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武裝黨衛軍第1裝甲師(1 / 3)

武裝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縮寫為LSSAH,或LAH),其最早為1933年時,由約瑟夫·迪特裏希建立的柏林黨衛隊總部衛隊,該衛隊是專職保衛希特勒本身的安全並且隻效忠於希特勒本人。

不久之後,迪特裏希親自從“阿道夫·希特勒突擊隊”中挑選出120人,組建了這個私人衛隊。這120人全都是黨衛隊理想的模範:25歲,身高1.8米,無犯罪記錄。普魯士州警察組織負責為柏林總部衛隊提供後勤方麵的支持。該部駐紮在奧古斯塔維多利亞軍營,後來又搬到了柏林的裏希特菲爾德軍營。隨後,首批的12名成員在威廉·蒙克的帶領下,開始負責守衛帝國總理府。4月8日時,這支作為元首本人的私人衛隊,在柏林體育館衝鋒隊舉行的一次集會上,首次公開亮相,並引起了各方的矚目。

1933年5月時,柏林黨衛隊總部衛隊更名為“柏林黨衛隊特遣隊”,緊接著又成立黨衛隊措森特遣隊,其下轄3個連隊,負責向柏林黨衛隊特遣隊訓練並輸送合格的護衛人員。同時,柏林黨衛隊特遣隊更名為——黨衛隊於特博格特遣隊。1933年7月時,一支由提奧多爾·威施率領的護衛分隊首次在貝希特斯加登的希特勒避暑山莊擔負警衛工作。1933年9月,這兩個組織合並,統稱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不久後又在部隊名稱中嵌入了SS稱號,並第一次配發了領章。11月9日,835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的新成員在慕尼黑費爾德赫哈勒戰爭紀念堂廣場前宣誓效忠。此後,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全權負責守衛帝國總理府、柏林的3個機場、各政府部門(包括黨衛隊總部)和希姆萊的私人住所。

1934年6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協同“戈林”的州警察部隊一起參與了在“長刀之夜”對羅姆以及其衝鋒隊主要領導人的血腥清洗。當時,希特勒和迪特裏希在6名護衛的陪同下趕往巴登維斯去逮捕羅姆和衝鋒隊的其他高級領導人。在柏林,警衛旗隊逮捕了更多的人,即包括衝鋒隊的要員,也有納粹黨早就想除掉的一些反對者。3位衝鋒隊高級領導人被8名警衛旗隊的士官處決,後來的達豪集中營司令提奧多爾·艾克和他的手下(未來的“骷髏”師指揮官)處決了羅姆。同年10月,為了表彰他們在鎮壓衝鋒隊期間的忠誠和優異表現,開始對旗隊進行摩托化改造和擴編,成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步兵團(摩托化)。

1936年3月警衛旗隊參加了重占萊茵蘭的行動,並派出其精英參加同年在德國舉辦的冬季奧運會。

1938年,警衛旗隊相繼參加了占領捷克蘇台德地區和吞並奧地利,以及入侵斯洛伐克的軍事行動,期間也檢驗了他們摩托化行軍的水平,武裝黨衛隊第1師初見雛形。

1939年9月,警衛旗隊跟隨南方集團軍群參加閃擊波蘭的戰役,部隊在羅茲、華沙和莫德林地區經曆了首次實戰。希特勒和希姆萊在古左夫視察了警衛旗隊的特遣隊。盡管作戰經驗不足,但其勇猛凶悍的作風,給各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月底時,警衛旗隊護衛營獲得一麵特殊的軍旗。在整個波蘭戰役,警衛旗隊總共損失了400人。隨後進駐斯洛伐克,12月時,希特勒親自出席了警衛旗隊在德國巴登埃爾姆斯舉辦的聖誕慶祝宴會,並向部隊的每位成員贈送了香煙、蛋糕和一瓶葡萄酒。

1940年3月,希特勒批準警衛旗隊組建一支裝備105毫米榴彈炮的炮兵營。當月德國官方首次開始使用“武裝黨衛軍”這一術語。5月,黃色方案——警衛旗隊相繼參加了入侵法國和歐洲其他低地國家的戰鬥,並且警衛旗隊無視希特勒停止前進的命令繼續向英法聯軍防線的縱深挺進。在敦克爾克附近的沃姆豪特,警衛旗隊的威廉·蒙克命令其手下集體屠殺了65名(有的說法是80名)英軍戰俘,製造了該師第一起戰爭暴行。7月,格奧爾格·科普勒,保羅·豪塞爾和約瑟夫·迪特裏希在柏林國會大廈舉行的勝利慶典上獲頒騎士十字勳章。希姆萊向當時駐紮在德國梅斯的警衛旗隊頒發寫有希特勒名字的軍旗。法國戰役後,警衛旗隊休整擴編,並於同年8月時,達到旅級規模編製。9月,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在梅斯的阿爾勒斯本要塞舉行的一個慶祝儀式上,向警衛旗隊授予了經過修改的新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