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大河有水,小河滿,讓下屬與自己各得其所——在競爭與合作中達到雙贏(3)(1 / 3)

員工之間肯定會存在競爭,競爭分為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領導者的職責之一就是遏製執行者之間的惡性競爭,積極引導良性競爭。良性競爭對於組織是有益處的,它能促進員工之間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工作氣氛,大家都在積極地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執行力;如何掌握新技能;如何取得更大的成績。這樣組織的執行力就會大大提高,員工彼此問的人際關係會更好。

這種自我優越的欲望,在有特定的競爭對象存在時,其意識會特別鮮明。隻要能利用這種心理,並設立一個敵手,讓對方知道競爭對象的存在,就一定能成功地激發起每個人的幹勁。

但領導者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員工之間有時會形成惡性競爭。它會使辦公室內部人心惶惶,使員工之間形成敵視態度,大家都在提高警惕以防止被別人算計,這樣,你的組織執行力必然會下降。

所以,領導者一定要關心員工的心理變化,在組織內部采取措施防止惡性競爭,積極引導良性競爭。

魯尼恩定律——賽跑時快的不一定贏,打架時弱的不一定輸

“魯尼恩定律”是由奧地利經濟學家R。H.魯尼恩提出來的,賽跑時不一定快的贏,打架時不一定弱的輸。

競爭就如同是一項長距離的賽跑,一時的領先並不代表最後的勝利,小河溝裏翻船的事也是時有發生的。同樣,一時的落後也並不代表著會永遠的落後,奮起直追,你就有可能成為笑到最後的人。通用汽車公司與福特汽車公司對汽車行業主導權的紛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案例。

早在20世紀初期,汽車還是富人專有的工具。1903年,亨利.福特建立了福特汽車公司。“要製造工人們都買得起的汽車”是福特的目標。經過多年的精心研製,亨利‘福特終於造出了自己夢想中的汽車。這種T型車不僅堅固結實、而且還容易操縱,售價也僅是825美元。1908年,T型車推向市場,當年就賣出了10000多輛。接著,福特不斷削減各種成本,到了1912年,T型車的售價就降到了575美元,這也是汽車售價第一次低於人們的年均收入。到了1913年,福特汽車的年銷量接近25萬輛。

要想為大眾製造汽車,就必須讓大眾買得起,這就意味著必須要建立一種規模經濟,進行大規模生產,這樣才能降低成本。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福特被邀請參觀了芝加哥一家肉品包裝廠。當時他很認真的看到肉品切割生產線上的電動車將屠宰後的肉品傳送到每位工人麵前,每個工人隻需切割事先指定部位的肉品就可以了。當福特看到這一流程時,福特大受啟發,回來就為自己的公司建立了汽車裝配線。裝配線的建立,讓福特公司擁有了明顯的效率優勢,遠遠勝過了競爭對手。僅在1908~1912年間,裝配線的建立就讓汽車售價降低了30%。到了1914年,福特公司的13 000名工人生產的汽車超過了26萬輛。那一年,其他所有汽車製造商總共才生產了不過是28。7萬輛汽車,僅僅比福特公司多出10%而已。

1920年,美國經濟出現了衰退現象,汽車的需求量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然而由於福特汽車的成本很低,為了刺激市場,提高銷量,因此他們能夠將自己汽車的價格再降低25%。此時的通用汽車公司就無法像福特汽車公司那樣降價,因此銷售額急劇下滑。到了1921年,福特汽車的銷量占據了整個市場份額的55%,而通用汽車公司所有汽車的銷量僅僅占了整個市場份額的11%。

就這樣通用汽車公司在與福特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了。此時作為通用汽車公司的總裁斯隆經過分析明白了,自己是不能與福特公司的低成本T型車展開競爭的。經過權衡利弊,斯隆認為,福特公司存在的優勢和劣勢都是隻製造一種類別的汽車,。然而隨著人們對汽車需求的改變,產品多樣化、消費者分層化應該是汽車發展的一個方向。這種隻製造一種類別的汽車的策略是不能夠適應廣大消費需求的。於是,斯隆為通用汽車公司製定了“滿足各類錢袋、各種要求”的汽車新戰略。參照人們經濟狀況的不同,提供不同價位和檔次的產品。

在斯隆的領導之下,通用汽車公司的業績也開始了節節上升,到了1927年5月,亨利.福特被逼的不得不關閉了自己鍾愛的T型車裝配線,轉而向產品多樣化和分層化方向努力。1940年通用汽車公司的市場份額上升到了45%,而福特汽車公司的市場份額則下跌到16%。由此可見斯隆的戰略取得了輝煌成就。在這場競爭中令亨利·福特沒有想到的是,一旦人們都擁有了汽車,他們的生活就發生了徹底改變。某人購買一輛汽車,這可能隻是他購買的第一輛汽車而已。福特從來沒有想到,人們還有可能會購買第二輛、第三輛汽車。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和分期付款購物方式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買得起更好的汽車了。這樣他們就會更樂意購買更好的汽車,希望這種汽車會更加舒適、強勁、時尚。 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衡量,斯隆當年的改革稀鬆平常,實在是再普通不過的了。但在當時,這卻是一個具有革命意義的變革。斯隆的設計結構則讓通用公司更加貼近市場,適應性更強,也能夠不斷成長發展。而福特公司在生產戰略上卻忽視了市場的需求是不斷的在變化的。如果人們隻想得到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T型車,而且永遠隻想得到T型車,那麼,福特公司高度集中的管理體係或許就會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因為那是生產T型車的最佳途徑。但是,福特公司的管理體係隻完全關注公司的內部事務,也就是生產本身。這樣自然會在市場的競爭中逐漸處於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