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警衛旗隊調防羅馬尼亞,在第40軍的編製下,參加了南斯拉夫和希臘戰役,在隨後的戰鬥裏,憑借摩托化的機動能力,連續實施側翼機動,為逼迫英軍撤往克裏特半島做出了貢獻。5月,在希臘的英軍投降後,警衛旗隊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了勝利遊行,此時該師的總兵力為10796人,平均年齡19歲。
1941月6月,警衛旗隊再次歸屬南方集團軍群,開始了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7月時,南部集團軍群將攻擊目標轉向基輔,該師和黨衛軍第5維京師跟隨第11軍和第17軍在烏曼合圍了蘇軍第6、第12集團軍以及第18集團軍一部,共計23個步兵師、山地師和坦克師,俘虜十萬三千餘人,其中包括蘇第6和第12集團軍的指揮官官,繳獲裝甲戰鬥車輛317輛,火炮858門,反坦克炮和高射炮242門,載重汽車5000餘輛,鐵路列車12列,以及無數其他作戰物資,蘇軍傷亡在20萬人以上。烏曼會戰結束後,德軍離開該地,在寬大正麵上向第聶伯河推進。一路未遇敵較大抵抗,於8月的第3個星期進抵基輔與克列緬楚格間的第聶伯河一線。10月,警衛旗隊占領塔甘羅格後發現了6具黨衛軍士兵的屍體,他們是先前被俘後遭蘇聯內務部警察處決的。作為報複,暴怒的迪特裏希下令對投降的蘇軍士兵進行3天的大屠殺。在此次屠殺中,共有4000名蘇軍士兵慘遭殺害。11月,警衛旗隊推進到羅斯托夫近郊,頓河已經在望。全師開始和蘇軍士兵展開逐屋的爭奪,經過苦戰,羅斯托夫——這道“高加索的門戶”終於落入了德國人之手。由於酷寒的天氣和側翼戰線變動的影響,在取得這個成果後不久,又放棄了羅斯托夫,轉入頓涅茨河防禦戰之中。此戰警衛旗隊共俘獲10000名蘇軍戰俘,繳獲159門大炮,56輛坦克和2輛裝甲列車。
1942年6月時,警衛旗隊被調防至法國土倫進行休整擴編,在接下來舉行的穿越巴黎勝利閱兵式上,警衛旗隊接受了龍德施泰特元帥的檢閱。7月時,重新命名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摩托化步兵師,同年10月,在補充了大量機械化裝備後,再次更名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擲彈兵師,軍官約678人,全師人數約20166餘人。年底時,警衛旗隊師的部分成員作為骨幹調往正在組建的黨衛軍第9“霍亨施陶芬”裝甲師。
1943年1月,警衛隊旗師重返東線,被調往烏克蘭以阻擋蘇軍的冬季攻勢,全師在頓涅茨和第聶伯河之間與蘇俄軍隊鏖戰。2月,保羅·豪塞爾擅自決定從哈爾科夫撤退,這一舉動保住了幾個黨衛軍部隊,卻激怒了希特勒。到了3月,警衛旗隊師與帝國師和骷髏師共同組成的黨衛軍第1裝甲軍,在保羅·豪塞爾的指揮下,重新奪取了哈爾科夫。戰後,蘇聯官方宣稱警衛隊旗師將700名蘇軍傷員殺死在哈爾科夫市醫院的病床上。3月14日時,希特勒為迪特裏希的騎士十字勳章加上了雙劍飾。希特勒還告訴迪特裏希他打算抽調警衛隊旗師的軍官(包括團和連級軍官)去組成組建中的黨衛軍第1裝甲軍和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的基本骨幹。6月,提奧多爾·威施正式接替迪特裏希,擔任警衛旗隊師的指揮官。7月,警衛旗隊師參加了東線空前規模的庫爾斯克戰役。該師向蘇軍防線突入了20公裏。7月13日:希特勒下令終止“堡壘行動”。
在整個戰役中全師損失了30%的戰鬥人員,共有474人陣亡,2753人受傷。在庫爾斯克戰役失敗後,盟友意大利的在戰爭中的接連失利,並且風傳盟軍將在意大利本土登陸後,法西斯領袖墨索裏尼被意大利政府逮捕,為了給軸心盟友打氣並把意大利牢牢的綁在納粹的戰車上,希特勒親自點名把警衛旗隊師派往了意大利,接到命令後,警衛旗隊師將所屬的坦克等重型裝備交給了帝國師和骷髏師,輕裝趕往意大利。抵達意大利後,占領了米蘭並接收了新的裝甲車輛。8月,在北意大利地區負責解除意軍的武裝。9月時,警衛旗隊師收到情報說意大利“叛軍”抓了2名黨衛軍軍官並計劃攻擊警衛旗隊師。據此,約阿希姆·派普下令用150毫米榴彈炮轟擊懷疑是“叛軍”據點的波維斯鎮,結果炸死了34名平民。(1968年,意大利政府就此控告派普犯有戰爭罪,但法庭因證據不足而無法定罪。)10月,正式升格為裝甲師的警衛旗隊師,其所屬的一個突擊炮營和衛生連調配給了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隨後再次返回東線,迅速投入了戰鬥,在蘇聯的日托米爾經曆連番惡戰後,損失慘重。並且在卡曼特斯波多裏斯克陷入蘇軍包圍圈,幸好被黨衛軍第2裝甲軍(下轄SS第9和SS第10兩個裝甲師)成功解圍,幸存下來的部隊前往法國和比利時的西北部進行休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