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對領導者改善溝通方式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相對於常見的批評員工的方法,“三明治法則”在管理中運用的效果非常好,我們可以看下麵兩個例子:
例子1:當批評某人遲到的時候
常見方法:你怎麼老是遲到,你什麼意思呀?看來我不罰你還不行了。我警告你,以後別讓我逮著!
三明治法:你一向表現都不錯,最近怎麼啦,老是遲到?(聽他解釋)按規定給你這樣一點懲罰,對我來說也是不得已。拜托以後別讓我太難做了,好不好?(說話時用微笑、鼓勵、信任的眼神;也可以拍拍對方的肩膀說:多幫幫忙。如果有什麼困難,請盡管向我提出來,我一定盡力幫你)。
例子2:當向下屬布置新的工作任務的時候
常見方法:各位,雖然上一階段大家做得不錯,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有自滿情緒。下一階段任務將會更重,大家千萬不要鬆懈。
三明治法:上一階段的戰役,大家打得太精彩了,我們這個團隊真令人自豪。按理,我本應該讓大家好好休整一下,但是,戰機稍縱即逝,下一個對手,我想更是一場硬仗。依現在的形勢看來,正是考驗我們的持續作戰能力的階段,我願全力支持大家,將與大家一起繼續並肩作戰。大家有沒有信心?
為什麼運用三明治法則會收到良好的批評和鼓勵效果呢?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三明治法給受批評者以麵子。批評不是目的,隻是手段,批評在於改善行為。因此,如何批評就特別講究。三明治批評的成功主要要歸功於這種批評不傷人的感情、不損壞人的自尊心,能激發人向善的良心,使人的積極性始終維持在良好的行為上。三明治式的批評,既指出了問題,同時也易於讓人接受,而且不留下後遺症。
第二,三明治法的去防衛心理作用。三明治的第一層就起到了去防衛心態的作用,使受批評者樂於接近批評者。在批評之前,先說些親切關懷讚美之類的話,就可以製作友好的溝通氛圍,並可以讓對方平靜下來安下心來進行交往對話。如果一開始就是直接的批評,語氣又十分嚴厲,那麼,對方就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反射狀的防禦反應以保護自我。一旦產生了這種防衛心態,那就很難再聽得進批評意見了,哪怕批評是很對的,也都將徒勞。
第三,三明治法的去後顧之憂作用。許多破壞性的批評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批評,批評結束時還讓人心有餘悸,讓人感到是在受批評還是受罰搞不清楚,因此,總會有後顧之憂。而三明治法常常給予挨批評者的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幫助,使受批評者振作精神,重新再來,不再陷於泥潭之中,起到了去後顧之憂的作用
需要提醒領導者注意的是:“三明治法則”並不是要領導者無原則地忍氣吞聲,回避矛盾和衝突,而是為了提高批評效果。對領導者來說,恰當的溝通方式,既不是不顧他人感受的“攻擊”,也不是逆來順受的“隱忍”,而是講求溝通效果的“坦陳”。就像吃藥,目的都是為了治好病,但為了讓病人更容易吃下去,藥的外麵常常先裹上一層糖衣。它要在平和中給人以震撼,在溫情中促人思考,真誠中施以激勵,在友善中給人以啟示。坦陳的溝通方式是柔中帶剛,既要保持平靜的情緒,又要明確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觀點。
自我辯解心理——如何消除員工的借口
“自我辯解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緩解由於判斷錯誤、決策失誤而引起的自身的緊張精神狀態,有為自己的行為、信念和情感進行辯解的一種心理傾向。
在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為自己進行辯解的動機。其實,人是一種非常善於自我保護的動物,把自我辯解應用得得心應手。比如,在工作中有失誤的時候,人會找一些理由或借口來為自己辯解、保護自己。作為領導者,就要了解人的這種心理,並在管理過程中弱化或消除員工的這種心理。
通常而言,員工的自我辯解心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投射:將責任轉嫁給他人,把自己的錯誤、失敗正當化。比如,“我之所以犯這樣的錯誤,都是因為上司非要把這項工作交給我做”、“因為前麵有塊石頭擋路,我才被絆倒的”等等。
2.換位:將壓抑的感情向其他對象發泄的行為。比如,上司批評了自己,因此對上司心懷不滿,但不會向上司本人發泄不滿,而是把不滿發泄到對自己沒那麼強硬的人身上,比如家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