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會說話情更濃
1
酒可以少喝,
話不可少說..
飯局的意義之一,就在於它將圈子內不同背景的人聚攏在一起。在中國人的
飯局中,酒精的作用就是助陣。但是有酒喝的同時,我們還要會交談。會說的人上
了飯局如魚得水,而不善言辭的人在飯局中則如泥牛入水。
在飯局中,酒可以少喝,但話不可以少說。因為飯局最大的意義在於結交朋友,
隻喝酒不說話,那就白白浪費了一次擴大交際麵的機會。在飯局中能說會道是交到
朋友、辦成事情的前提條件,也是成功的基本條件。如果不會說,就無法在飯局中
打開成功的局麵。會說話、多說話的人,在飯局中可以淋漓盡致地展現自己、獲得
人們的讚賞,成為飯局大贏家。
我們不難發現,飯局中坐的人並不都是需要談事的主客雙方,還有一些充當
陪客角色的人。這些陪客往往是主人擔心飯局冷場而邀請過來的。陪客不一定有很
好的酒量,但是幾乎都屬於幽默開朗型的人,人緣較好。他們精於飯局之道,是飯
局中冷場時的救星,有了這樣的人,即使再不鹹不淡的飯局,都可能會有“爆棚”
的效果。
古典白話短篇小說《轉運漢遇巧洞庭紅》裏有個叫文若虛的蘇州人,他曾是
個富家子弟,但由於不懂經營生意,坐吃山空,把祖上留下的產業都敗空了,成了
一個破產商人。不過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會說笑,在需要激發興致的場合他都
能讓氣氛變得更加愉悅,所以,朋友們都很喜歡他。有酒宴、遊樂之事時,大家都
很願意邀請文若虛。
一次,一夥朋友要到海外經商,擔心路上寂寞,就邀請文若虛一起去。但文
若虛哪裏有做生意的本錢呀,朋友們就給他湊了些錢。說來也奇怪,向來無經商頭
會說話情更
濃
腦的文若虛這次去海外竟然轉運,滿滿地淘了一桶金。
有一張會說話的嘴,在任何場合都受歡迎,他們會用三言兩語與別人拉上交情。
中國人講究情麵,有了交情,想要辦什麼事就會容易很多。
飯局中我們經常會麵對一些不熟悉或不認識的人,這時就要發揮嘴巴的作用
了。如果不擅長跟初識者打交道,不善於跟陌生人交談,我們就可能在交際中處處
受阻,難以成功。
張峰做小本生意好幾年了,資本雖然少,但他擅長人際關係的經營,和三教
九流的人都處得很不錯,在圈子裏有些口碑。尤其是在飯局中,張峰從來不放過任
何一個與人交朋友的機會。
一次,一個老同學邀請他參加一個飯局。來的客人是行業裏比較有名氣的商
人—一對說話沒大沒小的父子。
飯局中,張峰一開始並沒有急著去拉關係,他在等待合適的時機插話。
“朋友交情,喝酒越喝越厚,賭錢越賭越薄。”父親氣哼哼地教育兒子,“以後
不要賭錢了。”
兒子不屑地回應:“行了吧,還說我,你不也是嗎?我去賭場十次倒有九次遇
見你。”
父親生氣了,拍桌子罵道:“反了你,還管起我來了,一點規矩都沒有!”
這時候張峰插話了:“他們這一代的孩子,從小被寵慣了!”
那父親無奈地歎氣:“就是啊,都是他媽慣的,讓您見笑了!”
張峰說:“說哪裏話!其實啊,我倒看這位小老弟是經過世麵的外交人才,你137
看他嘴巴能說,長得俊俏,看起來實在、能幹!”
這句話說到了父子倆的心坎上,兩人對張峰都有了好感。那父親有些得意地說:
“他就是愛耍小聰明,要成才還要多雕琢一下呢!”
就這樣,張峰贏得了人緣,與這對父子交上了朋友,此後生意上的事得到了
他們不少幫助。
話要說,並且一定要說好。飯局中要懂得察言觀色,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甚
至插科打諢的功夫也不能少。有這種能力的人,走到哪裏,都是人們歡迎的對象。
而他自己也可憑這種交際水準獲得無限的便利和無數的機會。
飯局中,一張嘴不僅僅是用來喝酒吃飯的,還要給飯局增添氣氛。但除了有“口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
吐蓮花”這樣的本事外,還需要做些“功課”,才不至於說錯話。
赴一場有陌生人在場的宴會,最好提前作一番調查,尋找與陌生人之間或遠
或近的關係。等到見麵時,就不至於出現不知道從何說起的局麵。在調查的時候,
應該了解對方是否有特殊的愛好,談話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談對方喜歡的話題。當然,
也要知道對方有什麼忌諱,免得在交談時觸及對方的痛楚。
總之,飯局中要想贏得更多好人緣,就得發揮嘴巴的作用,不要僅僅停留在
吃飯喝酒上,而要開口,還要會開口,說些讓大家高興的話,調節飯局氣氛。
2
沒話找話,
活躍飯局中的氣氛..
會說話情更
濃
飯局中,大家都希望看到賓主皆歡,人人喝得盡興,聊得開心的情景。人們常說,
喝酒喝的是氣氛。氣氛上來了,能喝半斤的人喝八兩——通常是酒客們追求的最佳
效果;氣氛上不來,能喝一斤的人才喝半斤——通常是酒客們的大忌。
雖然每一場飯局都有它自身的“使命”, 或者是談生意,或者是要求人辦事兒,
或者是要跟人打好關係,但場麵上的表現一定是愉快的、輕鬆的。一般情況下,能
達到這種氣氛的飯局中,都會有一兩個特別能調節氣氛的人。
可是,很多人都麵臨這樣的疑問:除了親朋好友聚會,其他場合的飯局中麵
對的都是不熟悉,甚至毫不相識的人,怎樣才能打開話匣子跟他們海聊呢?這就是
在考驗我們的飯局交際能力,我們要學會一個技巧——沒話找話。
通常“沒話找話”是個貶義詞,是不分場合、不分情況地東拉西扯,是非常
討人厭的。但是換個角度看,能夠與一幫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東拉西扯”其實是一
139
種本事。尤其是在飯局這樣的場合,“沒話找話”能夠增加交往機會,融洽氣氛。
但是,沒話找話並不是漫無邊際地亂說一通,說的話要準確、恰當,不能煞風景,
還要讓人開懷,這才達到了活躍氣氛的目的。
小斌性格內向,人稱“悶葫蘆”。平日裏他和同事之間是有事說事,沒事八丈遠。
他覺得這樣挺自在。然而一旦到了飯局中,他就難熬了。觥籌交錯的時候,別人都
是有說有笑,非常開心,他卻隻能坐在一邊喝幹酒。
為了改變在飯局中的這種窘境,小斌壯起膽子嚐試跟別人說話。但是一開口,
還是幹巴巴的如“你老家在哪兒”“你父母是做什麼的”這類無聊話題。往往開口
隻說了一句話,場麵就冷了,乏味極了。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
“沒話找話”雖然跟性格有關係,但通過努力,你一定也可以學會的。
一般情況下,別人願意和你搭話,都是因為你說的話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或
者與他們關心的問題有關。那麼在聊天的時候,你就要想方設法尋找共同點。通常
來說,交談可以海闊天空地隨意延伸,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話題總要有一些共同的
原則。
要有一雙細心的眼睛,從一個人的著裝、舉止、談吐來觀察這個人的性格、
心情和生活習慣。然後就地取材,從他身上找到打開話匣子的鑰匙。
如果是相熟的人,你就可以談論你們共同認識的人,或共同做過的某件事。
如果是不熟的人,你就從他身上尋找與自己相似的地方。比如衣服牌子相同,你就
可以從穿衣打扮開始你們的談話。比如都是做了父親的人,你就可以從管教孩子開
始你們的談話。
我們可以從他人對陌生人的介紹中發現與自己相似的地方,比如校友、老鄉、
同在某個地方待過、同行等。這就要求我們做個有心人,在聽介紹的時候仔細分析、
認識對方。
當然,飯局中的人一起聊天更好。你要想做個活躍分子,就更要沒話找話了。
可以尋找大家都關心的話題,或大家剛剛一起看到過的某件事。這類話題,一定是
大家想談、愛談又會談的,人人都有話可說,就會說個不停,氣氛就被帶動起來了。
姓名、籍貫、年齡之類的看似幹巴巴的話題,也是可以談的。比如有人說他
家在廬山附近,那麼你就可以借題發揮,說說廬山的事兒了。這需要有豐富的文化
底蘊,能夠借題發揮得起來,否則亂說一通,牛頭不對馬嘴,不僅起不到活躍氣氛
的作用,還會給對方留下“你很無知”的印象。
如果在對方身上確實找不到可以聊的共同話題,就試試投石問路吧。向河水
中投塊石子,探明水的深淺再前進,這樣就能有把握地過河。在飯局中麵對陌生人
時,可以嚐試問一些日常的簡單話題,比如“您孩子多大了?”“您在哪兒發財?”
等等,有了簡單的了解後再根據對方對某個話題的反應來進行後續交談。
如果飯局中的人彼此都認識了,這時候講一些令人捧腹的笑話也能把氣氛推
向高潮。
老趙是飯局中的活躍分子,酒桌上隻要有他在場,就不會出現冷場。幾杯酒
下肚,他肚子裏五花八門的謠言、傳說、故事、順口溜、俏皮話、歇後語等諸如此
類的東西,就像關不住的水龍頭,嘩啦啦地往外流。
這時候,滿桌的酒客們或捧腹大笑,或目瞪口呆,或側耳聆聽,或肅然起敬,
或隨聲附和,或錦上添花。於是,酒客們的表情變得異常豐富多彩,主人和客人皆
大歡喜,飯局達到理想效果。
詼諧幽默的飯局語言可讓飯局的氣氛一潮高過一潮,還會給別人留下很深的
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這又是一筆財富了。
飯局中,為調節氣氛,偶爾還會有人說上一兩段 “葷段子”。這是很正常的,
但是一定要適度,一定要看對象。如果在座女客比較多,而且大都是年輕未婚女性,
“葷段子”就不能太露骨。否則會讓人覺得尷尬,認為你沒有素養。
會說話情更濃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
—
3
該捧場時就捧場,
千萬不要煞風景..
飯局中,我們並不是真的為了吃飯而吃,而是為了“場子”而吃。也就是說,
一場成功的飯局,一定要把場子捧好。
何謂捧場子?在人際交往中,“工作幹得不錯啊”“你挺好啊”“你唱得真不錯”
之類的就是捧場的話。捧場的目的是讓在座主人和賓客都能玩得開心,談得開心。
多說捧場的話,多給掌聲,於人於己都有利無害。人生需要掌聲,大多數人
也都愛聽掌聲。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不妨把讚美他人的表情掛在臉上,多給
他人捧場。
會捧場的人總能把握時機,在什麼場合說什麼樣的話,在什麼時候說什麼樣
的話,都胸有成竹。所以,會捧場的人往往很受歡迎。
飯局中,我們更要學會捧場。在眾人都樂的時候,你不能一個人低頭顯出悲
傷的樣子;聽到一個不怎麼露骨的“葷段子”大家都笑,你不能顯出嗤之以鼻的樣子;
有人讚賞某個人在酒桌上有風度時,你也要附和著讚賞;有人喝醉酒說醉話,大家
都笑嗬嗬順著往下說,你不能有厭煩的表情……
捧場,也就是不能煞風景。一個煞風景的人,會讓人覺得無趣。飯局本身就
是好喝好玩的場合,要懂得適當捧場。
華子是做人壽保險的,嘴巴挺會說。
一次他去參加一個壽宴。主人是老壽星,80歲了,身體還很健朗。宴席上,
主人和客人頻頻舉杯,氣氛非常歡暢。
有人向壽星打聽長壽的秘訣,壽星笑著說:“心寬就體胖嘛,多參加運動,心
態年輕身體就健康了……”
會說話情更
濃
眾人都附和,讚賞壽星健康、開朗。這時候華子卻說了:“老年人嘛,總免不
了身體上有些磕磕碰碰的,萬一摔個跤什麼的,還是需要有保障的嘛!而且生病啊,
吃壞東西啊,這些事都是會遇到的……”在眾人詫異的目光裏,華子竟然向壽星推
銷人壽保險!
氣氛一下子就僵住了,壽星的笑容也不那麼自然了。可想而知,華子這種言
行多麼煞風景。
不看場合、不分對象的言行,人人都討厭。就像在滿月酒席上,有人對著新
媽媽新爸爸埋怨:“這年頭養孩子沒什麼好處,翅膀長硬了就飛了”;在餞行酒席上,
有人對著即將坐飛機去外地的主人談論今年發生了多少起飛機失事的意外事件;
等等。
捧場,說白了就是說好聽的話、順耳的話。在飯局中,會捧場的往往是那些
有眼色、懂說話之道的人。
捧場並不是單純的奉承,而是一種應情又應景的真誠讚美。在適當的場合說
適當的捧場話,收獲的是別人發自內心的感激。而為他人捧場實際上也是為自己捧
場。多為他人捧場,讓他人臉上笑容更多,會使你變得更有魅力。
一個人請甲、乙、丙三個人吃飯,因為事先並沒了解到三位的飲食喜好,就
點了店裏的特色菜,其中有一道是糖醋魚。
吃著喝著,糖醋魚上來了,主人招呼三位吃。這三個人其實都不喜歡吃糖醋魚,
卻有三種不同表現:
甲津津有味地吃了,然後大加讚賞:“好吃,這魚色香味俱佳,廚師手藝高,143
點菜的水平更高!”
乙看到甲這樣說,也就吃了兩口,也點點頭說:“不錯,不錯!”
丙跟著吃了一口,十分不滿,嘟囔道:“甜不嘰嘰的,有啥好吃的。”頓時全
場顯得十分尷尬。
一個交際高手,絕對是一個懂得捧場的高手。他能夠根據飯局的氣氛調整自
己說話的語調,能根據不同的對象說出不同語氣的話。
想在合適的時機說捧場的話,其實並不難。
如果是喜慶的酒宴,我們說話就要顯得輕鬆、明快,多說詼諧、幽默的話。
如果是在悲痛的喪宴,我們說話就要顯得低沉、哀傷,多說慰藉、嚴肅的話。這是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
場合對捧場的要求,應嚴格遵守這一點,否則會引起人們反感。
會捧場的人會在適當時候說讚美的話。這種讚美是很具體的,讓人覺得真誠,
容易接受。比如去別人家做客,我們可以謝謝主人的邀請,盛讚菜肴的精美豐盛,
並根據實際情況稱讚主人的室內布置,小孩的乖巧聰明……
去參加酒宴,就要稱讚餐廳的環境和菜色,稱讚新郎新娘郎才女貌,稱讚滿
月的嬰兒粉嫩可愛,或稱讚主人細心款待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捧場的話,要切忌說成讓人厭煩的奉承話。所以,話不能太露骨,不要讓人
覺得虛假,產生反感。
4
適時“抖包袱”,
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會說話情更
濃
幽默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善於運用幽默的人更容易左右逢源。在飯局中,
喝酒喝的是氣氛。如果能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多講一些幽默的話,逗得大家都開懷
暢飲,就可以為你的形象加分。
幽默感是一個人的好品質之一。和有幽默感的人相處,你會感覺到他身上展
示出來的智慧和魅力。在人際交往中,幽默能夠化尷尬為笑聲,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一天上午,麵包店來了一個小孩子要買果醬麵包,營業員小王如數給他稱好
了麵包。由於是散裝的,所以麵包隻是用紙簡單包裝了一下。
下午的時候,小王正在店裏閑坐,突然來了一名怒氣衝衝的女士,說:“你們
店號稱童叟無欺,竟然短斤缺兩!”了解到這位女士就是上午買麵包的孩子的母親
時,小王明白了一切。於是,他微笑著回應道:“我們一直是童叟無欺的,至於我
145
給孩子稱的麵包是不是短斤缺兩了,您回去稱稱孩子,看他是否變重就知道了。”
聽了小王的話,女士不好意思地走了。其他店員紛紛稱讚小王的幽默,既給
他自己解了圍,又幽默地化解了衝突。
飯局中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修養和風度,有時一句幽默的話會比好幾
句話更能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
幽默可以采取“抖包袱”的方式,也就是故意製造漏洞,製造懸念,引起人
們或驚訝或好奇的關注,然後再抖開“包袱”,人們見是一場虛驚時,都會付之一笑。
1946年初夏,國畫大師張大千在上海小住後要回四川老家,弟子們為他餞行,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
請來了包括梅蘭芳在內的眾多社會名流。
宴席上,張大千舉杯笑吟吟地來到了梅蘭芳跟前。人們不禁納悶:張大千是
知道梅蘭芳不喝酒的啊!正當大家疑惑的時候,張大千舉杯對梅蘭芳說:“梅先生,
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
此語一出,全場愕然,都不知道張大千這話是何意。
這時,張大千爽朗一笑解釋道:“你是君子—動口,我是‘小人’
—動手!”
原來如此,張大千此話一語雙關:“動口”既是說梅先生是唱戲的能手,又表示請
梅喝酒;“動手”則既表示自己是用手作畫的,又表示自己是敬酒而來的。頓時,
賓客笑聲四起,宴席的氣氛一下子高漲。
平時滴酒不沾的梅蘭芳被逗樂了,不由自主拿起麵前的酒杯,一飲而盡。
幽默是人際關係齒輪中的潤滑劑,是推進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有幽默感的人處處受歡迎,更何況是在飯局中呢。
一次酒席上,兩位客人為某一件小事爭論不休,酒桌氣氛不佳。這時候主人
突然大聲問道:“各位,剛才我們上的是哪一道菜呢?”
“是燒雞啊!”其中一位客人說道。
“是的,就是雞,而且是公雞!”主人一本正經地說,“原來是雞在作怪,難
怪大家要鬥起來!”然後他舉起酒杯,“讓我們滅滅火吧!”
一句幽默的話,化解了酒桌上的戰鬥。
有幽默感的人很懂得自嘲。在飯局中,遇到難堪的情形時,可以保持冷靜,
采用幽默的方式輕鬆化解。
同事聚會上,大家都喝得很開心,氣氛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