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對於員工那些並非原則性的失誤,領導者大可不必發現之後就進行歇斯底裏的批評,好像不這樣就不足以維護管理權威一樣。含蓄而幽默的批評,會讓受批評者更願意接受,這比那些生硬而直接的批評要有效果得多。其實,“響鼓何須重錘擂”?領導者如果選用幽默輕鬆的方式輕輕敲打,大部分員工便能領悟。
暗示效應——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下屬前進的動力
“暗示效應”是指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覺地按照暗示者的意願行動。
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會經常運用暗示。作為領導者,就要了解“暗示效應”,並運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說,不管是誰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別人的暗示,也無時無刻不在暗示別人,從而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了相對而言互影響和相互作用。
美國田納西州有一座工廠,許多工人都是從附近農村招募的。這些工人由於不習慣在車間裏工作,總覺得車間裏的空氣太少,因而顧慮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後來廠方在窗戶上係了一條條輕薄的綢巾,這些綢巾不斷飄動著,暗示著空氣正從窗戶裏湧進來。工人們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隨之提高。
一般來說,影響暗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1.受暗示者的年齡與性別因素的影響,年齡越小,接受暗示的可能性越小,年齡越大,越容易接受暗示。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容易接受暗示。
2.暗示效果的大小與受暗示時的情境關係、暗示者的影響力等有關。
3.受暗示者心理狀態因素的影響,人們在疲倦時,思緒昏沉,或強烈向往某種情境,而實際情況還不太清楚時,極易接受暗示。經驗少或富於感情、同情、心慈、輕易相信他人,或疏忽大意,也容易接受暗示。另外人格的傾向性也與受暗示的效果有關。
暗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信譽暗示。有些商店利用人們對名牌或出口商品質量較好的心理,往往冠以受過國家金獎、銀獎或幾等幾級什麼獎,或“出口轉內銷”,或“祖傳秘方”等等,以招徠顧客,這就是信譽暗示。
2.表情暗示。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對某種事或某些人,由於心理距離的遠近,表現出拒絕與接納、同意與否定、讚揚與厭惡、反感與友好等,在不便用語言直接表達時,往往用表情表現出來,如高興、憤怒、熱情、冷眼、淡漠、應付等等,暗示人們對該項事應抱什麼態度等,這些都是表情暗示。
3. 情境暗示。如企業需要招聘某項工程的工人,貼出公告,介紹企業的情況供應聘人員選擇,或某集團想在那裏興辦工廠或幹什麼事而對那裏情況的了解等,都叫情境暗示。
4.語言暗示。語言暗示在管理工作中是最常見的。例如,在職人才應聘麵試時,有些符合條件的應聘者會提出或詢問其所得薪水,一般情況下,有經驗的人事工作者往往有禮貌的反問:您能否告訴我們,您認為所得薪水的具體要求。當應聘者說出要求後,人事工作者總是以“我們認為您的要求是合理的”或“隻要您努力工作,這樣的願望是能夠實現的”之類話語作回答。
5.符號暗示。在現代社會中,公司企業與單位通常是通過報刊、電台、電視台等各種宣傳媒介,將本公司或單位概況、招聘崗位與人員數、不同崗位的應聘條件、應聘報名方式等有關情況,提供給應聘者選擇。這種由一方提供給另一方的情況或資料就是符號暗示。
6.行為暗示。有些做買賣的商販,為了推銷他的商品,故意讓其同夥擁擠在他的攤位前虛張聲勢,似乎他的生意興隆,過往人不知有詐,誤以為他的商品真是價廉物美、貨真價實,也擠進去購買,這就是行為暗示。
知道了影響暗示的因素以及暗示的方式,領導者就要及時地把暗示運用到管理工作中去,讓他們相信隻要自己努力,成功的機會肯定會降臨,經過不斷激勵下屬,在不知不覺中下屬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升。
誠信法則——作為領導不能給下屬開空頭支票
“誠信法則”是指言而有信,不亂開空頭支票。
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把誠信法則當做自己的座右銘。然而,在企業的管理中,有些領導為了拉攏下屬的人心,往往輕易地就為下屬許諾,說後就不了了之。還有的領導覺得自己有能力完成下屬提出的要求,可是等到真正辦理中卻因遇到各種困難而無法完成,但也不去與下屬進行溝通等,這些領導的行為都屬於為下屬開空頭支票。在我們日常工作中,領導在和下屬交流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否者,在不經意間可能就會被下屬認為你是在開空頭支票,就如故事中的小猴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