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管人要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學會管人,讓你的下屬心服口服(4)(1 / 2)

“責任分散效應”是指真對某一件事情來說,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去完成這個事情的話,群體中的每個成員的責任感就會減弱,在麵對困難或遇到責任時就會出現你推我,我推你的現象,然後大家退退縮縮。但是如果要求單個個體獨自完成,那麼這個人的責任感就會很強,並會做出積極的反應。

1964年3月的某個夜晚,在美國紐約郊外的某個公寓裏,發生了一起凶殺案。當這起凶殺案在幾個小時之後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時,震驚了整個美國紐約。這起凶殺案發生在淩晨。

一名年輕的酒吧女經理在淩晨下班之後,獨自一人走在回家的公寓路上,就在她快到自己家的公寓時,突然從沒有路燈的黑暗處,竄出來一名手拿凶器的歹徒。可能是歹徒看到了這位年輕漂亮女孩隻是一個人時,就拿著刀子朝這位酒吧女經理奔過來。這位女經理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情了,於是她本能地高聲呼喊起來:“救命啊,快來救命啊,有人要殺人了!……”,附近公寓裏有的許多住戶聽到呼喊聲後亮起了燈光,甚至還有許多人打開窗戶朝外麵看了看。歹徒看到突然亮起的燈光,以為馬上會有人跑下來營救,於是頓時就被嚇跑了。

樓上的住戶們看到歹徒跑了,就又都沒事似地關上了燈,繼續安然睡覺。此時,躲藏在不遠處的歹徒看到寓所裏的人們無聲無息,潛意識地覺得不會有人來營救的,就再次拿著刀子衝過來準備襲擊這位酒吧的女經理。酒吧女經理看到歹徒,再次高聲呼救“救命,快救命啊……”。附近寓所裏的人們,再次亮起燈光朝窗外看了看,歹徒再次逃之夭夭。經過兩次這樣的事件,酒吧女經理以為已經沒事了,總算可以安然的到家了。可誰知就在她要回到自己家樓上時,歹徒竟然再一次出現在她麵前,並揮舉刀子朝她刺去,將她殺死在樓梯上。在這個過程中,盡管她大聲呼救了很多次;她的鄰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觀看,但竟然沒有一人下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

後來心理學家針對這種“集體冷漠”的行為,進一步解釋,在各種各樣的場合中,人們的援助行為是有所不同的。如果一個人遇到緊急的情況,當身邊隻有一個人能提供幫助的人時,那麼這個能提供幫助的人,他會清醒而明確地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會盡全力給需要幫助的人以最大的幫助。同時,心理學家強調說,這是因為如果他不給需要幫助的人以幫助,而且這個需要幫助的人又因為缺少了他的適當幫助,導致了最後的不幸或死亡時。那麼,在這個本應施救的人就會在內心裏感到內疚和罪惡,會覺得自己是導致他最後的不幸或死亡的元凶,他將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為此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代價。

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單位和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提高警惕,如果說在一個單位和企業裏,所有的員工都被“責任分散效應”影響著,那單位和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作為管理者和領導者,要盡量讓員工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讓他們有責無旁貸的意識,隻有這樣才能夠激發起員工的責任心,隻有這樣才能讓企業發展和壯大起來。

但是如果現場中有很多的人可以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的時候,那麼前去幫助的人就會很少,或者沒有,這是因為公眾的意識裏他們會覺得有那麼多的人可以給他幫助,前去幫助求助者的責任是要由大家一起來分擔,而不是哪一個人的事情。所以,自然這也就造成了責任的分散,這些責任當具體到每個人的身上的時候就少之又少了,甚至有些人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沒有意識。

激勵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21世紀隻有懂得如何去激勵員工的管理者和失敗的管理者,這兩種管理者。很多企業經常用的激勵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目標激勵

目標是一種刺激,合適的目標能誘發人的動機,進而促使達成目標。

很多的時候人的動機是來源於需要的,而需要的滿足便是人活動的最大動力。而一個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如何巧妙地將企業的目標與個人的需要統一起來。即目標的設置問題。管理者向員工描繪一個願景,並鼓動員工看到這個願景對自己的價值,並熱情主動地去實現它,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目標。

2.責任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