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滿足了他人的需求,那麼,他人也理所當然地會滿足你的需求。可以
說又不明說、暗藏潛台詞、欲言又止,這是很多人表達言外之意的主要方式。做個
有心人,多琢磨對方的話,懂得察言觀色,就可能會事半功倍。
8
寓情於景,讓你的一字一句
與當時的氛圍完美契合..
常言道:“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意思就是說,說話要看場合、看對象、看氣氛,
這是運用語言的基礎。不會說話的人,往往不看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到
什麼說什麼。會說話的人,總是能夠寓情於景,所說的一字一句都符合當時的場合,
與當時的氛圍完美契合。
某法院開庭審理一起盜竊案,被告對作案時間交代不清。為了對情況加以核
實,審判長決定傳被告之妻到庭作證。由於過分著急,審判長脫口而出:“把他
老婆帶上來!”
法庭頓時嘩然,嚴肅的氣氛被衝淡了。陪審團感覺很尷尬,聽眾席上有些人
掩口笑。審判長頓時意識到自己說話太口語化,不符合場合。
事實上,在法庭上,審判長應該運用法庭語言,宣布“傳證人
×××到庭。
”
我們知道,不同交際場合要求人們采取不同的語言形式,否則就達不到交際
的目的。在飯局中,說話不僅要與飯局的主題相結合,還要會隨機應變。最好能根
據當時的氛圍或某人的話語調整我們說話的語調、語速、分寸以及內容。
中國文化向來重視內外之別,在飯局中說話一定要清楚對方是自己人還是外
邊人。是自己人那好辦,“關起門來好說話”,可以無話不談,甚至可以說些放肆的
話。而與外邊人在一起吃飯是為了某種目的的,說話就要有界限,有所顧及,要結
合當時的氛圍,不能“亂放炮”,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心裏一定要有底。
關於場合,在正式的飯局中和非正式飯局中,說話有很大分別。正式飯局中,
我們說話應當嚴肅認真,事先有所準備,不能亂扯一通;非正式飯局中,則可隨便
會說話情更
濃
一些,像聊家常一樣,便於感情交流。
葛明是個典型的大老粗,在酒桌上從來都是大吃大喝,不顧及形象。親人朋
友對他倒也習慣,一起喝酒時覺得挺痛快。
一次,葛明公司接了一單大生意,作為老板的他是一定得請客戶喝酒的。“這
是個大客戶,酒桌上可得注意著點。”葛明這樣對自己說。
所以,剛開始時,葛明比較客氣,但酒喝著喝著,他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
滿口粗話,也不顧及什麼禮儀,醉醺醺地亂扯一通。
客戶當時談及自己在美國讀經濟管理的女兒,葛明竟然說:“女孩子嘛,學得
好不如嫁得好,反正最終還是別人家的人!”聽到這話,客戶臉上明顯呈現出不快。
雖然生意最終還是做成了,但該客戶從那以後再也沒跟葛明合作過。
中國人重視紅白喜事,這類宴席非常多。去參加紅白喜事的宴席,我們說話
更要與周邊的氣氛協調一致。如果是喜事,那麼不要說悲傷的話。比如人家結婚,
就不要提起離婚的話題;如果是悲傷的宴席,就不要說喜慶的話。
小斌天生愛熱鬧,性格開朗,挺喜歡參加各式酒宴結交各類朋友。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父親得了癌症去世,他去參加喪宴。當時到場的都是這
位朋友的親朋好友,大家都為離世的人感到惋惜,酒宴上一片悲痛的氣氛。
小斌受不了這種悲痛氛圍,他想活躍一下氣氛,當看到身邊有個小孩時,他
就逗逗小孩,跟小孩嬉鬧,還順口哼著小曲兒。
大家都在談論死者生前之事,或安慰死者的親屬,而小斌卻製造出歡樂的氣氛,157
人們看他時的不知道有多厭惡。
除了氣氛悲痛的宴席,其他宴席上,我們能說就說,說的話要讓大家開懷暢飲,
又不失大雅,這樣才能達到交際的目的。
劉經理要宴請公司的幾位客戶,由於工作關係,他把銷售部的王璿也叫上了。
王璿說自己不會喝酒,劉經理便說:“不用你喝多少,你隻要讓客戶高興就行。”
宴席開始了。大家推杯換盞,喝得雖然都不少,但是感覺興致都不高。這時,
一位客戶單獨向美女王璿敬酒。熟悉王璿的人都暗地裏捏把汗:王璿不能喝,能應
付得了嗎?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
隻見王璿拿起酒杯,甜甜地說了一句:“酒逢知己千杯少!”這句話夠味兒,
客戶正高興地等著王璿喝,誰知道王璿又接著說了一句:“能喝多少喝多少!”然後,
王璿輕輕地抿了一口酒。大家都被王璿的“詩”逗樂了,哈哈笑了起來。
飯局中的高手,能想方設法讓客人喝出興致來,酒量大的人不一定就能陪好
客人,而酒量小的人也一樣可以活躍氣氛。這就要看嘴上的功夫如何了,若能說出
合情合理的話,讓大家開心,氣氛自然就會活躍。
9
及時轉換話題,
化解不必要的衝突..
會說話情更
濃
會說話的人左右逢源,如魚得水;不會說話的人處處受限,寸步難行。生活中,
我們常說有些人一句話能噎死人,也就是說這個人不會說話,從而引起矛盾。而會
說話的人往往能挽救局麵,及時將話題轉換,輕易化解不必要的衝突。
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些人平時說話還挺好聽的,但是到了飯局中,幾杯酒下肚,
說話就不那麼受用了。置辦一場飯局,或為了慶祝喜事,或為了求人辦事,如果主
人因不會說話而引起矛盾,豈不是弄巧成拙?客人不會說話,在酒席上會大煞風景,
嚴重影響自己的人際形象。
某人請客吃飯,菜上完,大家也酒足飯飽了。聊了一會兒之後,主人禮貌性
地問在場一位女士:“您吃好了嗎?”
該女士回答說:“快吃好了。”
頓時場麵有點尷尬了,主人覺得該女士認為自己點的飯菜太少了。
這時候,該女士的丈夫出來打圓場:“我老婆優點是實在,缺點是太實在了。
”
大家哄堂大笑。
在矛盾衝突麵前,最能體現一個人說話的水平。能夠及時將話題轉換,把矛
盾衝突輕易化解在萌芽狀態,這樣的人在哪裏都受歡迎。
飯局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從容不迫、灑脫大度的,難免總會出現一些尷
尬場麵,自己感覺不自在,別人也不舒服,導致氣氛僵冷起來。這時候,會說話的
人總能及時說一兩句話,不著痕跡地將話題轉換。
遇到可能引起矛盾衝突的場麵時,我們可以采取故意曲解對方本意的方式,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
把話題巧妙轉移。
作家王蒙參加一次記者招待會時,遇到別有用心的外國記者這樣問:“請問,50年代的你和
80年代的你有何異同?”
這位外國記者的用意是借機讓王蒙談一談對中國國內形勢改變的感受,但當
時的場合談這樣的話題顯然不合適。於是,王蒙笑著回答:“50年代的我叫王蒙,
80年代的我也叫王蒙,這是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在於,那時我
20多歲,現在我已
經有
50多歲了。
”
王蒙故意曲解對方所提問題的本意,從年齡變化的角度回答,巧妙地回避了
問題本身。回答了問題,卻沒有給對方想要的任何信息。
我們也可以借助裝聾作啞的方式,遇到尷尬問題時故意裝作沒聽到,把話題
轉移到另一方麵。
1953年的百慕大會議上,出席會議的是英國、法國和美國的首腦,當時英國
首相丘吉爾已經
79歲了。會議上,他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題,為了避免尷尬,丘吉
爾總是借口年事已高,裝作沒有聽到,不予回答。
然而,一談到丘吉爾感興趣的話題,他就變得異常興奮,一定要與美法兩國
首腦討價還價,一點也沒顯現出年事已高的樣子。
對此,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曾說:“真沒辦法,裝聾作啞成了這位大演說家
的新式防衛武器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句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一句話也可以變親友為仇人。
作為旁觀者,在飯局中我們會看到一些人借著酒精為某個問題爭論不休,這時可以
我們尋找其他話題,把這場爭論巧妙地化解掉。化幹戈為玉帛,這是一種巧妙的交
際手段。
小葛帶太太參加一位朋友的婚宴,宴席上好多人都是不認識的,很快大家都
侃熟了。
小葛非常喜歡足球,很快就與同桌一位男士聊上了。幾杯酒下肚,兩人聊著
聊著,竟然為了各自喜歡的足球明星爭吵了起來。
葛太太見此情形,又看到那位男士手上戴了一款精致的手表,就故意裝作驚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
會說話情更
濃
訝地說道:“哎呀,這款手表我在一次展覽上看到過,一直想給小葛買,卻找不到
哪裏有賣,你是在哪兒買的啊?”
那位男士頓時對這句話來了興致,自豪地說:“這是我太太在巴黎給我買的,
限量版的。”完全忘記了剛才為之爭吵的足球明星。
葛太太趕緊問他關於這款手表的事,終於,宴席上的氣氛又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飯局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想麵對的場麵,比如實在不能喝酒的情況,那麼
就巧妙用其他方式來表達誠意,隻要能讓大家盡興,不一定非要喝酒。
張經理去外地談生意,順利歸來後,同事們張羅了一桌酒席為張經理接風洗塵。
酒桌上,大家一起舉杯慶祝。但是其中有一位男士小周,平時不常喝酒,酒
量也是“不堪一擊”的。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同事們的聚會,如果直接推托自己不能
喝酒,會讓大家掃興的。但不能喝也不能逞強吧,於是他輕輕抿了一口,想蒙混過
關。誰知其他同事發現了小周的小“計謀”,一定要小周幹了。
小周硬是推托自己不能喝。就這樣推來推去的,一個性子急的同事被惹惱了:
“不就是喝個酒嗎,今天大家高興,你怎麼跟個女人似的!”
眼看小周就要火了,一位與小周關係比較好的同事發話了:“我知道小周不會
喝酒,不過小周有個絕活—河南梆子,今天就讓他露一手,免了喝酒吧!”
小周趕緊站起來說:“隻要感情深,喝多喝少都是情。那我就來露一手吧!”
於是他開始表演了。酒席上的氣氛又被推上了高潮。
高明的人在尷尬的場合中,能夠巧妙尋找話題,再借題發揮,及時化解尷尬161
場麵,把僵冷的氣氛給“搞活”。
10
想談成大事,
需先聊好小事..
一些交際高手,並不是時時刻刻把話說到點子上的,而是巧妙利用“廢話”,
把話題繞到點子上,從小事著手開始聊,為談成大事作好鋪墊。
一些求人辦事的飯局,雖然目的很明確,但是我們也不能直奔主題,因為這
樣很容易讓對方反感。這時,聰明人會在情感上下工夫,也就是先聊小事,把關係
拉近。情感是溝通的橋梁,隻要關係到位了,很容易獲得對方的好感,征服對方,
讓事情朝你希望的方向發展。
一次,秦明與上司約好一起吃飯,沒想到上司把妻子也帶來了。這是第一次
與上司的妻子見麵,秦明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話題談論。
突然,他發現上司的妻子戴了一款非常別致的手鐲,便讚歎道:“這款手鐲真
是精致獨特,好像市麵上沒看到過這種款式啊。”
上司的妻子本來對秦明沒有多少好感,也懶得說話,但聽秦明這樣一說,她
也來了興致,就說:“如果你能在市麵上看到,這手鐲就沒意思了。”
秦明立即捧場:“是啊,別致的手鐲隻有別致的人才能佩戴。”
上司的妻子自豪地說:“這可是我自己設計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難怪呢!”秦明驚歎,“您太厲害了,過幾天我妻子生日,我一直不知道送
她什麼好,不知道您能不能幫忙設計一款手鐲呢?”
上司的妻子聽到這樣的讚美,更想展示自己的才華,立即就答應了。
就這樣,他們在一起吃了一頓愉快的晚餐。
聊好小事,才有可能談成大事,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了。
會說話情更
濃
話說在北宋初期,趙匡胤剛坐上了龍椅。自從唐朝以來,君弱臣強已成定勢,
君主無法有效控製地方政權,導致戰爭不斷,而他又是通過黃袍加身的方式坐上皇
位的,所以,趙匡胤對那些與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兄弟們有些顧慮,他不希望將來與
他們兵戎相見。
趙匡胤一向以仁義示人,他不想用武力來對付曾經的生死之交。怎樣才能讓
他們主動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呢?趙匡胤就設了一個酒局,請來了石守信等愛將們。
酒席開始之時,趙匡胤就告訴大家,這是兄弟之間的宴會,吃好喝好就行。於是,
剛開始,他們一起回憶當年的金戈鐵馬、戰場上的險象環生,以及他們的生死情誼。
酒酣耳熱之際,趙匡胤命令左右侍從退下,裝作醉醺醺地說:“如果不是你們,
哪有我的今天啊!但是做皇上也很難啊,連覺都睡不踏實。”在大家驚訝之際,他
又繼續說道,“誰不想坐這龍椅呢!其實,你們跟我這麼多年,雖然你們沒有這個
心思,但是你們的部下萬一也給你們黃袍加身,你們也身不由己啊……”
說到這裏,石守信等人已經知道了趙匡胤的用意,紛紛表示自己身患疾病,
交出了手中的兵權。
從拉家常開始,循序漸進,一步步顯露出自己的本意,看起來很難的事情,
結果很可能變得容易起來。這就要看用什麼樣的技巧進行溝通了。
其實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沒有什麼不得了的分歧,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
故意為難我們。要想把事情談成,就要看怎麼說話怎麼談事情了。最重要的是消除
彼此之間的隔閡,讓關係變得親近起來,這樣一來,一些不好開口的話就容易開口
了,一些看起來不好談成的事情就容易談成了。當人與人之間隔閡越少、認同越多
時,我們便擁有了成就一番事業的人脈基礎。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
—
11
眾歡同樂,
切忌私語..
“酒文化”是一個既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古人煮酒論英雄,現代社會,酒在
人際交往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迎賓送客、聚朋會友之時,酒是一種交際
媒介,能夠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但是在飯局上,如果稍有不慎,出現不合禮儀的
言行,就會影響你的人際交往。
上了酒桌,人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喝酒,而是在酒的作用下讓氣氛高漲,讓
感情升溫。親朋好友、同事同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是個非常歡快的場麵。所以,
總會有人選擇合適的話題,大家一起討論,讓多數人在聊天中得到滿足感和被尊
重感。
然而,酒客來自天南海北,職業、職位有所不同,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麵
也不同,所以能讓大家都參與的話題,一定不是晦澀難懂的,不是大多數人聽不懂
的,更不是兩個一組、三個一堆所聊的私人話題。
在酒桌上,要使大多數人都喜歡上你,說的話題就要注意盡量不要太偏,避
免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而忽略了眾人的情況。
我們經常看到,偌大的酒桌上,滿滿一桌子人,總會有某兩三個人的頭湊在
一起,貼耳小聲私語,時不時發出一陣歡笑。這樣其實是不禮貌的。竊竊私語,雖
然不會引起其他人的指責和抱怨,但他們心裏一定不是滋味。因為這樣會使他們產
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飯局的效果。
主人看到某幾個人竊竊私語,心裏更不是滋味。他籌劃一場飯局,不是為了
讓某些人在一起私下聊天的。客人則會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認為自己不被重視、
不受尊重,從而令場麵變得尷尬。
會說話情更
濃
小學同學聚會上,阿卡碰到了發小阿明。兩人很久都沒有聯係,阿卡曾多次
尋找過阿明,都沒有找到。所以,這次見麵,他非常興奮。
阿卡不由自主地坐在了阿明的身邊,開始談論自己如何想念阿明,又是如何
尋找阿明,以及兩人珍貴的童年記憶。他倆一會兒唏噓不已,一會兒開懷大笑,完
全忘記了身是在同學聚會上。
聚會上還有其他小學同學,都是很久不見的。時間長了,大家都不能保證彼
此認識了。這次聚會是當年的班長組織的,他很希望大家一起聊聊家常,拾起曾經
在學校的記憶。
剛開始,大家都寒暄了一會兒,但是很快,班長看到阿卡和阿明在一起竊竊
私語,覺得很不舒服。他極力想讓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一起,就講起了當年的班
主任的事情。可是也沒有起到什麼效果,阿卡和阿明還是湊在一起。不僅如此,還
有兩個人也湊在了一起。聚會美好的懷舊氣氛漸漸消失了,大家都兩個一對、三個
一堆地聊開了。
最讓班長鬱悶的是,聚會結束後,還有一些人仍然不記得某些人。好不容易
組織的聚會,算是白聚了。
在親朋好友聚會上,竊竊私語不可取。一方麵,某幾個人的私語會破壞聚會
的良好氛圍,影響大家喝酒的情緒,導致無法賓主同樂。另一方麵,某幾個人私語
會給其他人一種被忽視感。既然聚在一起,就是為了重拾往昔的記憶,分享各自的
人生經驗,而在一旁獨聊,豈不是不關心其他人的成長路途?
在其他飯局上,竊竊私語也不可取。飯局是非常好的交際場合,我們要抓住
機會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多認識一些人,積累自己的人脈財富。與個別人竊竊165
私語,是無法擴大交際圈子的。如果一場宴會下來,認識的人還依然是熟人,不認
識的還是不認識,那麼參加飯局有何益處呢?
酒桌私語,體現出一個人做人做事過於自我的風格。不注重大局,不考慮大
多數人的感受,會讓其他人感覺你是一個自私冷漠的人,從而不想與你繼續交往。
酒要喝,飯要吃,話更要說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