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來到公司上班,就是在承擔一份工作,就是對公司,對自己承擔了一份責任,這是員工在進公司之初,管理者就該向員工灌輸責任的重要性,那麼責任就是對員工的激勵。每名員工都要盡量完成自己的職責。
但要知道責任激勵的實施是需要員工有較高的素質,也要以公司有公開透明的管理製度,充分的個人發展空間做基礎的。
3.期望激勵。
期望是指管理者對員工能力的一種評價,並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給員工。期望的基礎是信任,而信任又是一種真誠的期望。因此也可把期望激勵稱為信任激勵。信任是一種動力,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就能讓人熱血沸騰。有時候人並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深埋著的潛力,需要聰明的管理者去喚醒它。
示範效應——要為員工樹立“標杆”
榜樣具有生動性、鮮明性,能引起人們認同、共鳴。“示範效應”,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影響和激勵人們的過程中能產生的效果。這種示範就是一種榜樣。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現代企業的領導者就應該以身作則,給部下樹立一個好榜樣。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經說過:“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隻有管理好自己的人,才能管理好別人。現在的企業管理要求它的領導者都能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員工,帶頭變成員工的表率。
在英國一直流傳著很多類似這樣的諺語:“好人的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榜樣就像大海中用來照明的燈塔,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不至於在茫茫大海中迷失。它樹立了學習的典範,指導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要向它看齊,不能有任何的偏離。如果一個領導者不能當部下的好榜樣,帶頭違反規定,上行下效,就會帶壞整個團隊。壞的榜樣會讓一個善良的少年變成一個罪惡的黑手,逐漸走向犯罪深淵。相反的,好榜樣卻會讓一個街頭混混變成上進青年,蛻變成為成功人士。古今中外的那些優秀的領導者都很重視榜樣的作用,經常以身作則,給下屬一個良好的風氣,激勵他們更加努力進取。
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曹操,以治軍嚴明而出名,並且經常以身作則,給部下樹立好的榜樣。戰爭初期,曹操重視農作,告誡士兵不要隨便踩踏農民的莊稼,要給農民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士兵們都知道曹操軍令如山,隻要觸犯軍規肯定不會饒恕,所以每次經過農田時都會非常小心。因為曹操曾下令:“不分大小將校,凡踩踏莊稼者一律斬首示眾。”
有一次,曹操帶領大批人馬經過一塊將要收割的農田。當他看到金黃色的小麥時非常高興,下令士兵放慢速度,不要驚動附近的村民。可是傳令官聲音太大,驚動了在麥田裏覓食的小鳥,一群小鳥忽然飛出來。曹操騎的戰馬受到驚嚇,一下子奔到附近的麥田裏。等曹操將這匹馬馴服的時候,才發現戰馬已經踐踏了一大片麥田。
曹操立即傳令執法官:“我的戰馬踩了小麥,請你按照軍法治罪吧。”執法官嚇得麵如土色,戰戰兢兢地告訴曹操:“丞相身係天下安危,而且按照古製,你是不必接受治罪的。”曹操立即訓斥了傳令官:“天子犯法當與庶民同罪,更何況我呢?我身為丞相如果不能以身作則,出爾反爾的話,以後還怎麼治理軍隊?”但曹操的部將們紛紛勸說曹操,請他以天下黎民百姓為重,即使處罰也應該從輕處理。
曹操沒有辦法,就對部將說:“我作為主帥,不治死罪,但活罪難逃,如果下次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一定按照軍法處置。”說完就拔出寶劍,割下自己的一把頭發,以示懲戒,於是在曆史上留下了一個“割發守法”的佳話。
如果曹操沒有堅持對自己治罪,當自己的屬下犯法該如何處理呢?曹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士兵樹立了一個好榜樣,讓屬下們知道,如果犯法必定會按照軍法處置。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身作則的目的,就是透過領導者的示範作用,首先管理好自己,才有資格管理下屬,也才有能力管理好下屬。如果自己都以身試法,手下怎麼可能會遵守命令呢?因此,作為領導者,必須充分利用“示範效應”,以身作則,為員工樹立優秀的榜樣,從而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