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黨衛軍外籍師團簡介(1)(2 / 3)

從1940年5月後,黨衛軍就開始著手征召“北歐”和“日爾曼”誌願者加入黨衛軍,這個努力在1941年6月後大大加強,使得這些誌願者們及時加入了東線戰場。最先,納粹的人種學者們就表示能接受一定級別的誌願者們,佛蘭德人——說荷蘭語的比利時人被認定為屬於雅立安譜係的,因此被允許加入黨衛軍。不久,瓦隆人——說法語的比利時人再一開始被認為並不合適加入黨衛軍,但是不久後亦在一番“辯解”後允許加入。

1940年9月後黨衛軍籌劃建立新的師團,並命名為“日爾曼尼亞”師,因為其基幹是從黨衛軍特別機動部隊摩托化師(黨衛軍帝國師)的日爾曼尼亞團完全移植過來的,該師的另外2個團:一個是主要由荷蘭,佛蘭德的誌願者們(他們大多為18到25周歲的青年)組成的維斯特蘭擲彈兵團和主要由丹麥和挪威的誌願者們組成的“諾德蘭”擲彈兵團,1941年2月的時候還有一個由芬蘭的誌願者組成的成的“諾德斯特”營,大約1000人,加入其中,瑞士和瑞典亦貢獻了一定的誌願者。

到了1941年12月,這些誌願兵們已經在德國軍官的監督下,開始進入新師團的預備訓練,為了這個師團,12月20號,希姆萊選用了“維金”(Wiking,是指從8世紀到10世紀劫掠歐洲北部和西部海岸的航海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他們大多數是海盜,但是維京人同時也以出色的手藝人,海員,探險家和商人而著稱)這個傳奇性的名稱,師長就是日爾曼尼亞團的長官菲利克斯·施坦因納;該師編製序列在黨衛軍的占第5,可見從第5個黨衛軍師開始,就有大量的外籍誌願者們加入了黨衛軍。

第5SS維金師在黨衛軍各師中戰鬥力相當可觀,加上他外籍部隊占到了相當大比例,跟是突出了其的與眾不同,該師幾乎一直在東線作戰,參加了許多血戰,表現相當優秀。期間編製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些部隊被抽調,也有新的外籍部隊補充進來,其升級為裝甲師後戰鬥力更是凶悍,不負該師師名,最後,他們的指揮官準將(黨衛隊區隊長)卡爾·烏爾裏希讓自己的手下第5黨衛軍“維京”裝甲師的人員自己選擇繼續留下或者返回家鄉。1945年5月13日,全師向美軍投降。

建立“維金”師不久,1941年春,幾支由普通黨衛隊成員組成的骷髏旗隊被調往挪威駐防,其中第6、第7骷髏旗隊和其它一些單位組成了黨衛隊“北方”(摩托化)戰鬥群。1941年夏末,第9骷髏旗隊也加入到“北方”戰鬥群。“北方”戰鬥群組建後不久即參加了幫助芬蘭收複被占領土和進攻蘇聯卡累利阿地區,代號“銀狐行動”;隨後由於經驗不足,在薩拉地區和蘇俄軍隊作戰中,受到較大損失後潰退。在奧地利和巴爾幹地區訓練後,42年8月回到芬蘭,期間大量的挪威(來自挪威的專業的滑雪專家),瑞典和丹麥誌願者加入,使得該師戰鬥力大為提高,並正式命名為黨衛軍第6“北方”山地師。

此後一直到1944年在北極寒區與蘇軍連續作戰。44年9月後,撤退到挪威,然後丹麥,由於缺編改成戰鬥群,其中一些44年12月參加了阿登反擊戰,45年1月在薩爾河(位於西歐)附近,隨後“北方”山地師第12山地步兵團組成的施雷貝爾戰鬥群參加了德軍在西線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代號為“北風行動”。隨後向德國腹地撤退,一直到魯爾,45年5月在巴伐利亞(位於德國南部,昔時為一獨立王國)向美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