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