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是一種極其聰明的動物,它會審時度勢,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條件,以達到它的目的。在必要的時候,它會舍棄已經得到的東西,來求得更大更多的利益,在更多的時候,它雙眼緊緊盯著四周,一有動靜它馬上作出反應,當然,在逃生的時候不會棄同伴而走,同呼吸共命運是它們的生存準則。
紛亂的戰國時代,又出現了一個由商人而變成權臣的傳奇人物,他就是呂不韋。根據《史記》記載,呂不韋大約出生於公元前292年,死於公元前235年,活了57歲。他出生於河南的濮陽,這裏交通便利,物產豐富,父親是遠近聞名、“家富萬金”的大商人。呂不韋接手老父生意而入商旅。其時,呂氏的家業隻有濮陽的三家麻布作坊與千金活錢,在商旅之中隻算得一個三流小康罷了。老父終生固守一行,隻守定時令收麻製麻,再織麻賣布。呂不韋卻很不屑這種小本生意,他算了一本賬。如果以六百本金,要賺十萬金,需一百五十年。於是,他接手伊始便改弦更張,留下一個老執事在老家維持麻坊,自己帶兩個年輕精明的執事,來到了商業繁華的陳城,誌向做當時最賺錢的鹽、鐵、兵器。
呂不韋以六百金為本錢,第一單生意是跑到齊國即墨海濱鹽場,一次買下大顆精鹽二百六十車。也是呂不韋運氣好,碰到了以“商德唯信,利末義本”的齊國大商人大義士田單。他與田單手下的老執事換幣、租貨車,為圖安全,他寧肯多花些錢,可田單知此事,非讓老執事將多收的錢退還給他,而田單親自道歉。呂不韋由此結識了赫赫有名的田單,並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商機。原來,燕國的鹽生意大都是田單做的,由於燕齊交惡,他不便直接出麵,於是將現存的銷貨渠道、貨物、運輸海船都交給呂不韋,請他以衛國商人的身份繼續鹽運生意。五五分成,六年後視情勢再定。從此,呂不韋成了衛國鹽商,三年後便成了名聲在外的大鹽商。不料,到了第四年,局勢大變,燕軍壓境,占領了齊國的大部分土地。田單將商社的全部資金交給呂不韋,催促其離開,而他自己即率眾困守即墨城。兩年後,縱橫家魯仲連帶來田單手諭:“不韋但能援手,即墨生民之福。”呂不韋二話沒說,立即裝船運出救戰救命物資,每三個月裝運一次。三年下來,呂氏商社已山窮水盡。正在這時,傳來了田單水牛陣大破燕軍,齊國複國了。
呂不韋成了齊國的有功之人,已被封為安平君的田單邀請呂不韋出任丞相府總掌商市。可被他拒絕了,他說:“義舉不圖報,士之道也,商之德也。不韋正在盛年,何愁不能自立於商道?為官累君,不韋不為也。但能攬得即墨重建生意,不韋足矣!”於是田單書令:即墨官市之大宗物資,統經呂氏商社進出。
由此,呂不韋通過賤買貴賣,加上個人的機遇和善於審時度勢的優點,他很快也成為“家累千金”的商界大腕。按照這樣的思路,假以時日,他完全可以成為富甲天下的大富翁。
而呂不韋似乎在經商之外有更大的目標和追求。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是比較低的,無論商人有多少金銀財寶,那些高官貴族、文人學者也對他不屑一顧,是難登大雅之堂的。為了改變自己的地位,呂不韋決定棄商從政,以達到成為貴族的目的。在當時的環境下,作為一個商人,想達到這一步是很難的,但對於呂不韋來說,卻很容易取得了成功,開創了商人從政的先河。
作為一個商人的呂不韋,如果想在從政上取得成功,單純靠拉關係,賄賂官員是很難取得重大成功的。因此,他決定把奇貨可居的經商理論應用與政治權謀,直接從高層入手,孤注一擲,把秦國的質子異人作為自己進入上層的階梯。
如何開創一條通往政壇的捷徑,想必呂不韋是費了一番思量的,也許是長期經商練就的觀察人事的敏銳目光,也許是命運的眷顧,總之,這個時候,異人出現在他的視野裏。
異人是個落難的王孫,不僅在儲君安國君的諸多兒子中排行居中,而且他的母親也一直得不到安國君的寵幸,更讓異人傷心的是,他的祖國根本無視他的生死,在他做人質的情況下還三番五次與趙國開戰。按道理來說這樣一個落難的王孫是沒有什麼利用價值的。然而呂不韋卻不這麼認為。呂不韋在跟他父親解釋時說得很清楚。他問父親“耕田之利幾倍?”,父答:“十倍”;再問:“珠玉之贏幾倍?”,答:“百倍”;又問:“立主定國之贏幾倍?”父答:“無數”。於是,呂不韋說:“今力田疾作,不得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遺後世,願往事之。”原來在決定與異人交往那一刻起,他已經醞釀好了一個立主定國的計劃。
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見到異人後非常喜歡,說:“子楚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屯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奇貨可居”因此而來。於是他就前去拜訪子楚,對他遊說道:“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笑著說:“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說:“你不懂啊,我的門庭要等待你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其言是多麼的坦誠,全然沒有商人的狡詐和奸猾。呂不韋對生活困窘,很不得意的人首先有了敬重,用商人“低進高出”的那一套而是采用公平互贏共利。這就使得合作成為了一種可能。子楚心知呂不韋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談。呂不韋說:“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能夠選立太子的隻有華陽夫人一個。現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間,不受秦王寵幸,長期被留在諸侯國當人質,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國君繼位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他兄弟們爭太子之位了。”子楚說:“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呂不韋說:“你很貧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麼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不富有,但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遊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太子。”通過了可行性報告以後,“子楚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
呂不韋可以說是慧眼識人,一眼看出了子楚在他的政治投機生涯中的作用,在幫助子楚的同時,他也在成就著自己的事業。這是一宗有風險的買賣,而呂不韋有著大膽的冒險精神,在金錢與權力之間尋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和子楚同進共退,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是狼睿智,甚至可以說是狡猾的一麵。
有了目標,並製定出了計劃書,接下來的呂不韋就沒有一點猶豫的開始了這筆最大的買賣上的操作。首先是擴大子楚的影響力:“呂不韋於是拿出五百金送給子楚,作為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再是,說服華陽宮接受子楚為繼子而以致最終奔向目標:“又拿出五百金買珍奇玩物,自己帶著西去秦國遊說,先拜見華陽夫人的姐姐,把帶來的東西統統獻給華陽夫人。順便談及子楚聰明賢能,所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及天下,常常說“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興。呂不韋乘機又讓華陽夫人姐姐勸說華陽夫人道:‘我聽說用美色來侍奉別人的,一旦色衰,寵愛也就隨之減少。現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寵愛,卻沒有兒子,不趁這時早一點在太子的兒子中結交一個有才能而孝順的人,立他為繼承人而又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那麼,丈夫在世時受到尊重,丈夫死後,自己立的兒子繼位為王,最終也不會失勢,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句話能得到萬世的好處啊。不在容貌美麗之時樹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寵愛失去後,雖然想和太子說上一句話,還有可能嗎?現在子楚賢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為繼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寵愛,自己就會主動依附於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時提拔他為繼承人,那麼夫人您一生在秦國都要受到尊寵啦。”華陽夫人聽後,深有同感。一次,侍奉安國君時,華陽夫人從容地說起子楚,誇他雖身在趙為人質,實是諸公子中最為賢孝者,從趙國來的人都稱頌他。接著哭道:“我得大王錯愛以服侍左右,卻不幸膝下無子,我想讓子楚立為繼承人,以減賤妾無後之過。”安國君見夫人為了國家如此悲切,就答應了。為防日後生變,又與夫人刻玉符為據,立子楚為繼承人。安國君和華陽夫人都送好多禮物給子楚,而請呂不韋當他的老師,因此子楚的名聲在諸侯中越來越大。